角色朗读,须从文字本身出发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in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角色体验唤醒内心的感知,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品析词语的重要基础。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朗读时,常常采用专业性的指导方法,重音在哪里、怎样划分节奏、语速快慢如何调整等都为学生完全设置好,学生难以形成自己的体验。角色朗读的指导应该淡化纯技巧的点拨,鼓励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形成感受、获取体验,最终促使朗读能力的提升。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二年级《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紧扣关键词语,在体悟中深化体验
  角色朗读要从语言文字出发,但并不是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品析所有的语言文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认知、阅读能力,教师就可以依托学生的认知能力,聚焦文中的关键词语,引领学生在体悟和辨析中深化体验。
  例如,《坐井观天》一文中小鸟对井底的青蛙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其中,“一百多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空泛的概念,学生无法对其形成直观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体悟和辨析。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猜一猜“一百多里”究竟有多长;其次,以学生每天做操都要去的操场为例,让学生估计一下“一百多里”需要绕操场跑多少圈。当“125圈”这个数字呈现出来时,很多学生纷纷感慨:“真长啊!我跑两圈就跑不动了。”当学生对“一百多里”的概念产生了感性认知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为,要求学生朗读这句话,学生会自然地调整语速和语调,将自己的感性认知朗读出来。
  二、聚焦特殊标点,在联系中丰富体验
  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很好地关注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过程中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特殊的标点,鼓励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关注这些特殊的标点所起到的表达作用,从而在深入的联系中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
  《坐井观天》一文的课后思考题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①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②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③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很显然,编者罗列的这三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分别是问号、感叹号和句号,旨在指引教师要关注标点符号所形成的表达意蕴,借以调整学生的朗读语气和语调。第一句是青蛙对小鸟说的“一百多里”产生了困惑,用反问的语气将自己内心的不解表达出来;第二句是小鸟面对青蛙的质疑,告诉青蛙天非常大,用感叹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第三句是小鸟鼓励井底的青蛙跳出来,所以用上了句号。因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了解这些标点符号背后的情感态度,借助标点不断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服务。
  三、依托陌生语言,在拓展中扩展体验
  对于一些陌生的词语,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会对朗读造成较大的影响,很多教师的做法是强行灌输词语的意思,并教授给学生朗读技巧。这样的方式无法真正触动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紧扣陌生语言,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
  例如,在《坐井观天》一文中,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其中,“无边无际”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词语,教师可以先从“际”字的教学入手,让学生了解到“边”的意思,然后追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当学生逐一罗列出天空、大海、森林、草原、沙漠时,教师呈现出相应的圖片,并鼓励学生将眼前看到的图片和理解的意思融入朗读中。由此,学生在朗读中就能将天空的广阔表达出来。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从单个字入手,从词语到生活,从感知到内化,借助图片丰富了学生对陌生语言的情感认知,并将自己的认知融入文本之中,真正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分角色朗读是快速理解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言语实践,在细致品味和辨析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朗读技巧。◆(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浒澪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低年级语文教学通常以识字、学词、学句为主,据此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而探寻提出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路径,就需要教师抓住文本的相关特点,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追寻文化的兴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提问路径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对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问持怀疑态度:低年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都包括些什么?提问的路
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思政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小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其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未来命运。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小学思政教育可以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两大要求:一是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二是让学生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课堂教学小练笔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作用,它的内容广泛、内涵丰富,或仿写、或拓展、或补白、或评议、或概括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达到深度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必然丰富,师生关系必然融洽,教学模式必然灵活。教师不应是教材的搬运工,而应是引领者,不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这样方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本质,让学生在科学的教育观念下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视教师的指导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的教育使命,思维的发展、审美的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基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收录了一些精读课文,其阅读目标和能力指向与普通的课文相比,学习主题更突出,带有明确的习作指导价值。如何充分发挥习作单元课文的价值,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麻雀》一文,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瞄准靶心,聚焦重点  从三年级开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便根据学段目标,将习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细化,这就让教材的习作单元有了明确而具体的教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理解或认知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学生某些方面的认知缺陷。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并且透过错误的表象挖掘学生深层次的认知缺陷,引导学生修正错误的认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及时补救,完善认知  学生在阅读、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往往会局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的认知存在缺陷。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分析,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知识
期刊
写话,顾名思义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对于刚刚接触书面语言表达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尝试将自己平时的口头语言转化成无声的文字符号,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以来,孩子都浸润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就把意思表达完毕的简单交流中,突然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或按照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进行详细的表述,无论是从语言习惯还是词汇积累上,对他们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摘要:因材施教是孔子倡导的教育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为了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基础、学力等的不同,采用差异性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本文结合“解比例”教学案例,对如何利用差异性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进行简单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差异性教学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习惯、兴趣、能力、基础、思维等方面都不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言”是指对文字的感悟与解读,“意”是指对文本含义的深刻体会,二者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把握从“言”到“意”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含义,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挖掘。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言到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由言到意”的语言解析  (一)“由言到意”的含义  “由言到意”是理解和倾听的过程,“由意到言”是解读和表达的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