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文本,以读促写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精神。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提高写作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凭借课文,读中悟写,相机训练。
  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抓住训练点,设计好各种形式的练笔,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习得的写作规律,在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
  1、仿写 仿写就是根据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式。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仿写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在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
  2、补白 有些课文由于表达的需要和文章篇幅限制,某些地方写得非常简略,甚至在情节发展过程出现了跳跃的情形,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因此,在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运用个人生活经验,结合文本具体语境,进行合理构思,或把简略的部分具体化,或补充省略的情节,进行再造想象。
  3、变换课文的叙述角度 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一个情境的创设,一个句子的提示,就能把学生带到特殊的情境之中,使课文内容很快变为学生的交际语言。
  4、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如《喂出来》一课记叙了一个村子经过一次台风以后 发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这个洞有多深不知道,有人喊“喂出来”没有回声,有人扔了石子进去也听不到任何反应,经过调查而无果,就被人们当成处理垃圾的地方,各种垃圾、死尸、核废料等都被扔了进去,世界貌似因此而变得干净了…但是当一段时间之后,一个工人好像在房顶上工作时好像听到了“喂出来”的声音,有人走在路上,天空突然落下一颗石子。文章就在这里结束了,我就让学生想,小石头飞出来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续写。石头飞出后,接着原来那些扔进洞里的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哟、机密文件哟、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哟等等都会接连不断的飞出来砸在人们的头上,让人们知道破环自然环境的后果。
  5、写读后感 有的课文或感染力强,或富有哲理,能给人以启迪,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能力,都有很多帮助。如《信客》一课哲理性强,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也领悟怎样做人,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一说从中受到的气氛和教育,并写下来。
  二、指导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面,注重语言积累
  学生要想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仅仅靠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是靠在广泛地阅读中习得的。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更关键的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品词析句,有所感悟和思考,感受文章的精妙之处,获得美的体验,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养料,为今后的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做好表达的准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读物,如现代一些名家余秋雨、毕淑敏、龙应台等的作品。中学要求学生读的经典典名著、科普读物。好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小小说》等。为了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如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摘抄好词妙句并熟读成诵,每周写读书笔记,组织读书汇报活动等。学生阅读面宽了,语言积累也相应丰富。
其他文献
它,是名副其实的王子,父母百般溺爱,家族小心呵护;它,不需吃苦,只管享受;不需动脑,只管服从;一只胆小懦弱的骆驼,一个自私狭隘的王子,一个能力低下的弱智儿。当家族遭遇强敌时,它选择了逃跑;当弱者需要保护时,它表现出冷漠和拒绝。为了享受舒适,它放弃了自由。可悲,可叹,可怜……  它就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笔下的——骆驼王子。  之所以叫它骆驼王子,是因为它在家族的群体里是被关注的焦点,是生活的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教师该如何相对高效的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呢?  一、借助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  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童趣,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有的来自童话故事,有的来自科学常识等,这些材料都与
期刊
合作式学习注重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的引进语文课堂,我决定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择机合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到作文教学,乃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合作學习都可派上用场。但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只有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事半功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特别是学生质疑问难时,运用小
期刊
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也就不失为一块沃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活动,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
期刊
一、提问贯串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不断提疑设问并引导学生不断开动脑筋去释疑答问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发展各种优良品质。  而课堂提问就是启发式、有效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提问往往贯串于教学全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口头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来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
期刊
“学案导学教学”是指以教师编写的学案为基础,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点播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收效甚微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学案导学教学”是对目标教学、研究性学习、尝试教学等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期刊
语文教学,作为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清末阅读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不能得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朗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他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
期刊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人家的孩子是神。我不是神,但我却尽力用博爱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历程。  ——题记  平平淡淡的性情,让我感到我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种天份。  当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踏进教育的殿堂时,我的心情是那么激动与自豪。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笑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一声声“老师,您早”的
期刊
学校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我时常带着孩子们,穿梭其间,流连忘返。一天,我们正欣赏着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五颜六色的月季花时,一个孩子惊喜地喊道:“看,水池中有几朵白莲!”我们循声望去,只见几朵白色的睡蓮紧紧地贴着水面,迎着阳光,悄然盛开了。它不像石榴开花高挂枝头,也不像月季开花争奇斗艳,它平平凡凡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但却带给我们清香一片。看着这洁白淡雅的睡莲,我不禁浮想联翩,教师不就是那朵朵白莲吗?同样
期刊
是谁在拨动那悠扬的西江水 波涛呢喃着荷香  是谁在轻弄那连绵的旗峰山 青草荡漾着芬芳  挥一支长蒿 匀一方泥土  满载一串串绿色的憧憬 漂泊进我梦中的水乡  你是水乡 渔歌绕梁  你是水乡 长亭古道  你是水乡 晚霞夕阳  你是水乡 湖面金光  你是里水  我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  跟随你的脚步 踏入掩映的村庄  倾听你的歌声 牵引安居的目光  凝望你的眼神 感染诗意的绽放  岁月在我眼前流淌 和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