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自身发展特点出发,在分析总结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工作内容基础上,合理安排适当的工作以期为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培养打开另外一扇窗,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学法;学前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迟滯、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而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岁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推测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儿童孤独症现已超过脑瘫及唐氏综合症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见的疾病发展为较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孤独症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6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目前,对儿童孤独症多采用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方法。帮助这些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已经是学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我尝试了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合理安排适当的工作以期为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培养打开另外一扇窗。
所谓蒙台梭利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孩子的成长的步调,从日常生活开始入手,运用蒙特梭利教具,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观察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一、走线活动成为蒙氏活动中的开始
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选择从走线开始练习,让走线活动成为蒙氏活动中的一件乐事:在教室以有色胶带贴成直线、椭圆形线、或S形线供这些孩子练习平衡感、专心度,有时加上音乐或乐器按节拍而行,或持物而行。
走线活动是蒙氏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较好地稳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逐渐地进入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儿童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对于学前孤独症儿童来说,需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学习、实践。如果只是单纯的走直线,这些孩子可能连5分钟都坚持不到。因而在活动中,我投入多种辅助材料,激发孩子的兴趣。
学习材料是因人施教的基本条件,因而在教学中我投入了广泛的可选择的学习材料,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和决定如何用材料,我也根据孩子的操作和行为,给予适宜的有计划的指导。训练中,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走线活动的兴趣,巩固正确的行走姿势,发展他们的专注力和平衡感,我在活动中投放了瓶子,勺子,珠子,碗,沙包,地垫等各种物品。最初我采取了摸头的奖励方式,即哪个孩子走得姿势正确,在活动中很专注,很认真,老师就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暗示他可以去选择物品了。这些物品果然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个个都认真专注地走在线上,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老师的邀请。孩子们对走线活动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行走姿势和速度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日常生活训练
如果让我们每天翻来覆去地做一件事,我们会有何种感觉呢?——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我们成人都是如此,更何况这些学前孤独症儿童。因而在走线活动后,我安排了日常生活训练,这通常被认为是蒙台梭利课程中的必要内容,使学前孤独症儿童在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技能,形成一些意愿,这有助于他们在其他活动中专注学习,也提高他们的生活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通过经历熟悉的、类似家庭生活的体验,例如穿脱鞋子、衣服,打扫等,孩子们开始学会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活动上,并且学会按顺序从头至尾地做一件事,学会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协调自己的肌肉运动。接受一项任务后确定并组织工作的步骤,通过自我指导的活动获得独立性。学前孤独症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不灵活,通过日常生活部分的工作,会取得一定的收益。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
1、抓握练习:准备两个大碗或塑料制容器,其中一碗放置花生或黄豆,以单手示范抓起一把,放到另一个碗中,而不掉落出来,再由孩子们练习。手指的运用使他们有抓握豆子的感觉与能力,以及一次抓握的数量。接着还可用汤匙、镊子或筷子练习,这些练习为孩子们正确使用餐具,自己吃饭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配对练习:准备各种带有盖子的瓶瓶罐罐,大小、形状、颜色不一,找几个放在桌上,扭开瓶盖,混和集中一处,再请孩子们一一找出,与瓶子配对,盖上扭紧,还可做配对、尝试错误、手眼协调的练习,他们对这种工作非常感兴趣。
3、训练感知觉:小孩子非常喜欢玩水,学前孤独症孩子们也不例外。在他们洗手时,让他们把手分别放在冷水、温水、热水中去感觉,生活中的实际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就使他们能区分“冷、热”,效果明显。生活中的道具很多信手拈来,如让他们学会分辨“轻重”,在蒙氏教学中,我取几个重量不同的木块或者别的东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分别把其中两块放在手掌上,猜一猜哪一块重,哪一块轻。孩子们兴趣很大,而且成效明显。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学前孤独症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性,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一位孩子在玩夹豆子的工作,另一位孩子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更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们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促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
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获取成功,我们的孤独症孩子也不例外。蒙氏教学作为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孤独症儿童愿意参与,而且他们在工作中也会有更多的收益。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自主、自由、自在地“奔跑”,从中感受到“奔跑”时的无比快乐,体验“奔跑”时的乐趣。在快乐中,达到康复治疗目的,让迟开的花朵也能得到绽放,折翼翅膀的小鸟翱翔于蓝天。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感觉教育》 段云波主编.
[2]《蒙台梭利日常教育》 段云波主编.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学法;学前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以人际交往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言语发育迟滯、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以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的广泛而严重的儿童发育障碍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岁前就会表现出来,并会对患者造成终生影响。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推测与遗传、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儿童孤独症现已超过脑瘫及唐氏综合症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见的疾病发展为较为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情况的特异性和严重性,孤独症儿童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6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目前,对儿童孤独症多采用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的方法。帮助这些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已经是学校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为此,我尝试了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合理安排适当的工作以期为学前孤独症儿童的能力培养打开另外一扇窗。
所谓蒙台梭利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孩子的成长的步调,从日常生活开始入手,运用蒙特梭利教具,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观察者和协助者的角色。
一、走线活动成为蒙氏活动中的开始
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选择从走线开始练习,让走线活动成为蒙氏活动中的一件乐事:在教室以有色胶带贴成直线、椭圆形线、或S形线供这些孩子练习平衡感、专心度,有时加上音乐或乐器按节拍而行,或持物而行。
走线活动是蒙氏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较好地稳定学生的情绪,使学生逐渐地进入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儿童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我看到,也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对于学前孤独症儿童来说,需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学习、实践。如果只是单纯的走直线,这些孩子可能连5分钟都坚持不到。因而在活动中,我投入多种辅助材料,激发孩子的兴趣。
学习材料是因人施教的基本条件,因而在教学中我投入了广泛的可选择的学习材料,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材料和决定如何用材料,我也根据孩子的操作和行为,给予适宜的有计划的指导。训练中,为了激发孩子们对走线活动的兴趣,巩固正确的行走姿势,发展他们的专注力和平衡感,我在活动中投放了瓶子,勺子,珠子,碗,沙包,地垫等各种物品。最初我采取了摸头的奖励方式,即哪个孩子走得姿势正确,在活动中很专注,很认真,老师就轻轻地摸摸他的头,暗示他可以去选择物品了。这些物品果然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个个都认真专注地走在线上,急切地盼望着,等待着老师的邀请。孩子们对走线活动有了十分浓厚的兴趣,行走姿势和速度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日常生活训练
如果让我们每天翻来覆去地做一件事,我们会有何种感觉呢?——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我们成人都是如此,更何况这些学前孤独症儿童。因而在走线活动后,我安排了日常生活训练,这通常被认为是蒙台梭利课程中的必要内容,使学前孤独症儿童在参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技能,形成一些意愿,这有助于他们在其他活动中专注学习,也提高他们的生活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通过经历熟悉的、类似家庭生活的体验,例如穿脱鞋子、衣服,打扫等,孩子们开始学会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活动上,并且学会按顺序从头至尾地做一件事,学会为实现特定的目标协调自己的肌肉运动。接受一项任务后确定并组织工作的步骤,通过自我指导的活动获得独立性。学前孤独症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不灵活,通过日常生活部分的工作,会取得一定的收益。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
1、抓握练习:准备两个大碗或塑料制容器,其中一碗放置花生或黄豆,以单手示范抓起一把,放到另一个碗中,而不掉落出来,再由孩子们练习。手指的运用使他们有抓握豆子的感觉与能力,以及一次抓握的数量。接着还可用汤匙、镊子或筷子练习,这些练习为孩子们正确使用餐具,自己吃饭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配对练习:准备各种带有盖子的瓶瓶罐罐,大小、形状、颜色不一,找几个放在桌上,扭开瓶盖,混和集中一处,再请孩子们一一找出,与瓶子配对,盖上扭紧,还可做配对、尝试错误、手眼协调的练习,他们对这种工作非常感兴趣。
3、训练感知觉:小孩子非常喜欢玩水,学前孤独症孩子们也不例外。在他们洗手时,让他们把手分别放在冷水、温水、热水中去感觉,生活中的实际体会,在不知不觉中就使他们能区分“冷、热”,效果明显。生活中的道具很多信手拈来,如让他们学会分辨“轻重”,在蒙氏教学中,我取几个重量不同的木块或者别的东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分别把其中两块放在手掌上,猜一猜哪一块重,哪一块轻。孩子们兴趣很大,而且成效明显。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学前孤独症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性,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一位孩子在玩夹豆子的工作,另一位孩子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更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们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促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
生活中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获取成功,我们的孤独症孩子也不例外。蒙氏教学作为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孤独症儿童愿意参与,而且他们在工作中也会有更多的收益。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丰富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自主、自由、自在地“奔跑”,从中感受到“奔跑”时的无比快乐,体验“奔跑”时的乐趣。在快乐中,达到康复治疗目的,让迟开的花朵也能得到绽放,折翼翅膀的小鸟翱翔于蓝天。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感觉教育》 段云波主编.
[2]《蒙台梭利日常教育》 段云波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