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地理學科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新课改要求初中地理课程能够紧贴学生生活,融入生活元素,优化地理课程。熟悉的地理素材能够让学生对地理课程更感兴趣,而熟知地理要素,更能让学生活学活用相关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整体地理素养。本文将结合初中地理课堂实际情况,分析如何将地理课本与初中生熟悉的地理课堂紧密结合,让地理课堂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元素;优化;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095-01
让生活与地理课本理论紧密结合,显然需要深刻认识初中地理教学日常化的重要性,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及时有效配合,才能让地理课堂效果更加理想。
一、初中地理教学引入生活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过去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让学生不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地理课程失去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创新课堂内容,让地理知识点“活”起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比如,学习世界四大洋时,如果只是简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步伐,教学效果也自然不理想。为此教师要将平时学生随处可见的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感受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4%。这一教学方法还能让学生提升读图识图的能力,为他们学好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地理还可以引入平面图等辅助工具,将学生熟悉的学校花坛、教师等元素引入,让学生更加熟悉如何观看平面图。此外,还能让平淡的教学氛围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更加积极探索未知的地理知识。
(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形成深刻印象,就要给学生更多的直观感知,让他们顺利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生活素材带进课堂,能够让他们更加熟悉课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浑江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地理课本中认为外流河能够流进海洋。但是只是凭借单纯的记忆,学生不能理解所学知识,对外流河的概念也不甚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拿学生身边的事例举例子,比如学生旅游去过的黄河、鸭绿江等,都能够流入太平洋,它们都属于外流河。通过熟悉的例子,学生对外流河就不再陌生,能够活学活用,将地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
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地理知识,尤其要运用地理常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时空界限,拓展学生视野,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够发挥课堂主体地位,让地理学习变得简单轻松起来。比如了解哪里产棉花?哪里选择羊绒制品?哪里是丝绸之乡?不同的地理环境,其特产也是各有特色的。学习地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服务生活,让地理与生活紧密结合,更易让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活化教学
(一)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地理这门课程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将地理教学的视野拓宽,让教学更加生活化,尤其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开放式课堂的魅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随时进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处理好课本和生活的关系。教材固然重要,是学习的基础,但教师可以引导家长配合教师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拓展教学资源,家长帮助学生寻找更加丰富的地理学习素材,让初中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看到祖国大好山川,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北方边陲沙漠、南方的鸟语花香以及海南岛的椰子香气。有效的地理素材能够让学生对课本更加了解,课堂教学也将更加顺利进行。
(二)处理好学生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挑选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时,也要选择学生熟悉、较能接受的事物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提升自身能力。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能主观判断揣测学生心理,更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初中生立场看问题,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习更有收获,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
总之,地理课程的学习也是生活的一种延续,人生处处是学问,新课改要求下地理学课堂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不应继续照本宣科,将授课停留在纸上谈兵之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探索激情,只有对地理课程感兴趣,才能主动去网络、生活中搜索相关知识,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地理教师的积极引领下,初中生将在探究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促进地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正是新课改下地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顾婵,朱晓莉.课堂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地理教学,2016(16).
[2]许国忠.继承深化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5).
关键词生活元素;优化;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095-01
让生活与地理课本理论紧密结合,显然需要深刻认识初中地理教学日常化的重要性,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及时有效配合,才能让地理课堂效果更加理想。
一、初中地理教学引入生活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过去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让学生不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地理课程失去兴趣。为此教师需要创新课堂内容,让地理知识点“活”起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比如,学习世界四大洋时,如果只是简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步伐,教学效果也自然不理想。为此教师要将平时学生随处可见的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感受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4%。这一教学方法还能让学生提升读图识图的能力,为他们学好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地理还可以引入平面图等辅助工具,将学生熟悉的学校花坛、教师等元素引入,让学生更加熟悉如何观看平面图。此外,还能让平淡的教学氛围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更加积极探索未知的地理知识。
(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形成深刻印象,就要给学生更多的直观感知,让他们顺利将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生活素材带进课堂,能够让他们更加熟悉课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比如浑江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地理课本中认为外流河能够流进海洋。但是只是凭借单纯的记忆,学生不能理解所学知识,对外流河的概念也不甚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拿学生身边的事例举例子,比如学生旅游去过的黄河、鸭绿江等,都能够流入太平洋,它们都属于外流河。通过熟悉的例子,学生对外流河就不再陌生,能够活学活用,将地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三)提高学生实践运用水平
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地理知识,尤其要运用地理常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打破时空界限,拓展学生视野,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够发挥课堂主体地位,让地理学习变得简单轻松起来。比如了解哪里产棉花?哪里选择羊绒制品?哪里是丝绸之乡?不同的地理环境,其特产也是各有特色的。学习地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服务生活,让地理与生活紧密结合,更易让学生对地理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如何实现有效的生活化教学
(一)处理好生活与教材的关系。地理这门课程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将地理教学的视野拓宽,让教学更加生活化,尤其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开放式课堂的魅力。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随时进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处理好课本和生活的关系。教材固然重要,是学习的基础,但教师可以引导家长配合教师教学,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拓展教学资源,家长帮助学生寻找更加丰富的地理学习素材,让初中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看到祖国大好山川,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北方边陲沙漠、南方的鸟语花香以及海南岛的椰子香气。有效的地理素材能够让学生对课本更加了解,课堂教学也将更加顺利进行。
(二)处理好学生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挑选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时,也要选择学生熟悉、较能接受的事物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提升自身能力。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能主观判断揣测学生心理,更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初中生立场看问题,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习更有收获,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
总之,地理课程的学习也是生活的一种延续,人生处处是学问,新课改要求下地理学课堂也要与时俱进,教师不应继续照本宣科,将授课停留在纸上谈兵之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探索激情,只有对地理课程感兴趣,才能主动去网络、生活中搜索相关知识,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地理教师的积极引领下,初中生将在探究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促进地理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正是新课改下地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顾婵,朱晓莉.课堂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地理教学,2016(16).
[2]许国忠.继承深化创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