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为高校翻译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在“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本科翻译教学中“模拟项目”的应用,以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合作精神、译者责任等译者素养,为加快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模拟项目”;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本科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程晓平(1989-),男,甘肃定西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计算机辅助翻译;(通讯作者)普映山(1956-),男,云南昆明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翻译学。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创新强校工程“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CJKY201617001)。
传统本科翻译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随堂或课后练习为主导模式。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本科翻译教学侧重基础知识。虽然强调基础无可厚非,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有比夯实基础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掌握一些有用的翻译技巧,提升翻译技能,了解当前语言服务行业最新动态,为步入职场做好准备。然而,现阶段本科翻译教学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翻译课程的预期,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变化的市场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要求。为此,本文基于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讨“模拟项目”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李明等人对“工作坊”的基本定义是:其涉及一个小群体,该群体从事某个特定或专门领域、某个创造性项目或课题等的深入调查、研究、讨论或实际工作,参与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以便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是一种简短而高强度的课程、专门的研讨会或者系列会议。因此,工作坊集多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对话、沟通、共同探讨、共同调查、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规划或行动方案等)于一身。根茨勒认为,“‘翻译工作坊’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可见,翻译工作坊模式符合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如研究、讨论等。这为该模式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必要支撑。
二、“模拟项目”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很难组织学生承接并保质保量完成市场上的翻译任务或项目,所以本科翻译教学中引入翻译市场(笔译)项目进行教学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李明、仲伟合建议“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中“所用材料需具时代感和真实性,与翻译市场紧密结合”。笔者据此提出了“模拟项目”。所谓“模拟项目”是指为了让“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与翻译市场紧密结合,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翻译水平层次不齐、翻译能力不足以胜任翻译市场对译者要求的事实,以市场翻译项目为基础构建“模拟项目”,其包括教师本人参与完成的适合公开的某些市场翻译项目。
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下“模拟项目”设计
1.“模拟项目”的选择。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应以翻译市场为导向,一改传统翻译教学中以文学体裁为主导的模式,广泛涉及应用型、信息性文本。一方面,教师备课时可以利用网络收集适合目标学生学习使用的资料,这些资料尽可能是完整的,可以涉及某一模块或某一领域。一个模块或领域应该集中进行。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选择本人实践过的、适合公开的一些市场项目。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材料的真实性。“模拟项目”的结束时间要适中,既要能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又要考虑到有些学生容易放弃而导致课堂秩序轮乱,无法完成既定目标。
2.教师角色的转换——“项目经理”。选好“模拟项目”后,教师也就开始进入情景角色了,这个角色就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全盘负责翻译项目的进度。教师充当“项目经理”就要做好“项目划分”——把较长的“模拟项目”分成与班级分组相对应的几个部分、“项目分配”——按分组分配“模拟项目”、“项目跟进”——实时监督学生的翻译过程等工作,特别要在项目开始前向学生说明“项目要求”——该“模拟项目”的基本要求(真实的翻译项目至少包含费率、客户要求、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等,模拟项目中费率可以不过分强调;客户要求一般包括格式、字体、术语等)。
3.学生角色的转变——“译员”。这时,不管学生的翻译水平高还是低,他们都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译员”。教师在“项目要求”环节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他们的“译员”身份,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如“守时”、“专业”、“及时沟通”、“诚信(不中途借口放弃)”。学生在做“模拟项目”时,各组应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继续分配翻译任务,合理分工,确保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模拟项目”的翻译实践中。同时,各组成员协同翻译,通力合作,充分讨论,查阅可能的平行文本以求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译文,各小组长上交的译文由教师汇总。用Wolfson的话来说,“翻译工作坊帮助参与者不仅掌握翻译技能或技巧、吸收来自外部世界的知识,而且获取关于文本的态度,即处理文本的方式,这种方式可用作将来从事职业翻译或专业翻译的模式”。
4.“模拟项目”反馈和研讨。汇总后的译文即为初译译文。教师充当“译审”的角色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审稿反馈。为节约时间,该过程应“边审边讲”。讲授过程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及其在翻译时的不同要求,强调译文要符合行业习惯和标准;学生在这个环节开始对翻译市场产生更多了解。教师应重视平行文本的作用,准备一份或几份平行文本,结合学生的译文,比较平行文本之间的细微差异,为优秀译文的产生提供思路。此外,这一过程是翻译理论与實践相结合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穿插一些适用于当前项目的翻译理论。学生应做好笔记,研究自己的译文与教师反馈译文之间的差异。针对学生译文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可以指定某一小组发表意见,阐述他们在翻译中的困惑,组织全班同学对这些不解和疑惑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翻译工作坊模式下“模拟项目”对本科翻译教学的启示
刘和平鼓励“在教学中融入翻译市场的相关因素”,这样高校翻译教学不再“闭门造车”,而是走上一条与信息化、市场化接轨的快车道,有利于培养与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的翻译人才。翻译工作坊模式下“模拟项目”对本科翻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该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黄建滨、卢静认为“从认知角度来看,翻译要求具有能用语言学和广博的知识解释和重述文本意义的才能”。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仅有过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能力,更要有一种或几种学科领域的交叉知识。这样的教师对不同文本的翻译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同时,教师也应该具有相关翻译行业的经验,在教学中自然地引入行业规则,使教学更接近实战,促进应用型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该模式对学生也提出了新要求。“模拟项目”翻译教学要注重译者素养的提高。这里的译者素养包括但不限于跨文化意识、语言基本功、职业规范、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契约精神、合作精神、诚信守时等。学生应把课堂教学的“模拟项目”看做是将来走上职场时的职业翻译项目,尽早了解翻译市场和翻译职业。同时,学生应构建自己的复合型知识体系,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应该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形成“翻译能力 擅长领域”二元结构,为步入职场最好准备。最后,学校应该为“模拟项目”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如建立信息化翻译实验室等。
参考文献:
[1]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2]Gent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London:Routledge,1993.
[3]Wolfson,L.The Contact between Text, Mind, and One’s Own Word in a Translation Workshop[J].Translation Journal,2005,9(4).
[4]劉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翻译,2009(6):34-41.
[5]黄建滨,卢静.翻译:是专业,更是职业——让·德利尔教授的翻译教学观及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8(3):60-62.
【关键词】“模拟项目”;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本科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程晓平(1989-),男,甘肃定西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计算机辅助翻译;(通讯作者)普映山(1956-),男,云南昆明人,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翻译学。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创新强校工程“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CJKY201617001)。
传统本科翻译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随堂或课后练习为主导模式。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本科翻译教学侧重基础知识。虽然强调基础无可厚非,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有比夯实基础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掌握一些有用的翻译技巧,提升翻译技能,了解当前语言服务行业最新动态,为步入职场做好准备。然而,现阶段本科翻译教学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翻译课程的预期,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变化的市场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要求。为此,本文基于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探讨“模拟项目”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李明等人对“工作坊”的基本定义是:其涉及一个小群体,该群体从事某个特定或专门领域、某个创造性项目或课题等的深入调查、研究、讨论或实际工作,参与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以便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是一种简短而高强度的课程、专门的研讨会或者系列会议。因此,工作坊集多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对话、沟通、共同探讨、共同调查、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规划或行动方案等)于一身。根茨勒认为,“‘翻译工作坊’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可见,翻译工作坊模式符合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如研究、讨论等。这为该模式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必要支撑。
二、“模拟项目”
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很难组织学生承接并保质保量完成市场上的翻译任务或项目,所以本科翻译教学中引入翻译市场(笔译)项目进行教学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李明、仲伟合建议“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中“所用材料需具时代感和真实性,与翻译市场紧密结合”。笔者据此提出了“模拟项目”。所谓“模拟项目”是指为了让“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与翻译市场紧密结合,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翻译水平层次不齐、翻译能力不足以胜任翻译市场对译者要求的事实,以市场翻译项目为基础构建“模拟项目”,其包括教师本人参与完成的适合公开的某些市场翻译项目。
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下“模拟项目”设计
1.“模拟项目”的选择。教学中使用的材料应以翻译市场为导向,一改传统翻译教学中以文学体裁为主导的模式,广泛涉及应用型、信息性文本。一方面,教师备课时可以利用网络收集适合目标学生学习使用的资料,这些资料尽可能是完整的,可以涉及某一模块或某一领域。一个模块或领域应该集中进行。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选择本人实践过的、适合公开的一些市场项目。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材料的真实性。“模拟项目”的结束时间要适中,既要能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参与实践,又要考虑到有些学生容易放弃而导致课堂秩序轮乱,无法完成既定目标。
2.教师角色的转换——“项目经理”。选好“模拟项目”后,教师也就开始进入情景角色了,这个角色就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全盘负责翻译项目的进度。教师充当“项目经理”就要做好“项目划分”——把较长的“模拟项目”分成与班级分组相对应的几个部分、“项目分配”——按分组分配“模拟项目”、“项目跟进”——实时监督学生的翻译过程等工作,特别要在项目开始前向学生说明“项目要求”——该“模拟项目”的基本要求(真实的翻译项目至少包含费率、客户要求、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等,模拟项目中费率可以不过分强调;客户要求一般包括格式、字体、术语等)。
3.学生角色的转变——“译员”。这时,不管学生的翻译水平高还是低,他们都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角色——“译员”。教师在“项目要求”环节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他们的“译员”身份,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如“守时”、“专业”、“及时沟通”、“诚信(不中途借口放弃)”。学生在做“模拟项目”时,各组应设立小组长,由小组长继续分配翻译任务,合理分工,确保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模拟项目”的翻译实践中。同时,各组成员协同翻译,通力合作,充分讨论,查阅可能的平行文本以求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译文,各小组长上交的译文由教师汇总。用Wolfson的话来说,“翻译工作坊帮助参与者不仅掌握翻译技能或技巧、吸收来自外部世界的知识,而且获取关于文本的态度,即处理文本的方式,这种方式可用作将来从事职业翻译或专业翻译的模式”。
4.“模拟项目”反馈和研讨。汇总后的译文即为初译译文。教师充当“译审”的角色对学生的翻译作品进行审稿反馈。为节约时间,该过程应“边审边讲”。讲授过程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及其在翻译时的不同要求,强调译文要符合行业习惯和标准;学生在这个环节开始对翻译市场产生更多了解。教师应重视平行文本的作用,准备一份或几份平行文本,结合学生的译文,比较平行文本之间的细微差异,为优秀译文的产生提供思路。此外,这一过程是翻译理论与實践相结合的最好时机,教师可以穿插一些适用于当前项目的翻译理论。学生应做好笔记,研究自己的译文与教师反馈译文之间的差异。针对学生译文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教师可以指定某一小组发表意见,阐述他们在翻译中的困惑,组织全班同学对这些不解和疑惑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翻译工作坊模式下“模拟项目”对本科翻译教学的启示
刘和平鼓励“在教学中融入翻译市场的相关因素”,这样高校翻译教学不再“闭门造车”,而是走上一条与信息化、市场化接轨的快车道,有利于培养与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的翻译人才。翻译工作坊模式下“模拟项目”对本科翻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该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黄建滨、卢静认为“从认知角度来看,翻译要求具有能用语言学和广博的知识解释和重述文本意义的才能”。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杂家”,不仅有过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能力,更要有一种或几种学科领域的交叉知识。这样的教师对不同文本的翻译就会有不同的视角。同时,教师也应该具有相关翻译行业的经验,在教学中自然地引入行业规则,使教学更接近实战,促进应用型职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该模式对学生也提出了新要求。“模拟项目”翻译教学要注重译者素养的提高。这里的译者素养包括但不限于跨文化意识、语言基本功、职业规范、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契约精神、合作精神、诚信守时等。学生应把课堂教学的“模拟项目”看做是将来走上职场时的职业翻译项目,尽早了解翻译市场和翻译职业。同时,学生应构建自己的复合型知识体系,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应该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形成“翻译能力 擅长领域”二元结构,为步入职场最好准备。最后,学校应该为“模拟项目”在本科翻译教学中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如建立信息化翻译实验室等。
参考文献:
[1]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2]Gent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London:Routledge,1993.
[3]Wolfson,L.The Contact between Text, Mind, and One’s Own Word in a Translation Workshop[J].Translation Journal,2005,9(4).
[4]劉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中国翻译,2009(6):34-41.
[5]黄建滨,卢静.翻译:是专业,更是职业——让·德利尔教授的翻译教学观及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J].上海翻译,2008(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