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p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弱,这就需要借助大量外部语言帮助他们学会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思考,从而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教材特点,我尝试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语言“说”的训练,通过口算训练打开应用题启蒙教学,并以此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以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运用教具,启发学生说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在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抽象问题的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按照“实物—表象—抽象”这一过程,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口述,使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通过亲口“说”逐步抽象出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例如在教学认识数字“1”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画,让学生说出“1根粉笔”、“1支铅笔”、“1位老师”、“1间教室”等这样含有数和量的话,加深对应用题所蕴涵的一个已知条件的确认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两句话,渗透应用题的两个已知条件。在教学认识数字“2”时,我先在左手托盘里放了一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盘子里有一个苹果。”接着拿来一个苹果放在盘子里,启发学生说出:“又拿来一个苹果。”使学生从具体事物的变化里认识应用题中相关联的两个已知条件;接着让学生根据演示说出三句连贯的话:“盘子里有一个苹果,又拿来一个苹果,一共有两个苹果。”当学生学会说三句连贯的话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尝试把第三句话改成问话的形式,启发他们的思维,形成简单的数学思维形式。
  二、通过观察,促使学生说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低年级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要解决学习过程中的这个矛盾,就必须借助实物,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把学生的脑、口、手等各种感官都组织到教学活动中。以“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这节课为例,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再让学生上黑板写出用小棒摆一摆的算式和算的过程,于是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原来只是把散的小棒加了,而整捆的小棒没有变,于是我问学生散的小棒个数在什么位上,整捆的小棒个数在什么位上?在学生说出散的小棒数是个位上的数,整捆的小捆的小棒是十位上的数后,我又问学生:那么我们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实际上就是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什么位上的数不变。你能试着总结出它们的口算方法吗?于是有学生举手说:“个位上的数想加,十位上的数不变。”我接着问:“在什么情况下计算是这样的算法呢?谁能把这句话说得更完整一些。”又有几个学生试着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再出示一些口算题,如23 5= ,并要求学生先说说口算过程,这时学生就思维很清晰地说:先把个数位上的数相加等于8,十位上的数不变,答案是28,学生发现这样计算非常快,很高兴。这时我再板书出学生小结的那句话,请全班同学读一读,加深印象,达到掌握口算技巧的教学目的。
  三、凭借教材,变换角度说
  “换”,即凭借例题中的算式,改变叙述的内容。以教学“十几减几的用数”的为例,我们的做法是:以课本上的主题图为例有15只小鹿,跑了9只,我问学生是否能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提一个数学问题,一学生立即举手口述应用题: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下多少只?教学时边演示边提分析題意,问学生15只表示的是什么?9只又表示的是什么?学生答:总数和部分量。我又问:那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又表示什么?学生举手回答:还剩下多少只?表示的是另一部分量。我又问求另一部分量应该什么办?学生说:总数-部分量=另一部分量。于是就得出了15-9=6(只),我又引导学生如果知道了有15只小鹿,还知道了剩下的6只小鹿,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道数学问题吗?这时举手的同学就没有刚才多了,我试着叫一位中等生说,他又把刚才的问题说了一遍。我引导他:你看我们现在知道的已知条件是总数15只和剩下6只,我们知不知道跑了多少只?我又给他一次机会让他说一说。他又说:有15只小鹿,还剩下6只小鹿,跑了几只小鹿?比起刚才有进步了,我表扬他后,再请学生说得更完整些,于是在几个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口述应用题:有15只小鹿,跑了一些,还剩下了6只小鹿,问还剩下了几只小鹿?有学生说出15-9=6(只)和15-6=9(只)这两个算式。我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诱发了灵活思维的萌芽。
  “变”,即改变题目叙述形式的口述训练。如在教六年制第一册72页:(1)草地上有5只黑羊,6只白羊,一共有多少只羊?这道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时,当学生列式计算后,先让学生根据算式8 6=14模仿书上的叙述形式改换内容口述编题,学生编成:我有8支铅笔,爸爸又给我买来6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然后引导学生改变叙述形式进行口述编题练习,经过启发学生编出:
  1.我用去了8支铅笔,还剩下6支铅笔,原来有几支铅笔?
  2.我有8支铅笔,小红比我多6支铅笔,小红有几支铅笔?
  “联”即训练学生看到一个算式后,能联想到与此题相关的其他算式,并分别口述出应用题。如看到算式8 7=15,不仅要求学生能编出“我们组有8个男同学,7个女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样的题目,而且要求学生进一步联想,编出“我们组有7个女同学,8个男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我组有15个同学,男同学有8个,女同学有几个?”“我们组有15个同学,女同学有7个,男同学有几个?”等三道应用题。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而在这四种技能中,“写”这一技能又是一种较高的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英语写作是人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过程,又是一个用英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初中英语的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听、说、读的训练,而很少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有的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之后,可以说是错误连篇,一句一病,也有些学生在英语写作时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课程,陶冶孩子的情操,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美的感受。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艺术,练习舞蹈既能锻炼孩子的
绘画运用对比辩证法,是对我国古代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例如老子的《道德经》中,就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包含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并且是相互依存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还可以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而我们掌握了绘副的对比辩证审美法则,便能够帮助自己提高塑造艺术形象的水平。  但要在画画时具体运用,却有其各种表现。  一、神与形的对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从学生、教师、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了艺术学校舞蹈教学的现状,并对如何提升舞蹈教育实效性提出了个人观点:即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审美情趣,改进现有教学方法以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建立学生“数据分析观念”,要让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然后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增加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主要的探索过程可以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会需要收集数据;开展多样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会收集数据;提供不同形式,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会用多种手段整理和描述信息;合并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摘 要: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小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往,增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对班级工作的开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活动;提高;高中英语;有效性  为了强化对英语知识的吸收,优化课堂教学,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我在这几年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小组活动的开展及实效性。颇有收获。小组活动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