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笔者通过联系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分别从词汇、习语、教材、非语言交际、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谈一下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的途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导入;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08-01
1 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中也指出“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不过,在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因片面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致使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缺乏在不同的场合下恰当地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文化教学势在必行。
2 多渠道进行文化教学,“润物细无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以下笔者分别从词汇、习语、教材、非语言交际、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渗透文化教学。
2.1 感悟词汇、习语文化内涵,领略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中很多词汇、习语都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介绍相关文化知识,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深刻地感悟文化内涵,取得好的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龙”(dragon)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又如,在汉语中,人们常把喜鹊与喜事、吉利、运气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 magpie用来比喻爱唠叨,喋喋 不休的人。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习语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比如,汉语中形容一个人“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状态,在英语中说“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
习语不仅难以理解,更难于运用得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文章时注意体会,若无把握就查字典,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弄懂,并准确地掌握它们。
2.2 吃透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多渠道感悟西方文化。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感觉最困惑的就是文章中暗含的文化信息。英语教材内容广泛,其中含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地将文化教学渗透其中。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Friendship第一篇阅读《安妮日记》中就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文章主要讲述了犹太女孩安妮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阁楼中,并把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通过写日记来表达自己孤独和郁闷的心情。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应该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段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历史,使学生在感受外国历史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就能从时代背景出发思考安妮所面临的困境,就不难理解安妮当时的心境和为什么将日记视为自己的朋友,从而深刻地领悟安妮日记的内涵。
2.3 关注非语言交际,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非语言交际领域,文化因素同样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完全两样的含义。
如人教版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中就含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信息。日本人初次见面时以鞠躬来互相问候,英国人通常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也不会用身体接触陌生人,而西班牙、意大利或南美国家来的人会站在离别人很近的地方,而且很可能用身体接触对方。如果不了解这些不同国家的body language,在实际交往中会很容易产生误解。
类似上述的中西日常交际礼仪的文化差别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打招呼、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等方面,中西文化差异也比较大。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课堂上有意识渗透,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感受西方文化。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想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文化知识。比如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补充外国网站上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地道鲜活的语言材料去感受西方文化。我还经常给学生播放英美电影和录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西方国家社会生活各个侧面,各阶层人们如何与朋友交往,怎样进行娱乐活动,说话的表情、手势等。例如上人教版选修八Unit 4 Pygmalion时,我及时让学生观看了由这个喜剧改编的电影“My fair lady”,学生受益匪浅。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举办英语讲座、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沙龙、英语角、圣诞晚会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感受西方国家文化。
3 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还应恰当地融入“文化教学”,要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地起来。为此,英语教师应进一步更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文化底蕴,采用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感悟西方文化,让文化像“暗香”一样不经意地熏醉学生,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美)斯科隆(Scollon,R.).《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 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关键词】文化导入;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108-01
1 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英语新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中也指出“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只有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不过,在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因片面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致使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缺乏在不同的场合下恰当地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文化教学势在必行。
2 多渠道进行文化教学,“润物细无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以下笔者分别从词汇、习语、教材、非语言交际、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渗透文化教学。
2.1 感悟词汇、习语文化内涵,领略中西方文化差异。英语中很多词汇、习语都来自于神话、典故、寓言、传说等,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介绍相关文化知识,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深刻地感悟文化内涵,取得好的效果。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龙”(dragon)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图腾形象。在汉语中,“龙”总是用于好的意思;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通常代表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又如,在汉语中,人们常把喜鹊与喜事、吉利、运气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 magpie用来比喻爱唠叨,喋喋 不休的人。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习语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比如,汉语中形容一个人“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的状态,在英语中说“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
习语不仅难以理解,更难于运用得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文章时注意体会,若无把握就查字典,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弄懂,并准确地掌握它们。
2.2 吃透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多渠道感悟西方文化。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感觉最困惑的就是文章中暗含的文化信息。英语教材内容广泛,其中含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地将文化教学渗透其中。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Friendship第一篇阅读《安妮日记》中就含有丰富的文化信息。文章主要讲述了犹太女孩安妮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阁楼中,并把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通过写日记来表达自己孤独和郁闷的心情。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应该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段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历史,使学生在感受外国历史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就能从时代背景出发思考安妮所面临的困境,就不难理解安妮当时的心境和为什么将日记视为自己的朋友,从而深刻地领悟安妮日记的内涵。
2.3 关注非语言交际,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非语言交际领域,文化因素同样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着完全两样的含义。
如人教版必修四Unit 4 Body language中就含有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信息。日本人初次见面时以鞠躬来互相问候,英国人通常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也不会用身体接触陌生人,而西班牙、意大利或南美国家来的人会站在离别人很近的地方,而且很可能用身体接触对方。如果不了解这些不同国家的body language,在实际交往中会很容易产生误解。
类似上述的中西日常交际礼仪的文化差别还有很多很多,例如打招呼、告别、各种称呼、祝贺和赞扬等方面,中西文化差异也比较大。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课堂上有意识渗透,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逐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感受西方文化。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想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大自己文化知识。比如我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补充外国网站上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地道鲜活的语言材料去感受西方文化。我还经常给学生播放英美电影和录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西方国家社会生活各个侧面,各阶层人们如何与朋友交往,怎样进行娱乐活动,说话的表情、手势等。例如上人教版选修八Unit 4 Pygmalion时,我及时让学生观看了由这个喜剧改编的电影“My fair lady”,学生受益匪浅。此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举办英语讲座、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沙龙、英语角、圣诞晚会等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感受西方国家文化。
3 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还应恰当地融入“文化教学”,要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地起来。为此,英语教师应进一步更新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文化底蕴,采用多种渠道让学生了解感悟西方文化,让文化像“暗香”一样不经意地熏醉学生,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 (美)斯科隆(Scollon,R.).《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3] 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