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是实现新课标德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课程,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未成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不断实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成与呈现。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创新教育 课堂生成
引言
小学思品课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态度、情感和行为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作为各学科的基础,要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估方式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课堂生成,通过精彩内容逐步引导小学生进入课堂角色,从活动着手,通过情景模拟、组织讨论和深入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程,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小学思品课堂生成特点
小学思品课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同时,小学思品课堂生成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思想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统一,根据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和道德行为训练,此外,小学思品课堂活动生成可以抓住以往课堂中的弱点,将学生带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思想挣扎和取舍,形成正确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如何生成小学思品课堂实践
2.1预设生成
传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围绕教师的教案进行的,将教案预设成教学活动中不可动摇的方案。但这种形式缺乏灵活性与变通性,忽略学生实际需要与课堂过程变化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性与创新性能力的开发,而且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课堂生成会随着预设的延伸而更精彩[2]-[3]。因此,思品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案的预设必须做好充足准备,挖掘教材中可生成新内容亮点,从而为课堂生成做好铺垫。如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教学中,先对劳动进行预设,怎样正确认识劳动,劳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通过大家的讨论,学生对劳动有所感悟: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才能创造世界,才能为国家作贡献。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由此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解释校园、家庭和社会同样是需要我们爱护的地方,保护地球远离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所在。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备课应更注重为学生“学”预设,并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为课堂生成做好思想、知识方面的准备,创设有预谋的课堂生成。
2.2创设情境
小学思品课堂生成应从活动开始,小学思品课中的课文往往是一个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故事,教师可以将其设计为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其中人物,在主动参与中加深对道德的认知,从而领悟到课文主旨。如小学思品课中有一篇文章是《我想要我能要》,讲孩子和父母逛街时吵闹着要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教师可以设计学生饰演父母和孩子,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而且在同学面前,学生的思想会顾及大家的感受,唤起自身正能量,在饰演时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评价能很好地映射到生活中,让学生明辨自己行为的是非。
2.3分组讨论
分组合作是小学思品课堂生成最普遍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谐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其目的主要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小学生实践能力。如思品课中关于做家务一课,可以组织一次课堂讨论,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太小,不用做家务;有些学生觉得父母不让自己动手,所以不用做家务;也有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做家务,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对此,可以将观点一致的学生分在一组,进行分组辩论竞赛,让每个学生在小团体里研究、讨论,并设有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讨论结束后,实施分组实践,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辩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在辩论中直面问题,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可以解决类似问题,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结语
小学思品课对孩童成长初期的品德教育有重要作用,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影响深远。思品课应采取相应方法和策略进行系统行为,并依据教学主客观条件生成课堂,以此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小学思品课教师必须从思品课堂活动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挖掘潜能和探究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沟通,感悟人生意义,从而促进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兰.小学思品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例谈——以《家乡哺育了我》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09(9):58-59.
[2]雷子然.充分预设有效生成 科学评价——浅谈优化导学策略提高思品课有效性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9):76-78.
[3]韦木校.正确处理思品课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J].华夏教师,2013(5):51.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 创新教育 课堂生成
引言
小学思品课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以培养学生态度、情感和行为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作为各学科的基础,要实现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估方式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课堂生成,通过精彩内容逐步引导小学生进入课堂角色,从活动着手,通过情景模拟、组织讨论和深入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感受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程,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1.小学思品课堂生成特点
小学思品课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1],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同时,小学思品课堂生成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思想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统一,根据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和道德行为训练,此外,小学思品课堂活动生成可以抓住以往课堂中的弱点,将学生带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思想挣扎和取舍,形成正确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如何生成小学思品课堂实践
2.1预设生成
传统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围绕教师的教案进行的,将教案预设成教学活动中不可动摇的方案。但这种形式缺乏灵活性与变通性,忽略学生实际需要与课堂过程变化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性与创新性能力的开发,而且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课堂生成会随着预设的延伸而更精彩[2]-[3]。因此,思品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教案的预设必须做好充足准备,挖掘教材中可生成新内容亮点,从而为课堂生成做好铺垫。如在《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教学中,先对劳动进行预设,怎样正确认识劳动,劳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通过大家的讨论,学生对劳动有所感悟: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才能创造世界,才能为国家作贡献。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由此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卫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解释校园、家庭和社会同样是需要我们爱护的地方,保护地球远离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所在。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教师备课应更注重为学生“学”预设,并预设学生学习水平,为课堂生成做好思想、知识方面的准备,创设有预谋的课堂生成。
2.2创设情境
小学思品课堂生成应从活动开始,小学思品课中的课文往往是一个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故事,教师可以将其设计为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让学生扮演其中人物,在主动参与中加深对道德的认知,从而领悟到课文主旨。如小学思品课中有一篇文章是《我想要我能要》,讲孩子和父母逛街时吵闹着要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教师可以设计学生饰演父母和孩子,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而且在同学面前,学生的思想会顾及大家的感受,唤起自身正能量,在饰演时对这样的行为进行评价能很好地映射到生活中,让学生明辨自己行为的是非。
2.3分组讨论
分组合作是小学思品课堂生成最普遍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和谐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进行同质或异质编组,其目的主要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提高小学生实践能力。如思品课中关于做家务一课,可以组织一次课堂讨论,很多学生觉得自己太小,不用做家务;有些学生觉得父母不让自己动手,所以不用做家务;也有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做家务,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对此,可以将观点一致的学生分在一组,进行分组辩论竞赛,让每个学生在小团体里研究、讨论,并设有组长,起协调管理作用。讨论结束后,实施分组实践,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辩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在辩论中直面问题,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可以解决类似问题,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结语
小学思品课对孩童成长初期的品德教育有重要作用,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影响深远。思品课应采取相应方法和策略进行系统行为,并依据教学主客观条件生成课堂,以此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小学思品课教师必须从思品课堂活动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挖掘潜能和探究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沟通,感悟人生意义,从而促进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兰.小学思品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例谈——以《家乡哺育了我》单元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09(9):58-59.
[2]雷子然.充分预设有效生成 科学评价——浅谈优化导学策略提高思品课有效性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9):76-78.
[3]韦木校.正确处理思品课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J].华夏教师,201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