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实践证明,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的根源在于解放思想还有差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去应对,完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和目标。需要我们放下包袱、解放思想。在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比以前更加复杂,解放思想任务更加繁重的新起点上,正确认识和分析制约解放思想的主要思想障碍,找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会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愿解放思想、不能解放思想的根源,冲破思想障碍的牢笼,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观 思想障碍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0)04-0083-04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解放思想贯穿始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多次飞跃。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30年前我们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突破口,以反对教条主义和“两个凡是”为核心,为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扫清了障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铺平了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也只有在继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才能推进。
实践证明,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的根源在于解放思想还有差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要求我们放下包袱、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完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唯有运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但是,回顾当代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深切地感到,解放思想总是受到各种具体社会条件的制约,遇到各种思想的阻碍,以至于每一次思想解放都要经历一场思想的交锋和理论斗争,都要为此而付出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重大代价。正因为如此,在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比以前更加复杂、解放思想任务更加繁重的新起点上,正确认识和分析制约解放思想的主要障碍,找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会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愿解放思想、不能解放思想的根源,冲破思想障碍的牢笼,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必须从“马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马教条”指的是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和具体论断的条条、本本出发,不以实践为依据,是典型的本本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马教条”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特殊性,脱离了我们今天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陷入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和具体论断而不能自拔。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教条”由来已久,由于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而党正是在不断地克服这种错误思维方式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内就有相当一些把马列书本结论视为不可移易的教条、把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指示当作圣旨的教条主义者。他们以“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自居,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瞎指挥,压制正确意见,结果使得历经艰难积聚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几乎葬送了我们的革命事业。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他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斗争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恩格斯指出,“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马教条”不以实践为检验的标准,一切服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次次沉渣泛起,成为一种痼疾。今天,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教条”仍然是妨碍我们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思想障碍。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言行都是错误的,我们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共产党宣言》已经发表160多年了,160多年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如果我们还用160多年前马克思的一些具体结论来套现实社会的发展,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就是马克思对待他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基本态度。我们在160多年后的今天,有什么理由要求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呢?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在实践中去发展本本,如果一遇到问题就看本本上有没有,老祖宗讲过没有,那我们就不能前进,我们党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敢于突破前人,相信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 一个基本规律。
二、必须从“洋教条”的崇拜中解放出来
“洋教条”是一种“言必称西方”、“言必称欧美”的教条主义。“洋教条”主义者总是把西方的政策、制度当作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普世价值,对西方畸形的民主政治顶礼膜拜。“洋教条”思想根源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一种非常粗暴的、简单化的方式全盘否定西方,因此,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从对西方的简单的否定和批判中解放出来,转向大规模学习西方,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方位学习。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大规模向西方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推进。实践证明,我们的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部分人盲目崇拜西方、一切以西方模式为依据的“洋教条”,直到今天,这种“洋教条”还有很大的市场。有的学者明确指出:“当前在理论领域,较为突出的是盲目崇拜西方,把美国的一切包括美国的思想、美国的制度都当作楷模的倾向。”对此我们不可小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解放思想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世界各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丰富营养,如科学发展观就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汲取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我们有自己的传统和独特的国情,不可能按任何一个模式来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西方任何模式都不足以成为我们的模式。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矛盾可能会更加集中,面临的困难将前所未有,但我们扩大开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任何照搬西方、全盘西化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我们都要彻底摒弃。
三、必须从传统的重负中解放出来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闪烁着先辈的智慧和思想的精华,如民本思想、和谐思想、德治思想、大同思想等,它们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曾在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过巨大的积极作用。任何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既继承了前人思想发展的成果,又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例外,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结合,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可以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只能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出发,否则现代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中国现代化决不能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对立而是可以相得益彰的。
但是,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中,还存在另一种倾向,那就是过分地夸大传统的作用,过高地估计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积极意义,有的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能化解人类面临的所有矛盾冲突和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陷入了新的保守主义的泥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在一段时间内,民族主义情绪在不断高涨。表现在理论上,某些人刻意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中国特色,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下,许多属于古董式的东西纷纷从历史博物馆中取出,一时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祭孔谈经成为时尚,更有甚者,力求用所谓新儒学来儒化社会主义中国,儒化中国共产党,甚至主张各级党校要用儒家经典教育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这些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及对改革开放的阻碍作用决不可小视。早在80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内容就是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倡导和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其重大成果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五四”的反传统文化固然有其历史背景,但是其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值得我们深思。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珍惜,但是一旦成为负担就会走向反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复古守旧,防止封建主义沉渣泛起,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把“传统”商品化。中国特色并不是仅仅由传统文化所规定,也不能刻意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更不能仅仅把传统文化的特色当作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去肆意张扬。传统文化毕竟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文化,与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观念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应该科学认识和理解,以扬利去弊,合理利用。今天,我们解放思想,仍然要弘扬五四精神,从新的传统重负中彻底解放出来。
四、必须从经验的包袱中解放出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我们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三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的确,我们的发展成就足以让我们自豪,也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于是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模式与经验具有世界性意义,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模式”将成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仿效的模式。应该说这种观点充分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进程的世界意义,高度评价了中国发展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对于世界认识中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中国的崛起是否就意味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探索和经验是成功的,但毕竟还是初步的,我们是在一个低起点的基础上的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我们的发展是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的发展,由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显现,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经济结构极不合理,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我们还是要持谨慎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和经验也要持辩证态度。既要充分肯定我们探索的成果和经验,也要看到,中国经验多少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的很多好的经验。对此,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路上要有清醒的认识。
五、必须从资本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中国的现代化是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约100年的发展过程,使得西方以“历时性”方式呈现而在我们则以“共时性”方式凸显的矛盾具有集约性特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利用资本又要努力避免资本逻辑的负面影响,既要发展工业文明又要避免现代性后果。正是在这种充满选择的困惑和两难处境中,使我们许多人迷失于马克思所揭示和批判的拜物教的迷阵,陷入了对资本逻辑的盲目崇拜,认为资本万能,资本可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资本逻辑决定一切,因而在现实中表现出重物轻人、重经济数字轻人的生活质量、重物质利益轻精神价值、重市场精英轻人民群众、对GDP神话和崇拜、拜金拜物、以物为本、以资本为本。这种资本崇拜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与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是不相容的,如果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时期陷入资本崇拜的怪圈,我们的事业就会误入歧途,出现一个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市场社会。
考察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许会对我们有许多启示。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历史推进中,“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自然被资本奴役,被作为工业化资源无限开采破坏,自然受人与资本双重虐待;资本成为人的等级划分、人的价值评价、社会发展效能经验的唯一标准,资本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它把具有丰富精神世界和多样化需求的人变成了异化的人、单向度的人,致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关系都成为一种异化的关系。总之,一切以资本为轴心,“按照资本的多寡把人群划分成不同阶级,社会资源为资本服务,资本为少数利益者服务,少数利益者按照资本秉性——追求剩余、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通过资本的疯狂扩张和吞噬,必然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冲突”。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带来资本的异化,社会主义制度则完全不同。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在利用资本的同时完全可以超越资本,我们也决不能让资本逻辑成为左右我们的上帝。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发展观,它是在成功地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针对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生态发展等现实问题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求尊重价值规律,又要求在坚持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利用价值规律;既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求不能把满足人民需要和幸福的指标片面归结为经济价值的实现;既要求利用自然,同时要把自然纳入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把人的本质力量同自然发展统一起来;既要求实现经济增长,又要求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与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总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资本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这一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8-249页。
④陈奎元《国史研究要以科学、敬谨的态度对待》,载于《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6期。
⑤《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卷第938页。
⑥张雄、范宝舟《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初探》,载于《哲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责任编辑:文 慧]
[关键词]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观 思想障碍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0)04-0083-04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解放思想贯穿始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多次飞跃。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30年前我们以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突破口,以反对教条主义和“两个凡是”为核心,为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扫清了障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铺平了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也只有在继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才能推进。
实践证明,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的根源在于解放思想还有差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矛盾和困难要求我们放下包袱、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完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在新的形势下,唯有运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但是,回顾当代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深切地感到,解放思想总是受到各种具体社会条件的制约,遇到各种思想的阻碍,以至于每一次思想解放都要经历一场思想的交锋和理论斗争,都要为此而付出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重大代价。正因为如此,在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比以前更加复杂、解放思想任务更加繁重的新起点上,正确认识和分析制约解放思想的主要障碍,找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会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愿解放思想、不能解放思想的根源,冲破思想障碍的牢笼,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必须从“马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马教条”指的是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和具体论断的条条、本本出发,不以实践为依据,是典型的本本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马教条”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和特殊性,脱离了我们今天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陷入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个别和具体论断而不能自拔。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马教条”由来已久,由于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曾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而党正是在不断地克服这种错误思维方式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内就有相当一些把马列书本结论视为不可移易的教条、把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实际情况的指示当作圣旨的教条主义者。他们以“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自居,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瞎指挥,压制正确意见,结果使得历经艰难积聚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几乎葬送了我们的革命事业。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他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斗争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恩格斯指出,“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马教条”不以实践为检验的标准,一切服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次次沉渣泛起,成为一种痼疾。今天,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教条”仍然是妨碍我们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思想障碍。对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言行都是错误的,我们都必须坚决反对。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绝不能采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共产党宣言》已经发表160多年了,160多年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如果我们还用160多年前马克思的一些具体结论来套现实社会的发展,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就是马克思对待他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基本态度。我们在160多年后的今天,有什么理由要求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呢?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不能用本本去框实践,而只能在实践中去发展本本,如果一遇到问题就看本本上有没有,老祖宗讲过没有,那我们就不能前进,我们党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敢于突破前人,相信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 一个基本规律。
二、必须从“洋教条”的崇拜中解放出来
“洋教条”是一种“言必称西方”、“言必称欧美”的教条主义。“洋教条”主义者总是把西方的政策、制度当作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普世价值,对西方畸形的民主政治顶礼膜拜。“洋教条”思想根源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前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一种非常粗暴的、简单化的方式全盘否定西方,因此,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从对西方的简单的否定和批判中解放出来,转向大规模学习西方,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全方位学习。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大规模向西方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推进。实践证明,我们的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部分人盲目崇拜西方、一切以西方模式为依据的“洋教条”,直到今天,这种“洋教条”还有很大的市场。有的学者明确指出:“当前在理论领域,较为突出的是盲目崇拜西方,把美国的一切包括美国的思想、美国的制度都当作楷模的倾向。”对此我们不可小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解放思想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世界各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丰富营养,如科学发展观就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汲取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我们有自己的传统和独特的国情,不可能按任何一个模式来走中国现代化的道路,西方任何模式都不足以成为我们的模式。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矛盾可能会更加集中,面临的困难将前所未有,但我们扩大开放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任何照搬西方、全盘西化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我们都要彻底摒弃。
三、必须从传统的重负中解放出来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闪烁着先辈的智慧和思想的精华,如民本思想、和谐思想、德治思想、大同思想等,它们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曾在社会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过巨大的积极作用。任何一种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既继承了前人思想发展的成果,又深深扎根于时代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例外,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结合,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可以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只能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出发,否则现代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现中国现代化决不能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矛盾对立而是可以相得益彰的。
但是,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中,还存在另一种倾向,那就是过分地夸大传统的作用,过高地估计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积极意义,有的甚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能化解人类面临的所有矛盾冲突和人生面临的种种困惑”,陷入了新的保守主义的泥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在一段时间内,民族主义情绪在不断高涨。表现在理论上,某些人刻意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求中国特色,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下,许多属于古董式的东西纷纷从历史博物馆中取出,一时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祭孔谈经成为时尚,更有甚者,力求用所谓新儒学来儒化社会主义中国,儒化中国共产党,甚至主张各级党校要用儒家经典教育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这些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及对改革开放的阻碍作用决不可小视。早在80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内容就是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倡导和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其重大成果是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五四”的反传统文化固然有其历史背景,但是其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值得我们深思。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珍惜,但是一旦成为负担就会走向反面,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复古守旧,防止封建主义沉渣泛起,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把“传统”商品化。中国特色并不是仅仅由传统文化所规定,也不能刻意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找,更不能仅仅把传统文化的特色当作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去肆意张扬。传统文化毕竟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文化,与建立在现代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观念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应该科学认识和理解,以扬利去弊,合理利用。今天,我们解放思想,仍然要弘扬五四精神,从新的传统重负中彻底解放出来。
四、必须从经验的包袱中解放出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我们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三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的确,我们的发展成就足以让我们自豪,也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于是有人认为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模式与经验具有世界性意义,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模式”将成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仿效的模式。应该说这种观点充分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进程的世界意义,高度评价了中国发展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对于世界认识中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中国的崛起是否就意味着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探索和经验是成功的,但毕竟还是初步的,我们是在一个低起点的基础上的低水平、低层次的发展,我们的发展是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的发展,由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显现,经济总量虽然很大但经济结构极不合理,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我们还是要持谨慎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道路和经验也要持辩证态度。既要充分肯定我们探索的成果和经验,也要看到,中国经验多少也吸收了其他国家的很多好的经验。对此,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路上要有清醒的认识。
五、必须从资本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中国的现代化是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约100年的发展过程,使得西方以“历时性”方式呈现而在我们则以“共时性”方式凸显的矛盾具有集约性特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利用资本又要努力避免资本逻辑的负面影响,既要发展工业文明又要避免现代性后果。正是在这种充满选择的困惑和两难处境中,使我们许多人迷失于马克思所揭示和批判的拜物教的迷阵,陷入了对资本逻辑的盲目崇拜,认为资本万能,资本可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所有问题,资本逻辑决定一切,因而在现实中表现出重物轻人、重经济数字轻人的生活质量、重物质利益轻精神价值、重市场精英轻人民群众、对GDP神话和崇拜、拜金拜物、以物为本、以资本为本。这种资本崇拜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它与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是不相容的,如果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历史时期陷入资本崇拜的怪圈,我们的事业就会误入歧途,出现一个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的市场社会。
考察西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许会对我们有许多启示。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历史推进中,“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自然被资本奴役,被作为工业化资源无限开采破坏,自然受人与资本双重虐待;资本成为人的等级划分、人的价值评价、社会发展效能经验的唯一标准,资本使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它把具有丰富精神世界和多样化需求的人变成了异化的人、单向度的人,致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关系都成为一种异化的关系。总之,一切以资本为轴心,“按照资本的多寡把人群划分成不同阶级,社会资源为资本服务,资本为少数利益者服务,少数利益者按照资本秉性——追求剩余、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通过资本的疯狂扩张和吞噬,必然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冲突”。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带来资本的异化,社会主义制度则完全不同。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在利用资本的同时完全可以超越资本,我们也决不能让资本逻辑成为左右我们的上帝。我们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的发展观,它是在成功地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针对当代人类发展面临的生态发展等现实问题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求尊重价值规律,又要求在坚持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利用价值规律;既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求不能把满足人民需要和幸福的指标片面归结为经济价值的实现;既要求利用自然,同时要把自然纳入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把人的本质力量同自然发展统一起来;既要求实现经济增长,又要求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与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总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资本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这一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48-249页。
④陈奎元《国史研究要以科学、敬谨的态度对待》,载于《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6期。
⑤《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卷第938页。
⑥张雄、范宝舟《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初探》,载于《哲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责任编辑:文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