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渗古味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5400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发展的过程和精华就浓缩在浩繁的古文里。它充满了凝聚力、召唤力和创造力,因此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激发文言文兴趣
  据说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如此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师生心中却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为啥?源于文言文拗口难懂,学生怕学;师见生怕,心不由生畏惧,于是,师渐渐也怕教。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六年级学生得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仔细一想,高年级的孩子对中国四大名著非常感兴趣,常把现代文版的四大名著看了一遍又一遍。这说明学生并非不喜欢文言文故事情节,而是遇到文言文拗口、难懂、缺乏趣味这条拦路虎阻挡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国古代寓言《矛与盾》时,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拓展延伸,丰富文章内涵,使古文学习处处散发古香,令学生沉醉其中。
  按需寻方法
  方法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不同层次的学习者适合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时笔者让学生齐心协力寻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总结交流得出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方法后,再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学生运用方法初步了解这则寓言故事大意,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次比较,比出古文特色
  一次比较:古今文章对比 知己知彼,攻而易破。通过古今文章对比,学生自然明白文言文虽拗口、难懂却言简意赅,心中不由佩服古人之写作能力,进而以佩服之情击退畏难情绪。
  二次比较:古代名寓言故事家风格对比 《矛与盾》不仅是一篇文言文,还是一则寓言。依现代人对寓言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托故事——讲道理”这一浅显层面,为了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笔者特别引领学生走进了古代寓言故事家。
  师:你知道有哪些人非常擅长写古代寓言?
  生:庄子、孟子、韩非子。
  师:他们写的寓言各有特色,我们今天学的《矛与盾》就是韩非子写的,其实“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庄子》一书。庄子是道家代表,主张“无为”而治,著名作品有《逍遥游》。看,这就是庄了写的寓言,你把它跟韩非子写的《矛与盾》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庄子的寓言构思新颖,描绘生动,逸趣横生。韩非子的寓言哲理性强,讽刺味浓。
  师:对,正因为庄子是道家代表,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寓言处处透着道家思想,所以文章突显“美”“趣”。那回过头来看韩非子的寓言,他的寓言特点又跟什么有关?
  出示: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人),是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法家。(师边板书“法家”边解释:法家思想就是提倡以法治国;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法律)当时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于是,他编写了一则则富有哲理性的寓言,借寓言故事来讲述自己以法治国的思想,后来辑为《韩非子》一书。(板书:托故事——讲思想)
  师:所以,有人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如同读一本法家思想辑要。《矛与盾》就是选自《韩非子·难一》,你再看《矛与盾》,韩非子仅仅是想通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吗?猜猜这则寓言蕴含了什么思想?(任学生猜,——倡导“以法治国”,只有“以法治国”,人民才能和谐生活。)
  通过名寓言故事家风格对比,学生明白了寓言故事在古代是“托故事——讲思想”,是作者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种手段。这样,学生的佩服之情自然而然升为敬仰之意。
  三次比较:中外寓言故事对比 寓言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伊索寓言》等外国寓言学生早已熟读,但对中外寓言特点却未曾有思考。于是,在《矛与盾》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适时地以“读过《伊索寓言》吗?《伊索寓言》是外国寓言,看,发现有什么不同吗?”这一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中外寓言故事特点,并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中外寓言故事最大区别在于:一是类型不同。《韩非子》有400多则寓言,却只有两则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外国的《伊索寓言》中拟人化的寓大占四分之三以上。二是着意不同。同是“托故事——讲道理”,但中国古代寓言重于“托故事——讲思想”,外国寓言则重于突出趣味性。这次对比,使学生在明白中外寓言之特色的同时,又对前面两次的对比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心中感叹油然而生,探究欲望澎湃。
  俄国乌申斯基指出: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换角色体验阅读,研究化难为易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文字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文化精华。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引领学生深入古文,学出味道。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上芬小学)
其他文献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近日出台《青岛市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规范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指出:学生志愿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公共秩序和赛会保障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学生经其监护人同意,可以申请成为学生志愿者。未成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根据实际情况应当在其监护人陪同下或者经监护人同意参与志愿服务。同时要求:学校负责做好学生志愿服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复习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手段,教师通过对成语复习课的实践和研究,在课堂上实现“温故而知新。”其中,温故而知“新知”即在旧知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生长点;温故而知“新法”即总结学习的方法,从字面上找规律,从结构形式上找规律,从韵律上找规律,总结学习成语和复习成语的方法;“可以为师矣”即学以致用,自学成语。  温故方可“新知”  从把握教学目标入手,做
编者按:提及农村小学,你的脑海里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那一定是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管理理念落后、教學方式陈旧……无可否认,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巨大差距。然而,走近北京市密云县西田各庄镇中心小学,会让你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村小——这里有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先进设备,帮你搭建一座“造梦工厂”;这里有校园电视台的模拟演播厅,承载你的
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出台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均衡编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不得将外语、奥数等各种竞赛、等级考试成绩作为入学条件。陕西省教育厅要求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普通高中应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和择校生“三限”政策,严禁提前私自组织招生考试、随意扩大招生计划、擅自提高择校生比例、转让交换招生指标、强挖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等行为。  学
20余年一直做着一件接地气的活儿——马铃薯研究,在不是优雅的实验室里,凡事亲力亲为、耐心细致;在上山下乡的路上与老农们同行,身上夹杂着的是“洋芋味”、泥巴味和汗味……他把青春奉献出来,开辟了马铃薯研究的全新体系;他把热情释放出来,把责任凝练出来,他是云南省马铃薯研究的先锋者,是治疗马铃薯晚疫病的“医护人员”,是开启学生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传道解惑者,是躬身于试验田里一名不起眼的“农民”,是将科研论文
一个行业的成熟度与其所提供的选择性直接相关。社会发展的多元和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对学校特色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如今,特色强校已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但从理论界来看,对办学特色的许多问题的界定尚未十分清楚,许多专家观点也不尽一致。就校长而言,对办学特色的认识和实践更是因人而异,差别较大。  做任何事情都首先需要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再进行方式方法的选择。在展开学校办学特色实践之前,先谈三点认识思考:第
在省市“十二五”课题《品德教学审美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实施“审美化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立美于教”和“施教于美”的和谐统一,实现“以美引善”和“立美育德”的目的。课题组围绕“审美化教学教师素质结构”“教学设计审美化”“教学实施审美化”“教学评价审美化”等方面展开了实践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形式呈现、
全国新课程改革已经数年,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实施的效果如何?本文对贵州省黔南地区五县市的一线中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包括28个中学,专访11次,被专访人员23人,召开座谈会5次(县城中学3次,农村中学2次),参与座谈的教师123人,并对参加课改的中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335份,回收330份;利用各中学学生花名册分成课改与非课改各随机抽查50名左右学生,未参加课改的班级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
作者:王林清 马彦周 张建和  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该书根据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性,从实践视角分内容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作业流程体系三个部分进行阐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规范与服务标准》一书简要介绍了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概念与内涵,及其内容的细分与搌布;导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学生事务质量管理体系,并提出了持续提高学生事务管理质量的方略;按照10类、256项的内容细分,分别设计制作了
一个人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难成大器;一个民族也要有梦想,没有梦想的民族,行之不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他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引发了全国群众的强烈共鸣。教育,被称为最廉价的国防,是一个国家最独特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然是同时令世界美好、国家强盛、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