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由诸多的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优化了,各个细节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本文从八个方面谈谈课堂教学环节的进一步优化问题,供广大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管理、实施过程中借鉴。
一、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上课前十几分钟,要熟悉自己的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备用教具,教学手段的预练等。
(2)提前几分钟进教室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情,注入感情,平等、民主的摩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学生的准备
(1)依据上节课老师布置的复习、预习要求,做好充分的学习新课的思想准备。
(2)将复习、预习遇到的困难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待随教学活动展开,适时举手提问。
(3)准备好本节课的学习用具。
二、时间安排
1.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实验测试表明,在一堂课的前15分钟――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师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主要教学内容的探究和学习;
2.避免用大量的时间来检查、讲评作业,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新课的情绪。
三、情境服务
1.教学情境创设为教学内容的认知做铺垫,思维方法做启迪,能力学习做迁移,达到和谐的教学氛围,活跃的思维环境,愉悦的兴趣培养。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应该从学生所处的学段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指向;应该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为教学服务;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符合客观实际;应该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3.同时应该注意:一忌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二忌收敛抓不住时机,不及时引导切入主题,三忌喧宾夺主,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四、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教师应该学会一些常用的课堂管理技巧:
一是对于轻微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暗示手段,如:利用眼神、声调暗示学生,走到学生身边稍作停留等。
二是采取转移策略,教师可以让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回答教学中的问题,以此转移该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对严重违纪行为,教师可当机立断制止,防止学生的问题行为进一步引起他人注意,课上教师有策略的“忍让”学生缺点错误,课后再进行针对性批评教育。
五、方法运用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做到灵活多样,不能一味照搬硬套教学方法,否则也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任务完不成的情况。
教学方法既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学生实际等要素来选择,又要考虑到单一教法的优势与不足等因素。比如探究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一般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乏系统性;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却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强,逻辑性强的优点;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教与学双边交流活动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调控课堂的常用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提问点,用问题的形式呈现,抓住教学时机,适时提问,并留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对学生回答内容作针对性评价,达到促进教学效果之目的。
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问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易错和易混点、学生的疑惑与思维阻滞点、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点。
二是问题的呈现形式有:学习新知前提出导入性问题,学习某一概念后提出思辩性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困境时提出启发性问题,在学生讨论中提出引领性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认识有偏差及时提出“反驳性”、“质疑性”问题,在新知学后提出应用性、迁移性问题。三是提出问题尽量清晰、明确,将抽象的内容转换为具体化问题,突出问题的主题性。四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評价达到鼓励、激励、示范等针对性评价,切忌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站立体罚,对回答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学生讽刺挖苦等做法。
七、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学常规之一,课程改革之后,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构带来了相应的调整变化,过去教师生怕漏掉知识点,讲课时追求面面俱到,只要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要详细讲解的做法是不适应新课程教学了。新课程所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上述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取舍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教学,否则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要求引导,学生自学应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大胆放给学生;二是集中精力利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对重点问题进行强化,难点问题进行攻克;三是充分利用当前学案导学策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间,教师在教学内容中突出重点、难点问题,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教学效果。
八、课堂练习
课堂时间有限,时间宝贵,这是我们的共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精挑细选,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是要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分层设计练习题,起到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目的;二是要针对学生分类设计练习,既要有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巩固性练习,又要有适合于成绩中等的学生的应用性练习,还要有适合于优秀生的拓展性练习。这样练习设置,既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又达到了分类、因材施教的目的。
以上是本人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积累,进行总结和提升的一些指导做法,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环节还有很多,老师们应当本着教学反思这一要求,不断反思自己每一堂课的教学,不断扬长避短,在同伴互助中取长补短,不断地总结提升自己日常教学中的有效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习惯,才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上课前十几分钟,要熟悉自己的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备用教具,教学手段的预练等。
(2)提前几分钟进教室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情,注入感情,平等、民主的摩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学生的准备
(1)依据上节课老师布置的复习、预习要求,做好充分的学习新课的思想准备。
(2)将复习、预习遇到的困难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待随教学活动展开,适时举手提问。
(3)准备好本节课的学习用具。
二、时间安排
1.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实验测试表明,在一堂课的前15分钟――2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师生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主要教学内容的探究和学习;
2.避免用大量的时间来检查、讲评作业,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新课的情绪。
三、情境服务
1.教学情境创设为教学内容的认知做铺垫,思维方法做启迪,能力学习做迁移,达到和谐的教学氛围,活跃的思维环境,愉悦的兴趣培养。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应该从学生所处的学段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指向;应该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为教学服务;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符合客观实际;应该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3.同时应该注意:一忌情境创设流于形式,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二忌收敛抓不住时机,不及时引导切入主题,三忌喧宾夺主,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四、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教师应该学会一些常用的课堂管理技巧:
一是对于轻微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暗示手段,如:利用眼神、声调暗示学生,走到学生身边稍作停留等。
二是采取转移策略,教师可以让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回答教学中的问题,以此转移该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对严重违纪行为,教师可当机立断制止,防止学生的问题行为进一步引起他人注意,课上教师有策略的“忍让”学生缺点错误,课后再进行针对性批评教育。
五、方法运用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做到灵活多样,不能一味照搬硬套教学方法,否则也会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任务完不成的情况。
教学方法既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学生实际等要素来选择,又要考虑到单一教法的优势与不足等因素。比如探究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一般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乏系统性;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却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强,逻辑性强的优点;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
六、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师生教与学双边交流活动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调控课堂的常用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提问点,用问题的形式呈现,抓住教学时机,适时提问,并留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对学生回答内容作针对性评价,达到促进教学效果之目的。
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问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易错和易混点、学生的疑惑与思维阻滞点、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结点。
二是问题的呈现形式有:学习新知前提出导入性问题,学习某一概念后提出思辩性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困境时提出启发性问题,在学生讨论中提出引领性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认识有偏差及时提出“反驳性”、“质疑性”问题,在新知学后提出应用性、迁移性问题。三是提出问题尽量清晰、明确,将抽象的内容转换为具体化问题,突出问题的主题性。四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評价达到鼓励、激励、示范等针对性评价,切忌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站立体罚,对回答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学生讽刺挖苦等做法。
七、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学常规之一,课程改革之后,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构带来了相应的调整变化,过去教师生怕漏掉知识点,讲课时追求面面俱到,只要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要详细讲解的做法是不适应新课程教学了。新课程所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上述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取舍教学内容,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教学,否则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要求引导,学生自学应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大胆放给学生;二是集中精力利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对重点问题进行强化,难点问题进行攻克;三是充分利用当前学案导学策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间,教师在教学内容中突出重点、难点问题,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教学效果。
八、课堂练习
课堂时间有限,时间宝贵,这是我们的共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精挑细选,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是要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分层设计练习题,起到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目的;二是要针对学生分类设计练习,既要有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巩固性练习,又要有适合于成绩中等的学生的应用性练习,还要有适合于优秀生的拓展性练习。这样练习设置,既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又达到了分类、因材施教的目的。
以上是本人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积累,进行总结和提升的一些指导做法,课堂教学中的优化环节还有很多,老师们应当本着教学反思这一要求,不断反思自己每一堂课的教学,不断扬长避短,在同伴互助中取长补短,不断地总结提升自己日常教学中的有效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习惯,才能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