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本主义理论逐渐被应用到中学体育教学中来,其主导思想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流向,对中学体育教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产生,人本主义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创新性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人本主义 中学体育教学 创新 终身体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经历了主智主义、科学主义等体育思想阶段,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的体育思想主张“以人为本”,以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
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提出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理论的提出顺应教育历史的发展,符合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如强调人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欲望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等等,极有利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内容合理化的实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容人们小觑,但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所需定期地进行改进和修正,以使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优点完全发挥出来,起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形成
1999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中指出,中学体育教育应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根本,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行。因此,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师树立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将体育的健身意义和人文意义相结合
将中学体育教学的健身意义和人文意义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个人发展,完善学生的自我身心,中学体育教育并不是单单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方面的教育,更要实现对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待人接物等多种能力的统一培养,例如培养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树立良好的比赛信心,端正参赛态度,把体育教学的影响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形成
应该积极探索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形成过程,摒弃原有、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应用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注重“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能加强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自身价值有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
(三)人本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人本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时,应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交际、处事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的、系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使其终身获益。
三、人本主义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来进行。一方面,要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制定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新颖独特,做到别出心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中人本主义教学观念实现的前提是教师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实行的关键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主要形成的是学生的价值观和独具特色的个人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做到推陈出新,不要被原有、传统的教育思想所禁锢,而是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合理应用人本主义理论组织教学,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善教学效果的评测方式
要改善对应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效果的评测方式。教学效果的评测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的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测,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某种教学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适用性,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变化。而传统的评测方法过分强调整个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制定统一的测试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改善教学效果的评测方式,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也能参与到其中,对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及自我判断能力,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均有积极意义。
四、人本主义理论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人本主义理论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因此,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一直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从感觉到认知再到创造的思想转变,每个学生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在体育教学时能够较好地显现出来,从而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二)人本主义理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终身体育指的是,在某个个体的一生当中始终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并接受体育教育,即在人的一生中贯彻体育。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中学体育教育为学生坚持终身体育提供了基础,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有利于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
五、总结
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趋势也是以人为本,倡导人本属性的回归。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人本主义理论为首要教学理论,加强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将人本主义理论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王旭芳.以人为本,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2]林松英.中学体育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7(03)
关键词:人本主义 中学体育教学 创新 终身体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经历了主智主义、科学主义等体育思想阶段,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的体育思想主张“以人为本”,以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首要目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学思想体系。
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提出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理论的提出顺应教育历史的发展,符合当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如强调人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欲望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等等,极有利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内容合理化的实现。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容人们小觑,但面对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所需定期地进行改进和修正,以使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优点完全发挥出来,起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二、人本主义教学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形成
1999年国家出台的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中指出,中学体育教育应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为根本,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行。因此,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师树立基本的人本主义教学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
(一)将体育的健身意义和人文意义相结合
将中学体育教学的健身意义和人文意义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个人发展,完善学生的自我身心,中学体育教育并不是单单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方面的教育,更要实现对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待人接物等多种能力的统一培养,例如培养学生在体育竞赛中树立良好的比赛信心,端正参赛态度,把体育教学的影响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形成
应该积极探索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形成过程,摒弃原有、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应用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注重“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能加强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自身价值有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
(三)人本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人本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时,应坚持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交际、处事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的、系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使其终身获益。
三、人本主义理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当前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来进行。一方面,要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制定中学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新颖独特,做到别出心裁,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中人本主义教学观念实现的前提是教师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实行的关键之一。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主要形成的是学生的价值观和独具特色的个人思想。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做到推陈出新,不要被原有、传统的教育思想所禁锢,而是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合理应用人本主义理论组织教学,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善教学效果的评测方式
要改善对应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效果的评测方式。教学效果的评测对于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的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测,可以客观、全面地了解某种教学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适用性,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变化。而传统的评测方法过分强调整个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制定统一的测试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通过改善教学效果的评测方式,不仅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也能参与到其中,对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及自我判断能力,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均有积极意义。
四、人本主义理论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人本主义理论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因此,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一直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从感觉到认知再到创造的思想转变,每个学生具有的个体差异性在体育教学时能够较好地显现出来,从而明确了教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二)人本主义理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终身体育指的是,在某个个体的一生当中始终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并接受体育教育,即在人的一生中贯彻体育。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中学体育教育为学生坚持终身体育提供了基础,增强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有利于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
五、总结
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趋势也是以人为本,倡导人本属性的回归。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人本主义理论为首要教学理论,加强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将人本主义理论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王旭芳.以人为本,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2]林松英.中学体育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