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人对悲欢离合的情感,感触会各有不同,特别是愁苦之情之状,如何用文字真切地表达出来,是很困难的事。北宋词人秦观在描写个人情感,特别是愁情方面很有特点。
公元1080年,秦观南游扬州,结识一女子并与之相恋,后北归故里,中途不胜离愁,遂写下《八六子.倚危亭》词,录之如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离愁犹如春草,铲除不尽,连绵不绝,是以春草拟离愁,把愁苦写得形象直观。“无端天与娉婷”是写与伊人相识。相遇那么突然,是“无端天与”,她又是那么美丽,“娉婷”二字尽含其妍。“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写與伊人相恋。两人的情愫如春风般温柔,相聚在一起的时光像梦幻般浪漫。真是写尽了爱情的美好。“欢娱渐随流水”是写与伊人离别。琴弦声断,残花晚烟,清戚的景象与相恋时的美好形成强烈的对比,怎不令人愁肠百结。
这是写的“情愁”。
公元1094年,秦观46岁。当年政局大变,秦观因与苏轼等旧党人士亲近,遭遣离京赴处州任通判。行前重游金明池、琼林苑,有感而发做《望海潮.梅英疏淡》词。其词明写伤春,实写政治失意的感慨。头局“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明写冬去春来,实在暗喻政局的变换。“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是啊,东家一树桃花,溪头一丛烟柳,随意散发着春意,春色不是规规矩矩,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户的。如此美景,却又寓含着秦观对时局变幻的无奈。“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是秦观在写回忆过去与政坛好友一起同游春境的繁华场面,是为了与后面的“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的冷清场面对比。人走茶凉本为事理,但是具体到个人的感受就十分的深刻了。最后“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人还没有走,就已是归心渐浓了。
公元1095年,秦观在处州,年内又贬迁郴州。本来就悲愁不已的秦观越发愁苦了,遂做《千秋岁.水边沙外》一词。词中名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实乃化用杜甫《曲江对酒》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诗句。杜诗写的是对自然春景将失的感触,秦词则是对自己一生不遇的回顾。读过全词,自能体会。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词里写了贬谪的痛苦,写了离别的悲哀,写了飘零的无奈。有对美好时光和年华逝去的惆怅,有因政治理想破灭而无解的忧伤。诗人的际遇和经历的人事,词中并未明写,但是大量化用的诗词典故,却是句句有所指对。
公元1097年2月,秦观自郴州移横州编管,这对本已落魄神伤的秦观是一次彻底的打击。他出身贫寒,年近40才进入官场,做的是低等秘书之类的小官,却因为党争的缘故一再被打压放逐,如今又被削职为民且被当做罪犯一样的对待,使他彻底对人生产生了幻灭。借写给友人的送别之词《踏莎行.雾失楼台》,表达了他的绝望与愤怒。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先写自己身边的实景,或是冷月之下幽暗无光,连路旁边的渡口都看不见,或是大雾弥漫,附近的楼台都淹没在云里雾里。此句看似平常景象,实际未尝不是写自己无辜卷进党争而屡遭贬谪后感到政治上没有出路的痛苦绝望心情。“桃源望断无寻处。”既无出路,想寻找一方桃源净土也是“无寻处”,人生茫茫该何从去?“可堪”两句,引唐圭璋所言,“景中见情,精深高妙。所处者孤馆,所感者春寒,所闻者鹃声,所见者斜阳,有一于此,已令人生愁,况并集一时乎,不言愁而愁自难堪矣。”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亲友们的关心,故人间的问候,星星点点堆积在心头,而我现在的处境却是如此窘迫,实在无颜面对他们。我本来就像这郴江水一样自由自在绕着郴山转悠,为什么偏要向湘江流去!这是千古之问,人在顺境时都不会问这句话的,只有在深陷绝境的时候才会有如此沉痛的同感,无怪苏轼读之,“绝爱,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公元1100年,秦观死于北返途中,悲愁至死。
人对悲欢离合的情感,感触会各有不同,特别是愁苦之情之状,如何用文字真切地表达出来,是很困难的事。北宋词人秦观在描写个人情感,特别是愁情方面很有特点。
公元1080年,秦观南游扬州,结识一女子并与之相恋,后北归故里,中途不胜离愁,遂写下《八六子.倚危亭》词,录之如下: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离愁犹如春草,铲除不尽,连绵不绝,是以春草拟离愁,把愁苦写得形象直观。“无端天与娉婷”是写与伊人相识。相遇那么突然,是“无端天与”,她又是那么美丽,“娉婷”二字尽含其妍。“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写與伊人相恋。两人的情愫如春风般温柔,相聚在一起的时光像梦幻般浪漫。真是写尽了爱情的美好。“欢娱渐随流水”是写与伊人离别。琴弦声断,残花晚烟,清戚的景象与相恋时的美好形成强烈的对比,怎不令人愁肠百结。
这是写的“情愁”。
公元1094年,秦观46岁。当年政局大变,秦观因与苏轼等旧党人士亲近,遭遣离京赴处州任通判。行前重游金明池、琼林苑,有感而发做《望海潮.梅英疏淡》词。其词明写伤春,实写政治失意的感慨。头局“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明写冬去春来,实在暗喻政局的变换。“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是啊,东家一树桃花,溪头一丛烟柳,随意散发着春意,春色不是规规矩矩,平均分配到每家每户的。如此美景,却又寓含着秦观对时局变幻的无奈。“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是秦观在写回忆过去与政坛好友一起同游春境的繁华场面,是为了与后面的“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的冷清场面对比。人走茶凉本为事理,但是具体到个人的感受就十分的深刻了。最后“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人还没有走,就已是归心渐浓了。
公元1095年,秦观在处州,年内又贬迁郴州。本来就悲愁不已的秦观越发愁苦了,遂做《千秋岁.水边沙外》一词。词中名句“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实乃化用杜甫《曲江对酒》中“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诗句。杜诗写的是对自然春景将失的感触,秦词则是对自己一生不遇的回顾。读过全词,自能体会。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词里写了贬谪的痛苦,写了离别的悲哀,写了飘零的无奈。有对美好时光和年华逝去的惆怅,有因政治理想破灭而无解的忧伤。诗人的际遇和经历的人事,词中并未明写,但是大量化用的诗词典故,却是句句有所指对。
公元1097年2月,秦观自郴州移横州编管,这对本已落魄神伤的秦观是一次彻底的打击。他出身贫寒,年近40才进入官场,做的是低等秘书之类的小官,却因为党争的缘故一再被打压放逐,如今又被削职为民且被当做罪犯一样的对待,使他彻底对人生产生了幻灭。借写给友人的送别之词《踏莎行.雾失楼台》,表达了他的绝望与愤怒。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先写自己身边的实景,或是冷月之下幽暗无光,连路旁边的渡口都看不见,或是大雾弥漫,附近的楼台都淹没在云里雾里。此句看似平常景象,实际未尝不是写自己无辜卷进党争而屡遭贬谪后感到政治上没有出路的痛苦绝望心情。“桃源望断无寻处。”既无出路,想寻找一方桃源净土也是“无寻处”,人生茫茫该何从去?“可堪”两句,引唐圭璋所言,“景中见情,精深高妙。所处者孤馆,所感者春寒,所闻者鹃声,所见者斜阳,有一于此,已令人生愁,况并集一时乎,不言愁而愁自难堪矣。”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亲友们的关心,故人间的问候,星星点点堆积在心头,而我现在的处境却是如此窘迫,实在无颜面对他们。我本来就像这郴江水一样自由自在绕着郴山转悠,为什么偏要向湘江流去!这是千古之问,人在顺境时都不会问这句话的,只有在深陷绝境的时候才会有如此沉痛的同感,无怪苏轼读之,“绝爱,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公元1100年,秦观死于北返途中,悲愁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