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衰落
在2009年6月的欧洲大选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左派政党都遭遇了挫折。原本存在已久的左派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左派道路在欧洲是否还能继续下去?换句话讲,左派是否还能在政治事务的管理和集体思想的形成中扮演决定性角色。这不仅是政党提出的问题,也是不搞政治的普通公民对左派提出的质疑。因为这是左派的职责,但是它只完成了少部分的奋斗目标。
当然,有人会列举出相反的证据:改良主义左派政党就曾在选举中获得过胜利,例如2008年的西班牙选举、2005年的葡萄牙选举或是2008年的美国大选(假如认为美国民主党是偏左的政党)。但是这些或大或小的成功并不能说明左派正在重新崛起,传承着历史的希望和传统并汇集几亿人的信念。这个信念的集合体,我们曾称之为“左派理想”,似乎正在全面削弱和衰退。这种趋势在地理意义上的反映更为明显,它几乎涵盖了第一世界的所有国家和第二世界的大部分国家。我们可以说整个西方世界正在向右转,或是谨慎地与左派拉开距离。
“左派问题”再一次摆在人们面前,这个问题就是要弄明白左派这个概念是否还具有政治意义,它是否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力量团体的历史模具,而这种力量的特殊性和不协调性可能最终会导致其走向衰落。
融合前的缓和
的确,文明世界的许多成绩都是左派在其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意识形态的转变中取得的,如劳动者的权利、工作时间的缩短、带薪休假、义务教育、普选范围扩大到妇女和文盲、政治权利、基本自由权,等等。但是,对于这些确实改变了世界面貌的巨大成就,左派却过于粗心大意,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左派不再强调这些本来属于自己的成绩,似乎这些成就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艰苦努力换来的。另外,左派运动的其他重大目标仍旧悬而未决。
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左派没有实现的目标:文化教育的平均水平没有提高,科学研究没有充分发展,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没有充分展现,理性的、世俗的集体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团结和文明的意识没有广泛建立,普遍的和平精神没有得到传播,与贫困和剥削作斗争的实际行动没有付诸实践,社会矛盾没有得到调和,男女完全平等尚未实现,对最弱势群体的支持声援和财富再分配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对保护自然环境仍缺乏诚恳的态度,新的生产方式有待建立,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仍需整治,等等。
假如我们把左派整体看作一个容器,今天这个容器几乎变空了,没有人知道还有什么合适的东西可以添加进去。有些人设想2000年的左派应当把重点放在保护“权利”上(如维护少数群体、妇女、动物等的利益),但这种考虑未免太过轻率,实际上这只是其他一些原则应当产生的必然后果,而并不是左派应当维护的核心。从中我们又看出了左派衰落的另一个方面:今天的左派不再去关注如何维护无产阶级的权利(这曾是左派在其上升阶段不断斗争的伟大目标),而是更关心那些“小权利”。实际上,左派纲领的坚硬核心已经弱化。柏林墙倒塌之后,左派被迫在不同的欧洲国家内淡化原先的抱负并改变具体的指导路线。它们的原则也变得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即时需求,甚至寻求妥协,接受另外的立场。
1980年以前曾被称为“左派”的团体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由许多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的力量组成的混合体,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思想和道德渊源,并经历过不同的信仰思潮。这些不同力量的合并过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欲要融合,必先缓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左派发明的用语首先是能够赢得选举的多数票,而从教义上来说,这些用语应当能够缓和左派的某些强硬立场,减轻选民的担忧。总之,左派应当考虑使用的语言能令选民基本接受且不至于过度疏远左派的理想。
鉴于左派变成了这样一种混合体,我们就不能再称之为“左派”了,而要找到一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名称。我们可以称这种集合体为“中左派”。其实这种称谓在左派历史中已经酝酿许久了,其中既包含了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又涵盖了宽容一切的策略。
左派的缓和产生了许多影响。它为激进党开拓了更大的空间,这些激进党人宣称自己是真正的左派,吸引了大批顽固分子和分裂主义拥护者,而这些人基本不考虑他们的立场是否疏远或恐吓到不同立场的人。当极左派标榜自己为真正左派的时候,打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旗帜的合并党派却转向社会民主党立场。这种情况在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种缓和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许多左派的原有选民迷失了方向。他们面对不同的政治思想不知所措,甚至为曾经站在对立阵营的候选人投票。此外,许多自认为是左派的人已不再宣称自己属于这一阵营,社会主义这一词语经过一系列的畸变后完全改变了含义,甚至从左派词汇中消失。
这种融合的过程所涉及到的某些重要人物依然保留了自己的位置。虽然从思想意识上被触动,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个过程而被抛弃。实际上,融合的过程并没有引发左派政党领导集体的彻底变动。例如在意大利,虽然政党中最年老、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已经退休或担任某些名誉职位,但是2l世纪的民主党的领导集体仍旧由20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共产党的年轻领导层担任。
新右派
当左派在重组调整和改头换面之时,它的对立面,即我们所谓的“右派”又发生了什么呢?
我这里所说的“右派”并不是20世纪传承下来的坚定的右派,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聚合体,正因如此,我称之为“新右派”。新右派并不是法西斯主义,也不是佛朗哥主义。新右派更不是纳粹主义,即使某些时候因为选举的需要,它曾与纳粹倾向的团体结成联盟(在意大利,贝卢斯科尼为了集中选票,曾网罗了一批这样的小党派)。如果说新右派与上述立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并不是因为它不想这样做,而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公众舆论不再接受这样的做法,至少文明国家是这样的。在孤立对手的策略选择中,新右派主要借助边缘化、诋毁和讥讽,并通过媒体、经济制裁和司法迫害来实现。
新右派在运作方式、工具选择、形象展现和宣传策略方面均采取了适应潮流的做法。这就是它把自己定位成与其他党派截然不同的团体的原因。总之,新右派可以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而不再仅是一种既定的政治力量。我对这种文化的特点做了以下总结:
(1)它是国内和国际大资本利益的直接体现;(2)它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技术文化,但更多地体现了金融资本而不是工业资本的利益;(3)它具有保守性,除了在消费扩张和创新方面,因为这种文化主张市场和消费应该是现代世界的唯一真正“使命”;(4)坚决反对官方介入重大服务体系的管理(中学与大学、邮政与通讯、老年人健康与医护、交通运输,甚至监狱管理);(5)宣扬消费、成功和娱乐的观念;(6)在指责对手和民主制度方面持极端态度;(7)它是一种平民文化:排斥民主原则,认为只有取悦于人民或者只有人民 想要的东西才是合理的;(8)不承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以外的任何阶级,忽略了资产阶级以外的大众(贫穷群体、处于贫困线以上或被贫困威胁的人、少数民族和移民等),并试图把资产阶级带入更高水平的消费、福利和娱乐;(9)在意识形态的批评对抗中持强硬态度,但坚持强调媒体以及各种娱乐和传播形式在推广自身价值方面的作用;(10)不重视传统文化、研究以及科学的作用(除非它们能够产生效益和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也轻视艺术创造,因为这种创造不能通过传媒产品体现出来。
由此看来,这种文化似乎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传统架构没有任何新意,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再用“资本主义”一词来描述这种文化,应当寻找另外一个词代替它。我们可以尝试用“极端资本主义”(uhracapitalisme)一词,这是一个摆脱了一切国内或国际政治约束的网络,一个能够把自身法则强加给统治者的网络,而统治者则是这种极端资本主义的直接代言人。这种资本主义具有一个新的特性:它积累了巨额利润(同传统资本主义一样),而且能够使其支持者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产生强烈依赖,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资本主义或是这种文化所吸引,并沉浸于这种体制下的各种活动:广告、收益、市场营销、信用便利、休闲娱乐,等等。
这些潜移默化的力量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为新右派蒙上了一层平易近人的面纱。从其目前的形式来看,新右派与现代化进程的某些特征是相符的。
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些事实不仅导致了作为一种政治力量的左派的不断削弱,更导致了作为左派基础的理想信念的不断衰落。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人阶级已不再是左派的主要依靠力量。诚然,如今的产业转移战略(非本地化生产)所选择的地点均是不利于工人群众进行斗争的地方。另外一种在美国和欧洲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如今的工人大多是移民,也就是说,具有发起工会运动的潜在危险性并提出诉求的人减少了。但是,尽管出现了这些变化,在西方国家仍旧存在本国出生,加入工会的工人,而且所占比例还相当大。在这个群体中,也产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1、工人阶级完成了政治和文化变革。曾经作为工人阶级绝对敌人的资本主义实际上创造了许多模式和希望,这也是所有人希望获得的,其中也包括无产阶级。这种希望的动机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模仿效应:时至今日,有谁还会真正想成为一名工人呢?无产阶级已经解体并改变了面目,现在西方所说的无产阶级仅仅指那些受到排斥和强迫的人,尤其是移民,他们并没有作为一个社会阶级受到对待,而被认为是一种社会问题。
2,在此期间,左派企图将工人阶级掩盖起来:在左派纲领和议案中,不再提到工人阶级,左派已经不再将工人阶级作为自身政治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左派已经将作为普遍阶级和主要政治参照系的工人阶级抛弃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被直接转交至工会保护,而工会虽然具备一定的政治分量,但根本不能作为工人阶级的主要依靠力量。总之,左派学会了一种含糊的艺术:它站在人民的一边,却无视人民的困苦并且避免求助于人民。那么在左派改良主义思想中到底是谁取代了工人阶级的位置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产阶级和中下等阶级,即职业人员和知识分子,甚至还包括少数资产阶级分子。
上面提到的第一个群体之所以属于左派,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受过教育:而较高的文化程度有助于构想可能产生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传播公平和正义。此外,这个群体的阶级利益观念并不是很浓,而且与工人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第二个提到的群体也属于左派,主要是因为从传统上来看,它一直是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拥护者,同时也倾向于扶助弱势群体。
但是这种群体混杂的现象在选举中的基础并不牢固。例如上面提到的第二个群体,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可能有滑向右派的危险。而在我看来,左派的其他组成部分也不是很可靠。在如此脆弱的基础上进行选举,左派领导集体的许多表现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满:无法消除的干涉主义,在敏感问题上对左派天主教的妥协,某些领导人对独裁制度的追捧,特别是涉及到部分民粹主义和反美情结。
2007年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左派的某些思潮得到了重视。推行自由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的国家,例如美国(布什政府),无论是在动用巨额的资金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还是在银行和公司的国有化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那么左派思想的国有化或者国家的救市行为(利用公共资金救助危机中的私人公司)到底能对目前的金融危机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将拭目以待:在今后几年中,左派是否会因此产生大转变,还是仅仅一时受到重视而已。
[责任编辑:吕 楠]
在2009年6月的欧洲大选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左派政党都遭遇了挫折。原本存在已久的左派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左派道路在欧洲是否还能继续下去?换句话讲,左派是否还能在政治事务的管理和集体思想的形成中扮演决定性角色。这不仅是政党提出的问题,也是不搞政治的普通公民对左派提出的质疑。因为这是左派的职责,但是它只完成了少部分的奋斗目标。
当然,有人会列举出相反的证据:改良主义左派政党就曾在选举中获得过胜利,例如2008年的西班牙选举、2005年的葡萄牙选举或是2008年的美国大选(假如认为美国民主党是偏左的政党)。但是这些或大或小的成功并不能说明左派正在重新崛起,传承着历史的希望和传统并汇集几亿人的信念。这个信念的集合体,我们曾称之为“左派理想”,似乎正在全面削弱和衰退。这种趋势在地理意义上的反映更为明显,它几乎涵盖了第一世界的所有国家和第二世界的大部分国家。我们可以说整个西方世界正在向右转,或是谨慎地与左派拉开距离。
“左派问题”再一次摆在人们面前,这个问题就是要弄明白左派这个概念是否还具有政治意义,它是否只能被理解为一种力量团体的历史模具,而这种力量的特殊性和不协调性可能最终会导致其走向衰落。
融合前的缓和
的确,文明世界的许多成绩都是左派在其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意识形态的转变中取得的,如劳动者的权利、工作时间的缩短、带薪休假、义务教育、普选范围扩大到妇女和文盲、政治权利、基本自由权,等等。但是,对于这些确实改变了世界面貌的巨大成就,左派却过于粗心大意,因为在一定时期内,左派不再强调这些本来属于自己的成绩,似乎这些成就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艰苦努力换来的。另外,左派运动的其他重大目标仍旧悬而未决。
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左派没有实现的目标:文化教育的平均水平没有提高,科学研究没有充分发展,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没有充分展现,理性的、世俗的集体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团结和文明的意识没有广泛建立,普遍的和平精神没有得到传播,与贫困和剥削作斗争的实际行动没有付诸实践,社会矛盾没有得到调和,男女完全平等尚未实现,对最弱势群体的支持声援和财富再分配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对保护自然环境仍缺乏诚恳的态度,新的生产方式有待建立,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仍需整治,等等。
假如我们把左派整体看作一个容器,今天这个容器几乎变空了,没有人知道还有什么合适的东西可以添加进去。有些人设想2000年的左派应当把重点放在保护“权利”上(如维护少数群体、妇女、动物等的利益),但这种考虑未免太过轻率,实际上这只是其他一些原则应当产生的必然后果,而并不是左派应当维护的核心。从中我们又看出了左派衰落的另一个方面:今天的左派不再去关注如何维护无产阶级的权利(这曾是左派在其上升阶段不断斗争的伟大目标),而是更关心那些“小权利”。实际上,左派纲领的坚硬核心已经弱化。柏林墙倒塌之后,左派被迫在不同的欧洲国家内淡化原先的抱负并改变具体的指导路线。它们的原则也变得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即时需求,甚至寻求妥协,接受另外的立场。
1980年以前曾被称为“左派”的团体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由许多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的力量组成的混合体,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思想和道德渊源,并经历过不同的信仰思潮。这些不同力量的合并过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欲要融合,必先缓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左派发明的用语首先是能够赢得选举的多数票,而从教义上来说,这些用语应当能够缓和左派的某些强硬立场,减轻选民的担忧。总之,左派应当考虑使用的语言能令选民基本接受且不至于过度疏远左派的理想。
鉴于左派变成了这样一种混合体,我们就不能再称之为“左派”了,而要找到一个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名称。我们可以称这种集合体为“中左派”。其实这种称谓在左派历史中已经酝酿许久了,其中既包含了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又涵盖了宽容一切的策略。
左派的缓和产生了许多影响。它为激进党开拓了更大的空间,这些激进党人宣称自己是真正的左派,吸引了大批顽固分子和分裂主义拥护者,而这些人基本不考虑他们的立场是否疏远或恐吓到不同立场的人。当极左派标榜自己为真正左派的时候,打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旗帜的合并党派却转向社会民主党立场。这种情况在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种缓和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许多左派的原有选民迷失了方向。他们面对不同的政治思想不知所措,甚至为曾经站在对立阵营的候选人投票。此外,许多自认为是左派的人已不再宣称自己属于这一阵营,社会主义这一词语经过一系列的畸变后完全改变了含义,甚至从左派词汇中消失。
这种融合的过程所涉及到的某些重要人物依然保留了自己的位置。虽然从思想意识上被触动,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个过程而被抛弃。实际上,融合的过程并没有引发左派政党领导集体的彻底变动。例如在意大利,虽然政党中最年老、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已经退休或担任某些名誉职位,但是2l世纪的民主党的领导集体仍旧由20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共产党的年轻领导层担任。
新右派
当左派在重组调整和改头换面之时,它的对立面,即我们所谓的“右派”又发生了什么呢?
我这里所说的“右派”并不是20世纪传承下来的坚定的右派,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聚合体,正因如此,我称之为“新右派”。新右派并不是法西斯主义,也不是佛朗哥主义。新右派更不是纳粹主义,即使某些时候因为选举的需要,它曾与纳粹倾向的团体结成联盟(在意大利,贝卢斯科尼为了集中选票,曾网罗了一批这样的小党派)。如果说新右派与上述立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并不是因为它不想这样做,而是因为现代社会的公众舆论不再接受这样的做法,至少文明国家是这样的。在孤立对手的策略选择中,新右派主要借助边缘化、诋毁和讥讽,并通过媒体、经济制裁和司法迫害来实现。
新右派在运作方式、工具选择、形象展现和宣传策略方面均采取了适应潮流的做法。这就是它把自己定位成与其他党派截然不同的团体的原因。总之,新右派可以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而不再仅是一种既定的政治力量。我对这种文化的特点做了以下总结:
(1)它是国内和国际大资本利益的直接体现;(2)它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技术文化,但更多地体现了金融资本而不是工业资本的利益;(3)它具有保守性,除了在消费扩张和创新方面,因为这种文化主张市场和消费应该是现代世界的唯一真正“使命”;(4)坚决反对官方介入重大服务体系的管理(中学与大学、邮政与通讯、老年人健康与医护、交通运输,甚至监狱管理);(5)宣扬消费、成功和娱乐的观念;(6)在指责对手和民主制度方面持极端态度;(7)它是一种平民文化:排斥民主原则,认为只有取悦于人民或者只有人民 想要的东西才是合理的;(8)不承认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以外的任何阶级,忽略了资产阶级以外的大众(贫穷群体、处于贫困线以上或被贫困威胁的人、少数民族和移民等),并试图把资产阶级带入更高水平的消费、福利和娱乐;(9)在意识形态的批评对抗中持强硬态度,但坚持强调媒体以及各种娱乐和传播形式在推广自身价值方面的作用;(10)不重视传统文化、研究以及科学的作用(除非它们能够产生效益和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也轻视艺术创造,因为这种创造不能通过传媒产品体现出来。
由此看来,这种文化似乎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传统架构没有任何新意,但事实并非如此。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再用“资本主义”一词来描述这种文化,应当寻找另外一个词代替它。我们可以尝试用“极端资本主义”(uhracapitalisme)一词,这是一个摆脱了一切国内或国际政治约束的网络,一个能够把自身法则强加给统治者的网络,而统治者则是这种极端资本主义的直接代言人。这种资本主义具有一个新的特性:它积累了巨额利润(同传统资本主义一样),而且能够使其支持者在全球范围内对其产生强烈依赖,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资本主义或是这种文化所吸引,并沉浸于这种体制下的各种活动:广告、收益、市场营销、信用便利、休闲娱乐,等等。
这些潜移默化的力量在政治和文化层面上为新右派蒙上了一层平易近人的面纱。从其目前的形式来看,新右派与现代化进程的某些特征是相符的。
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些事实不仅导致了作为一种政治力量的左派的不断削弱,更导致了作为左派基础的理想信念的不断衰落。
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人阶级已不再是左派的主要依靠力量。诚然,如今的产业转移战略(非本地化生产)所选择的地点均是不利于工人群众进行斗争的地方。另外一种在美国和欧洲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如今的工人大多是移民,也就是说,具有发起工会运动的潜在危险性并提出诉求的人减少了。但是,尽管出现了这些变化,在西方国家仍旧存在本国出生,加入工会的工人,而且所占比例还相当大。在这个群体中,也产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1、工人阶级完成了政治和文化变革。曾经作为工人阶级绝对敌人的资本主义实际上创造了许多模式和希望,这也是所有人希望获得的,其中也包括无产阶级。这种希望的动机其实就是一种社会模仿效应:时至今日,有谁还会真正想成为一名工人呢?无产阶级已经解体并改变了面目,现在西方所说的无产阶级仅仅指那些受到排斥和强迫的人,尤其是移民,他们并没有作为一个社会阶级受到对待,而被认为是一种社会问题。
2,在此期间,左派企图将工人阶级掩盖起来:在左派纲领和议案中,不再提到工人阶级,左派已经不再将工人阶级作为自身政治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左派已经将作为普遍阶级和主要政治参照系的工人阶级抛弃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被直接转交至工会保护,而工会虽然具备一定的政治分量,但根本不能作为工人阶级的主要依靠力量。总之,左派学会了一种含糊的艺术:它站在人民的一边,却无视人民的困苦并且避免求助于人民。那么在左派改良主义思想中到底是谁取代了工人阶级的位置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产阶级和中下等阶级,即职业人员和知识分子,甚至还包括少数资产阶级分子。
上面提到的第一个群体之所以属于左派,是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受过教育:而较高的文化程度有助于构想可能产生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传播公平和正义。此外,这个群体的阶级利益观念并不是很浓,而且与工人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第二个提到的群体也属于左派,主要是因为从传统上来看,它一直是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拥护者,同时也倾向于扶助弱势群体。
但是这种群体混杂的现象在选举中的基础并不牢固。例如上面提到的第二个群体,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可能有滑向右派的危险。而在我看来,左派的其他组成部分也不是很可靠。在如此脆弱的基础上进行选举,左派领导集体的许多表现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满:无法消除的干涉主义,在敏感问题上对左派天主教的妥协,某些领导人对独裁制度的追捧,特别是涉及到部分民粹主义和反美情结。
2007年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左派的某些思潮得到了重视。推行自由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的国家,例如美国(布什政府),无论是在动用巨额的资金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还是在银行和公司的国有化方面,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那么左派思想的国有化或者国家的救市行为(利用公共资金救助危机中的私人公司)到底能对目前的金融危机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将拭目以待:在今后几年中,左派是否会因此产生大转变,还是仅仅一时受到重视而已。
[责任编辑:吕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