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数学焦虑的形成原因
(1)数学课程本身引发的数学焦虑。恩格斯曾对数学的属性做过如下的描述: 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的一种科学。对学生来说,数学不仅仅是升学考试中必考的学科,而且也会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些必然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数学本身具有严谨性、抽象性、运用的广泛性的显著特点。
北师大的教材非常重视孩子知识形成的过程,一般的公式、定律不直接在书本上呈现。它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情感上的不良体验——对数学的恐惧感,接着伴随的就是焦虑的情绪。
(2)性别差异引发的数学焦虑。根据作者的调查,从总体上讲,女生存在数学焦虑症的比例占53%,由此可见,女生的数学焦虑症高于男生。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有不同的优势。 具体表现为:在感知能力方面,男性的视觉能力特别是视觉的空间能力明显地优于女性,与空间能力有密切关系的领域。在记忆能力方面,男性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男女两性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男性多偏向于逻辑思维,女性多偏向于形象思维。因此可能导致女生在数学学习上不必要的焦虑。
(3)教师因素引发的数学焦虑。有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不愉快的行为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这个数学老师,进而抗拒接受老师上课的内容,有可能会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有些时候,数学老师及其教学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回答错了,有的老师就责骂学生不聪明,连这个都不懂。学生因此心里产生疙瘩,对老师不满,不想听这个老师的课,进而对成绩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而产生数学焦虑症。
(4)家长因素引发的数学焦虑。在小学生中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家长之间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若别人家的孩子的数学成绩比自己家的好,家长就会在孩子面前说,从而给学生造成压力。现在的家长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给孩子施加压力。有了这一层心理压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思前顾后,不能认真地听课、做作业,形成了数学焦虑。
二、数学焦虑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在校学习及身心发展的影响
(1)数学学习方面。数学焦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无法集中精神,使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更加困难,降低学生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断成熟,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同时,由于教师不断向儿童提出努力学习的要求。要求儿童有意地集中注意到必要的对象上,这样,中高年级儿童的有意逐步发展起来。例如:在上课的时候,由于数学焦虑症,有的学生会出现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甚至抗拒接受数学内容的现象,有时候会做做小动作等,这些直接发展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障碍,最后导致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数学成绩下降。
(2)在校学习方面。数学焦虑症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压抑学生的创造力。所谓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实现一定目标的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自我正确认识、正确评价的基础之上的。如平常说的“我有把握”、“我肯定能做好”、“我能行”等等都是自信心强的表现。然而在小学数学课中,作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大声回答问题,不愿或者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表现出非常紧张、害怕的情绪,好像有很大的压力。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焦虑。
(3)身心发展方面。数学焦虑症会影响学生的意志力。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反映的集中表现。意志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但不是所有的具有自觉性或随意运动的行动都带有意志努力的性质。意志一般与克服困难相连,没有困难的行动是无意志可言的,意志的强弱,主要以克服困难的大小来衡量。因此,数学学习意志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从内在提供克服数学焦虑的动力。
三、数学焦虑症的解决对策
(1)学校的帮助。其实教师自身也会出现焦虑的情绪,为了确保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学校领导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鼓励教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也可以鼓励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助。学校领导必须全力协助教师不断进行数学教学实践的革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2)家庭的帮助。家长过高的期望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因此家长应该要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的努力,建立合理的期望。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尊重其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从实际情况入手。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孩子在一天的学习当中,是紧张的,回到家后,家长应该让孩子放松下来,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有时候,家长也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再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教师的帮助。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倾向。因为在真正的学习发现之前,学生必须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知。这样,他们才更有可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对学习数学会更有信心。教师应该做的是:①在数学课上要设计积极的数学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避免数学上的成功与否伤及学生的自尊心;③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④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社会途径学习数学;⑤强调独创性思维的重要性而非对公式的生搬硬套;⑥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的自主性;⑦强调在数学上人人都会犯错误。其次,教师注重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题目,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增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上,一个人只要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限的意志和力量。有数学焦虑症的学生,有时候会夸大数学的困难,低估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在小学,奖励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奖励的目的是肯定学生,是辅助性的评价。教师在奖励时,不能盲目的奖励,而要在恰当的时间,要考虑到奖励与学生付出的努力相一致。如果他们解决了较为容易得问题而受到奖励的话,这会让学生感到骄傲。恰如其分的奖励,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通过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最后,教师要适时留点空白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组织观察、交流、实验、操作等活动,这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留给学生思考得空间。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时,有时候,学生需要动手摆一摆才能化解心中的疑惑,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经过这次的调查研究,作者深深体会到数学焦虑症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它在数学学习、在校学习以及学生身心发展上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无法集中精神,记不住数学的知识点,无法理解数学的逻辑思维,还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严重影响了积极性,更让学生在数学上失去创造力,无法更深层次的提高。为了改善学生的数学焦虑,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借助各方力量帮助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学生能愉快、健康地进行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3
(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009重印)
(3)刘娇:美国学生数学焦虑问题的研究概述,西南师范大学
(1)数学课程本身引发的数学焦虑。恩格斯曾对数学的属性做过如下的描述: 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的一种科学。对学生来说,数学不仅仅是升学考试中必考的学科,而且也会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这些必然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数学本身具有严谨性、抽象性、运用的广泛性的显著特点。
北师大的教材非常重视孩子知识形成的过程,一般的公式、定律不直接在书本上呈现。它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情感上的不良体验——对数学的恐惧感,接着伴随的就是焦虑的情绪。
(2)性别差异引发的数学焦虑。根据作者的调查,从总体上讲,女生存在数学焦虑症的比例占53%,由此可见,女生的数学焦虑症高于男生。男女两性在智力发展上有不同的优势。 具体表现为:在感知能力方面,男性的视觉能力特别是视觉的空间能力明显地优于女性,与空间能力有密切关系的领域。在记忆能力方面,男性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男女两性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男性多偏向于逻辑思维,女性多偏向于形象思维。因此可能导致女生在数学学习上不必要的焦虑。
(3)教师因素引发的数学焦虑。有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不愉快的行为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从而导致学生不喜欢这个数学老师,进而抗拒接受老师上课的内容,有可能会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有些时候,数学老师及其教学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有时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回答错了,有的老师就责骂学生不聪明,连这个都不懂。学生因此心里产生疙瘩,对老师不满,不想听这个老师的课,进而对成绩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而产生数学焦虑症。
(4)家长因素引发的数学焦虑。在小学生中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家长之间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若别人家的孩子的数学成绩比自己家的好,家长就会在孩子面前说,从而给学生造成压力。现在的家长把希望全都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给孩子施加压力。有了这一层心理压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思前顾后,不能认真地听课、做作业,形成了数学焦虑。
二、数学焦虑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在校学习及身心发展的影响
(1)数学学习方面。数学焦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无法集中精神,使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更加困难,降低学生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不断成熟,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同时,由于教师不断向儿童提出努力学习的要求。要求儿童有意地集中注意到必要的对象上,这样,中高年级儿童的有意逐步发展起来。例如:在上课的时候,由于数学焦虑症,有的学生会出现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甚至抗拒接受数学内容的现象,有时候会做做小动作等,这些直接发展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障碍,最后导致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数学成绩下降。
(2)在校学习方面。数学焦虑症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压抑学生的创造力。所谓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实现一定目标的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自我正确认识、正确评价的基础之上的。如平常说的“我有把握”、“我肯定能做好”、“我能行”等等都是自信心强的表现。然而在小学数学课中,作者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大声回答问题,不愿或者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表现出非常紧张、害怕的情绪,好像有很大的压力。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焦虑。
(3)身心发展方面。数学焦虑症会影响学生的意志力。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反映的集中表现。意志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但不是所有的具有自觉性或随意运动的行动都带有意志努力的性质。意志一般与克服困难相连,没有困难的行动是无意志可言的,意志的强弱,主要以克服困难的大小来衡量。因此,数学学习意志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支配和调节作用,从内在提供克服数学焦虑的动力。
三、数学焦虑症的解决对策
(1)学校的帮助。其实教师自身也会出现焦虑的情绪,为了确保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学校领导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鼓励教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也可以鼓励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助。学校领导必须全力协助教师不断进行数学教学实践的革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2)家庭的帮助。家长过高的期望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因此家长应该要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的努力,建立合理的期望。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尊重其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从实际情况入手。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孩子在一天的学习当中,是紧张的,回到家后,家长应该让孩子放松下来,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有时候,家长也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心中的真实想法,再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教师的帮助。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倾向。因为在真正的学习发现之前,学生必须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认知。这样,他们才更有可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对学习数学会更有信心。教师应该做的是:①在数学课上要设计积极的数学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避免数学上的成功与否伤及学生的自尊心;③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④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社会途径学习数学;⑤强调独创性思维的重要性而非对公式的生搬硬套;⑥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评价的自主性;⑦强调在数学上人人都会犯错误。其次,教师注重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题目,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增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上,一个人只要一次体验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限的意志和力量。有数学焦虑症的学生,有时候会夸大数学的困难,低估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在小学,奖励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刺激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奖励的目的是肯定学生,是辅助性的评价。教师在奖励时,不能盲目的奖励,而要在恰当的时间,要考虑到奖励与学生付出的努力相一致。如果他们解决了较为容易得问题而受到奖励的话,这会让学生感到骄傲。恰如其分的奖励,能够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通过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最后,教师要适时留点空白给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组织观察、交流、实验、操作等活动,这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留给学生思考得空间。例如:在学习空间图形时,有时候,学生需要动手摆一摆才能化解心中的疑惑,从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经过这次的调查研究,作者深深体会到数学焦虑症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它在数学学习、在校学习以及学生身心发展上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无法集中精神,记不住数学的知识点,无法理解数学的逻辑思维,还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严重影响了积极性,更让学生在数学上失去创造力,无法更深层次的提高。为了改善学生的数学焦虑,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借助各方力量帮助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学生能愉快、健康地进行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3
(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009重印)
(3)刘娇:美国学生数学焦虑问题的研究概述,西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