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本无所谓“好”、“坏”,好坏只是成人的主观分类而绝不是孩子的选择。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成绩差、品性顽劣的学生。这些孩子的“差”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我们教育失败和社会不良影响造成的。孩子的这些“坏”也并非无可救药,我始终认为只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能对症下药,就一定会将其扶上正路。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帮助这些后进生消除种种不良情绪。
一、培养亲情,消除孤独感
后进生因其成绩差或品性顽劣而受到鄙视,在家父母恶语相向,在校师生讥言以对,迫使这些孩子远离群体,产生孤独感。而孤独感会使人产生一种与环境、集体和他人隔绝、远离的感觉,它会阻碍人际交往和协作,会导致自我封闭和消沉,会带来猜疑和排斥,进而产生厌世、轻生、仇视他人等种种反常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孤独感的产生主要是因其得不到理解同情、缺失亲情所致。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主动亲近这些孩子,多与这些孩子谈心,寻找一切能与孩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如面批作业、家访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是真诚关心的。其次是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真诚地相信他人,勇于向老师、同学、家长袒露内心的孤独、郁闷及缘由,让他充分相信周围有很多关心和爱护他的人,并勇敢地接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其三是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群体活动,为他们创造与人交往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交往和活动中自然地消除孤独感。
二、增强勇气,克服恐惧感
恐惧感在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表現尤为突出。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老师宣布成绩,平时害怕老师挖苦自己,怕同学们笑话自己。即使是一些调皮学生,他们也害怕失去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友情,害怕被别人戳他们的痛处。
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有时也会被调皮的孩子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时,她总是强制自己喝水、看东西、按摩胸口、出门做深呼吸,并提醒自己:“绝不能说一句伤害学生的话。”平静后,她让无知的孩子有知。这就告诫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表现出暴躁、激动和愤怒,甚至动粗。须知是因为学生无知,才需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那些有恐惧心理的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切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去否定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要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为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陪站,也不要当众指责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求学生说出形容人美丽的句子,并指名一个学生回答,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后吱吱唔唔回答不出来,这里,这位老师便非常巧妙地告诉同学们:“好,请坐下,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巧妙,他的意思是说,那个人的美丽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这充满善意的谎言是多么的颇具匠心,多么巧妙地为这位学生找到了下台的阶梯,这无疑是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细心呵护,也恰到好处地消除了这位同学当时的恐惧心理。
三、树立信心,摆脱消极感
后进生大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大多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很容易产生自卑气馁情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人、成功、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信心,他就会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在学习生活中就会充满力量和激情,否则就会消极处世,无所作为。可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是为其克服消极情绪的一个有效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解剖、审视自己,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的学生文化成绩差,可他擅长音、体、美;有的学生虽然调皮,但他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动脚,但他很有正义感……作为老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为其搭建施展他们长处的平台。其二是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失败或错误。挫败的体验是一种疫苗,只要正确对待,便会成为成功的起点。对待犯错误或挫败的学生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像对待被风雨摧残后的弱苗一样去精心地培土、施肥。请相信,在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下,这株弱苗一定会茁壮成长。其三是教育学生吸取教训,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消极悲观的阴影。其四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念。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为什么而学习、为谁而生存,就会像大海上失去航向的扁舟一样随波逐流,最终被波涛所淹没。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前途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修复学生信心的先决条件。
学生的种种不良情绪是束缚学生正常发展的枷锁,教师无疑是手持打开枷锁钥匙的人,只要我们开启得当,一定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开理想的窗口。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教师不能只是半桶水,也不应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为爱的教育推波助澜的一泓长流清泉,源源不断地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一、培养亲情,消除孤独感
后进生因其成绩差或品性顽劣而受到鄙视,在家父母恶语相向,在校师生讥言以对,迫使这些孩子远离群体,产生孤独感。而孤独感会使人产生一种与环境、集体和他人隔绝、远离的感觉,它会阻碍人际交往和协作,会导致自我封闭和消沉,会带来猜疑和排斥,进而产生厌世、轻生、仇视他人等种种反常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孤独感的产生主要是因其得不到理解同情、缺失亲情所致。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主动亲近这些孩子,多与这些孩子谈心,寻找一切能与孩子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如面批作业、家访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是真诚关心的。其次是鼓励学生敞开心扉,真诚地相信他人,勇于向老师、同学、家长袒露内心的孤独、郁闷及缘由,让他充分相信周围有很多关心和爱护他的人,并勇敢地接受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其三是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群体活动,为他们创造与人交往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在交往和活动中自然地消除孤独感。
二、增强勇气,克服恐惧感
恐惧感在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身上表現尤为突出。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老师宣布成绩,平时害怕老师挖苦自己,怕同学们笑话自己。即使是一些调皮学生,他们也害怕失去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友情,害怕被别人戳他们的痛处。
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有时也会被调皮的孩子气得说不出话来。这时,她总是强制自己喝水、看东西、按摩胸口、出门做深呼吸,并提醒自己:“绝不能说一句伤害学生的话。”平静后,她让无知的孩子有知。这就告诫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表现出暴躁、激动和愤怒,甚至动粗。须知是因为学生无知,才需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那些有恐惧心理的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切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去否定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要让回答错误的学生为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陪站,也不要当众指责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求学生说出形容人美丽的句子,并指名一个学生回答,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后吱吱唔唔回答不出来,这里,这位老师便非常巧妙地告诉同学们:“好,请坐下,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巧妙,他的意思是说,那个人的美丽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这充满善意的谎言是多么的颇具匠心,多么巧妙地为这位学生找到了下台的阶梯,这无疑是对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细心呵护,也恰到好处地消除了这位同学当时的恐惧心理。
三、树立信心,摆脱消极感
后进生大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大多对自己持否定态度,很容易产生自卑气馁情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人、成功、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了信心,他就会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在学习生活中就会充满力量和激情,否则就会消极处世,无所作为。可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是为其克服消极情绪的一个有效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呢?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解剖、审视自己,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的学生文化成绩差,可他擅长音、体、美;有的学生虽然调皮,但他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动脚,但他很有正义感……作为老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为其搭建施展他们长处的平台。其二是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失败或错误。挫败的体验是一种疫苗,只要正确对待,便会成为成功的起点。对待犯错误或挫败的学生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像对待被风雨摧残后的弱苗一样去精心地培土、施肥。请相信,在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下,这株弱苗一定会茁壮成长。其三是教育学生吸取教训,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消极悲观的阴影。其四是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信念。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为什么而学习、为谁而生存,就会像大海上失去航向的扁舟一样随波逐流,最终被波涛所淹没。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前途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修复学生信心的先决条件。
学生的种种不良情绪是束缚学生正常发展的枷锁,教师无疑是手持打开枷锁钥匙的人,只要我们开启得当,一定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开理想的窗口。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教师不能只是半桶水,也不应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为爱的教育推波助澜的一泓长流清泉,源源不断地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