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时间以来,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低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数学教学。要想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打破“数学难学”的瓶颈,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外,注意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至关重要。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之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应在教学中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难于理解,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一个个飞驶着的汽车、火车轮子,然后把这些轮子在电脑中模拟成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让这些“轮子”在路面上奇怪地“跳舞”。紧接着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以这一问题切入生活情境中,学生一下子对这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到学习上。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令许多中学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当代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总是想方设法逃开老师的视线,在课堂上搞点小闹剧,或者课下哄骗家长,以补课为名义去网吧,不交作业。久而久之,这些学习本来就困难的学生专心致力于课堂的难度更大,精力倾向于网吧的机率也更高,从而引发了许多本该避免的青少年社会问题。有的“学困生”本质上并不想自己学坏,只是在老师不管、家长不问、同学看不起的情形下才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观教育,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要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出学习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即让学生明确:我们现在学习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暂时的落后不等于永远的落后,现在的不足不能归因到过去的努力不足,童话故事中的“龟兔赛跑”正说明了这一点。还有方仲永,尽管天赋颇高,但由于后天的不努力,而导致二十岁时其文不扬,只是普通百姓而已。再如华罗庚、陈景润,刚开始他们的数学天赋并不高,但是凭借后天不懈的努力,最终都登上了数学科研的顶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树立周目标、月目标、学期目标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不和别人比差距,只看自己的近期目标、短期目标有没有实现,还需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掩卷沉思,作为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同时,当学生通过努力仍达不到学习要求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时,要防止学生因挫折或失败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怀疑努力的价值、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心灰意冷等。要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即使失败也是有价值的,虽败犹荣,使学生能够重整旗鼓,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继续面对学习上的挑战,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一般只重视教师的“灌”,而无视于学生的“学”,不重视实践,置学生于依附地位。在这种教育“气氛”中,学生变得消极、冷淡、厌烦是必然的。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思想不活跃、知识面不宽广、综合能力差。如能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配置图片、音乐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改变传统“粉笔+教棍”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就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通过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的情境图,揭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人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境: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当相距的路程变为一点时,然后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形象化的场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注意的是:情境创设并不是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简单地类比再现或模拟于课堂之上,好的情境创设不仅要有趣,更要紧密联系数学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待情境创设的认识要全面,不能绝对化。实验操作、模拟表达式等也是情境,挑战性的问题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情境。教学即使是采用直接由旧知识引入的方法,还是情境,处理得当,同样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只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体验,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实践,会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抓住知识结合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有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结合点,抓住学生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特征,精心策划课程导言,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想弄明白”的动力,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结合点,充分利用教材中大量的漫画、图片资料和经典小故事——这些资料都是专家精心挑选、具有针对性的个例。教师灵活运用教材中的案例,适时地引进一些历史上有名的趣味数学题目和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补充。这样,既能丰富数学课堂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教材中的案例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唤起意识、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中小学生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丰富地想象,也能够促使中小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623100四川省理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之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应在教学中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难于理解,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向学生展示一个个飞驶着的汽车、火车轮子,然后把这些轮子在电脑中模拟成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让这些“轮子”在路面上奇怪地“跳舞”。紧接着提出问题:“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以这一问题切入生活情境中,学生一下子对这问题产生了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到学习上。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令许多中学教师最头疼的问题是:当代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总是想方设法逃开老师的视线,在课堂上搞点小闹剧,或者课下哄骗家长,以补课为名义去网吧,不交作业。久而久之,这些学习本来就困难的学生专心致力于课堂的难度更大,精力倾向于网吧的机率也更高,从而引发了许多本该避免的青少年社会问题。有的“学困生”本质上并不想自己学坏,只是在老师不管、家长不问、同学看不起的情形下才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观教育,从而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首先,要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出学习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即让学生明确:我们现在学习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暂时的落后不等于永远的落后,现在的不足不能归因到过去的努力不足,童话故事中的“龟兔赛跑”正说明了这一点。还有方仲永,尽管天赋颇高,但由于后天的不努力,而导致二十岁时其文不扬,只是普通百姓而已。再如华罗庚、陈景润,刚开始他们的数学天赋并不高,但是凭借后天不懈的努力,最终都登上了数学科研的顶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树立周目标、月目标、学期目标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不和别人比差距,只看自己的近期目标、短期目标有没有实现,还需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掩卷沉思,作为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学习需要努力的道理,还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或问题,进行具体的帮助指导。同时,当学生通过努力仍达不到学习要求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时,要防止学生因挫折或失败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怀疑努力的价值、垂头丧气、怨天尤人、心灰意冷等。要让学生知道:只要努力,即使失败也是有价值的,虽败犹荣,使学生能够重整旗鼓,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继续面对学习上的挑战,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一般只重视教师的“灌”,而无视于学生的“学”,不重视实践,置学生于依附地位。在这种教育“气氛”中,学生变得消极、冷淡、厌烦是必然的。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思想不活跃、知识面不宽广、综合能力差。如能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配置图片、音乐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改变传统“粉笔+教棍”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就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变“苦学”为“乐学”。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通过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的情境图,揭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人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境: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当相距的路程变为一点时,然后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形象化的场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注意的是:情境创设并不是让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简单地类比再现或模拟于课堂之上,好的情境创设不仅要有趣,更要紧密联系数学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出发,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待情境创设的认识要全面,不能绝对化。实验操作、模拟表达式等也是情境,挑战性的问题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情境。教学即使是采用直接由旧知识引入的方法,还是情境,处理得当,同样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也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只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体验,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实践,会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抓住知识结合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有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结合点,抓住学生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特征,精心策划课程导言,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想弄明白”的动力,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结合点,充分利用教材中大量的漫画、图片资料和经典小故事——这些资料都是专家精心挑选、具有针对性的个例。教师灵活运用教材中的案例,适时地引进一些历史上有名的趣味数学题目和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补充。这样,既能丰富数学课堂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教材中的案例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唤起意识、改变态度。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励中小学生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丰富地想象,也能够促使中小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623100四川省理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