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可见这篇文章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但是面对这样一篇名篇,如何把文本解读运用到语文教学,如何更深层次的引领学生去体会文章的经典性还需努力。
关键词:散文教学;《济南的冬天》;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文本解读
1.写作背景
此文为老舍先生1931年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所作,在齐鲁大学任教前,作者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任教,1930年作者重回祖国,面对混乱的祖国大地,作者是又爱又恨,同年七月,作者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任教,此后作者在济南停留了四年,并在此期间娶妻生子,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老舍写过许多有关济南的文章,如《到了济南》、《吊济南》以及《济南的冬天》,尤其在《吊济南》中,老舍先生深情地写道:“四季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段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从中可见老舍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深情。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济南的冬天》同样显示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一种喜爱之情。
2.主旨探討
关于《济南的冬天》的主旨,学术界没有太多分歧。姜莲玉在《〈济南的冬天〉文本探讨》中将这篇文章的主旨概括为“两情”,即“温情”和“深情”,两情都是针对济南城有感而发,她运用大量实例指出,“两情”的体现是以景物描写为载体而实现的。周遐年在《体悟“温情”背后的“温情”——〈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探讨》认为在体悟济南自然山水的温情的同时,更要体味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欣赏;其意脉的流动;作者的意图,即作者心中的温情。周遐年认为《济南的冬天》所描画的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是作者对现实世界作出选择的结果,并非现实世界本身,把它当作现实世界是一种误读。“选择”是作者个性化情感的反映,也必然反映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要透过文章的意象或意境,追寻作者的意图,体察作者的温情。
3.艺术特色
《济南的冬天》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比较质朴清新。作者随意在语句中加上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词语,就能够生动又传神地表达出作者真挚的感受。如文章的第一段中的“便觉得是奇迹”、“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等句子的口语色彩都很浓,且可以从中感受出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这篇课文采用第二人称,使人倍感亲切,如文中的“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句话就用了第二人称,仿佛面对面与读者谈话一般,十分亲切自然。
第三,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景物的描写形象生动,同时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整篇文章中运用的最出彩的修辞手法是拟人的手法,如第四段中“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句话描摹出了薄雪动人的神态,十分生动形象。
第四,这篇文章结构分明,富于变化。全文篇章组织逻辑严谨,层次清晰,句与句衔接得当,段与段相互呼应,文章一开始就从作者自身经历谈起,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接着,文章从阳光下的济南、小雪后的小山及济南的水三个方面具体展开,最后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其层次是较清晰的,不仅如此,文章的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的语言自然,在文章的不同层次之间,作者都用一些语句,对济南的冬天的景色加以概括,且所用语言多元化,毫无呆板乏味之感。
二、教学建议
王荣生指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并指出应该抓住文章的体式,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体式”包括两层内涵,一是文本的类别,如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二是具体某个文本所具有的特定样式,如散文又可分为抒情散文、记叙散文等。而笔者所讲的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就是要兼顾两面,既要找准文本类别的特征,又要针对具体文本研读其“个”的特征。
因此,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在把握其文本体式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抒情散文中的一切情感都必须通过多样纷杂的文字形式来表现,因此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作者渗透在语言中的的情意、情感和情趣,是抒情散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现代散文,因此这篇散文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及作者个性化的语言,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情感。这篇课文不仅写了济南冬天气候的“温晴”,还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即作者的对济南的“温情”。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依据学情来确定,因为从文本体式与学情出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基本依据,而它们之间的交集则往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6从学情出发就是要从学生读不懂的的地方、有困难的地方来着手教学内容的选择。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理解上的难点,但在一些内容上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困惑,例如文章第四段中“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中,学生可能因为中日文化上的差异无法理解“看护妇”一词,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补充。
除此之外,学生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对文本语言的不敏感,很难理解作者遣词造句所选用语言的准确、传神与生动,也很难深刻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一种对济南的“温晴”,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补充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相关助读材料,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基于以上认识,可将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对文本中写景的关键语句的细读品味,把握作者写景语言的特点,体认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的“温情”。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23-62.
[2]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53-54.
[3]老舍.老舍散文[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42-60.
[4]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11(01):9-11.
[5]姜莲玉.《济南的冬天》文本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1).
关键词:散文教学;《济南的冬天》;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文本解读
1.写作背景
此文为老舍先生1931年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所作,在齐鲁大学任教前,作者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任教,1930年作者重回祖国,面对混乱的祖国大地,作者是又爱又恨,同年七月,作者任齐鲁大学教授,边写作边任教,此后作者在济南停留了四年,并在此期间娶妻生子,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老舍写过许多有关济南的文章,如《到了济南》、《吊济南》以及《济南的冬天》,尤其在《吊济南》中,老舍先生深情地写道:“四季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段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从中可见老舍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深情。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济南的冬天》同样显示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一种喜爱之情。
2.主旨探討
关于《济南的冬天》的主旨,学术界没有太多分歧。姜莲玉在《〈济南的冬天〉文本探讨》中将这篇文章的主旨概括为“两情”,即“温情”和“深情”,两情都是针对济南城有感而发,她运用大量实例指出,“两情”的体现是以景物描写为载体而实现的。周遐年在《体悟“温情”背后的“温情”——〈济南的冬天〉教学内容探讨》认为在体悟济南自然山水的温情的同时,更要体味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欣赏;其意脉的流动;作者的意图,即作者心中的温情。周遐年认为《济南的冬天》所描画的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是作者对现实世界作出选择的结果,并非现实世界本身,把它当作现实世界是一种误读。“选择”是作者个性化情感的反映,也必然反映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要透过文章的意象或意境,追寻作者的意图,体察作者的温情。
3.艺术特色
《济南的冬天》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比较质朴清新。作者随意在语句中加上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词语,就能够生动又传神地表达出作者真挚的感受。如文章的第一段中的“便觉得是奇迹”、“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等句子的口语色彩都很浓,且可以从中感受出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这篇课文采用第二人称,使人倍感亲切,如文中的“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这句话就用了第二人称,仿佛面对面与读者谈话一般,十分亲切自然。
第三,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景物的描写形象生动,同时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整篇文章中运用的最出彩的修辞手法是拟人的手法,如第四段中“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这句话描摹出了薄雪动人的神态,十分生动形象。
第四,这篇文章结构分明,富于变化。全文篇章组织逻辑严谨,层次清晰,句与句衔接得当,段与段相互呼应,文章一开始就从作者自身经历谈起,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接着,文章从阳光下的济南、小雪后的小山及济南的水三个方面具体展开,最后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其层次是较清晰的,不仅如此,文章的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的语言自然,在文章的不同层次之间,作者都用一些语句,对济南的冬天的景色加以概括,且所用语言多元化,毫无呆板乏味之感。
二、教学建议
王荣生指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并指出应该抓住文章的体式,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体式”包括两层内涵,一是文本的类别,如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二是具体某个文本所具有的特定样式,如散文又可分为抒情散文、记叙散文等。而笔者所讲的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就是要兼顾两面,既要找准文本类别的特征,又要针对具体文本研读其“个”的特征。
因此,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在把握其文本体式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抒情散文中的一切情感都必须通过多样纷杂的文字形式来表现,因此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作者渗透在语言中的的情意、情感和情趣,是抒情散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现代散文,因此这篇散文的教学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及作者个性化的语言,体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作者的独特情感。这篇课文不仅写了济南冬天气候的“温晴”,还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即作者的对济南的“温情”。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依据学情来确定,因为从文本体式与学情出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两个基本依据,而它们之间的交集则往往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所在。6从学情出发就是要从学生读不懂的的地方、有困难的地方来着手教学内容的选择。这篇课文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理解上的难点,但在一些内容上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困惑,例如文章第四段中“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中,学生可能因为中日文化上的差异无法理解“看护妇”一词,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补充。
除此之外,学生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对文本语言的不敏感,很难理解作者遣词造句所选用语言的准确、传神与生动,也很难深刻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一种对济南的“温晴”,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补充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相关助读材料,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基于以上认识,可将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对文本中写景的关键语句的细读品味,把握作者写景语言的特点,体认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的“温情”。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23-62.
[2]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53-54.
[3]老舍.老舍散文[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42-60.
[4]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11(01):9-11.
[5]姜莲玉.《济南的冬天》文本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