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是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对学生的培养也必须贯穿在这一过程中,并力争让学生理解语文的思维方法。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一、以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理论,并总结了情境教学的五种操作要素。从她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做到:首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积极地对待学生的提问。古人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并善于发现学生提问中思维的"闪光点"。第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第一,风筝是写实的,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他们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第二,文中用"嫌恶"说明了什么?是否能换成"讨厌"呢?在第一个问题(低认知问题)的基础上,第二个问题将"嫌恶"和"讨厌"进行了比较,可以进一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我"对于风筝极其厌恶的态度。
二、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语文思维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分析与综合、比喻、联想与想象、臻美、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观察方法和联想与想象两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常见的语文观察方法是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思维课"的教学模式中,提倡了"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有效地将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完成的,其中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教学中将这些文章作为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观察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初中语文课程《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何其芳的《秋天》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对比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同之处。何其芳笔下的秋景和狄金森笔下的"晨曦"、"毛栗"、"浆果"等景象,都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此人此事此物联想到彼人彼事彼物的一种思维,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奇妙的联想和想象。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把街灯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进而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用轻快流利的笔调描绘天上的街市,并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三、设计系列性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设计系列性的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学生深入钻研问题、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展开问题研究或小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课堂作业、调查报告或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学习者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联想与想象,描述钱塘湖上的春景,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质疑,营造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权威的勇气,鼓励学生发现真理。
四、注重课堂互动与反思,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堂三分钟,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进而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总结、思考解题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气质和性格等。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可见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于学生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展示学生作文优秀的地方,从结构、情感、描写、立意选材等角度分析他们的作品。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洪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
[2]薛勇.浅析初中语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J].新课程学习(上)
[3]徐胜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一、以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提出情境教学理论,并总结了情境教学的五种操作要素。从她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做到:首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积极地对待学生的提问。古人有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并善于发现学生提问中思维的"闪光点"。第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例如,在《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第一,风筝是写实的,写一对兄弟之间的矛盾。他们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第二,文中用"嫌恶"说明了什么?是否能换成"讨厌"呢?在第一个问题(低认知问题)的基础上,第二个问题将"嫌恶"和"讨厌"进行了比较,可以进一步帮助初中学生理解"我"对于风筝极其厌恶的态度。
二、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语文思维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分析与综合、比喻、联想与想象、臻美、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观察方法和联想与想象两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常见的语文观察方法是顺序观察和对比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思维课"的教学模式中,提倡了"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有效地将观察与思维相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完成的,其中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教学中将这些文章作为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观察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初中语文课程《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何其芳的《秋天》和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景》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对比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同之处。何其芳笔下的秋景和狄金森笔下的"晨曦"、"毛栗"、"浆果"等景象,都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由此人此事此物联想到彼人彼事彼物的一种思维,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奇妙的联想和想象。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作者把街灯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进而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用轻快流利的笔调描绘天上的街市,并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三、设计系列性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设计系列性的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第二,培养学生深入钻研问题、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展开问题研究或小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课堂作业、调查报告或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反映了学习者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联想与想象,描述钱塘湖上的春景,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教师就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质疑,营造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教师权威的勇气,鼓励学生发现真理。
四、注重课堂互动与反思,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课堂三分钟,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进而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总结、思考解题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情绪和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气质和性格等。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可见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于学生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展示学生作文优秀的地方,从结构、情感、描写、立意选材等角度分析他们的作品。
五、结束语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索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洪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
[2]薛勇.浅析初中语文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J].新课程学习(上)
[3]徐胜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探索与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