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上说: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努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不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扎实的东西不放弃,新颖的东西不放手,夯实的东西不放松。语文课,自然就高效了。
【关键词】高效教学;语言训练;思维能力;理解感悟;积累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努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不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再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形式主义的东西真的不少。课堂上看不到扎实的语文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怎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乡下人家》是一篇展现自然质朴农家风光的美文。有很多成功的公开课课例,但是,我都没有借鉴。而是设计了踏踏实实的语言训练过程。
一、课前:速记词语和词组,顺势而导,快捷入文
上课伊始,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一些跟课文有联系的词语和词组,比如,名词词组:悠悠的云,威武的小虾,黝黑的蝌蚪;动词词组:欢快地游着,勇猛地拱来拱去;成语:别具一格、独出心裁、热闹非凡等。首先,让学生速记以上词语和词组,既训练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又积累了语言,为后来的仿写段落做好铺垫。其次,我让学生联系以上不同类的词和词组分别进行联想,想到了哪些课文中的词语和词组或句子。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了很多。再引读到文中的那个难以理解的长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进而让学生说说“别有风趣的装饰”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课前积累的词语解释文中词语,再结合图默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瓜装饰小屋”的与众不同。就势引导学生进入了对文本的解读中去。这样的教学设计,随时随地在进行语言训练,既有对本文的理解感受,又有结合理解文本的听、说、记、想象、体会的训练,比起那些激情昂扬的配乐朗诵或者妙语连珠的精彩导言要扎实得多,也高效得多。
二、课中:设计连贯的感悟与语言训练,步步为营,螺旋上升
由于课前顺势而导,一节课的探究便可直接入题,我以一个大问题贯穿整节课:乡下人家处处有独特的风景,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又是怎样写生动的?进而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瓜藤攀檐”读进去。“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手法?是谁比谁不同?从而引导学生由一句话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系课文说话:来到乡下人家门前,看到的不是( ),而是( )。所以说,这是一个( )的乡下人家。学生自由表达出了许多,如,可爱的乡下人家,有趣的乡下人家,别具一格的乡下人家,亲切的乡下人家,活灵活现的(由抱着圆滚滚的大肚皮的大南瓜想到的)乡下人家……不一而足。学生的思维也由此活跃开了。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手法也很多,但结合本节课的训练点,我只是让学生对比品读:这一段对花的描写与我们读过的一些段子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回忆很快就说出了本段没有描写出花的颜色和姿态等。于是我给出了一个总起句:乡下人家门前草地上的花美极了!学生围绕这句话展开描述,说出了许多种花的颜色,姿态,甚至想象的动作、语言等等,说得异彩纷呈。由此,我又问学生:现在,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乡下人家?学生说出了美丽、迷人、富有生机等词语。这样的教学避免了烦琐的分析,以读代讲,以练代品,运用语言积累弥补了课文的空白,既能读进去,又能想开去。并且,全班合作了一个总分段落,为下文的深入学习做了铺垫。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我预设的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地。我设计了几个突破知识点的步骤:①把这段话写在小黑板上,出示出来。先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结构——总分段落。再让学生说说这样构段的好处——中心突出。②让学生圈画出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什么。然后点评出围绕着“鸡”这个中心,作者把鸡的所有种类——母鸡、小鸡、公鸡都写出来了,非常全面。③搞清楚作者是怎么写(生动)的。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找出了“率领”一词,我深入引导: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谁率领?(学生回答:将军。)所以,文中的这句话实际是一个比喻句,把谁比作谁?(学生自然地说出了把母鸡比作将军。)你还会说谁率领谁?那么母鸡率领小鸡觅食时会有什么的神态和语言?学生再次从课文内容想开去,说了很多。又圈画出了“耸着尾巴的雄鸡”和“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启发学生:像这样的词组你还会说出哪些?学生交流积累。由此升华: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乡下人家?④总结方法: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先明确中心,再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揣摩怎么写生动。⑤练习感情朗读,背诵,丰富积累。⑥拓展练笔。学生仿照本段写法自由选景,想一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写什么,怎么写,构思段落后当场练笔,交流,赏析,评议。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们明确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在实践中反复练会的。课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着构段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理解感悟,注重积累内化,带领学生不断寻找语言的秘密,先仿后创,启发想象与语言表达结合,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结合,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有梯度训练中缓步台阶,螺旋上升,学得真实、扎实、充实。
三、课尾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发给每人一张阅读总结单。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把本节课的收获从内容理解、写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做以自我总结,反馈给老师。总结的内容重在整体观照,促使各项语文能力相互联系,整合了听说读写能力。这种回归性的检测,既是对本节目标落实情况的总结,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后的一个把握,便于及时改进。
一种教学,一种思想,一个创意,一段征途。一节阅读课,我坚守了语文基础能力的训练,也开创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不断的品读,感悟,理解,运用,实践,欣赏,评价中螺旋上升,学得投入,收获颇丰。扎实的东西不放弃,新颖的东西不放手,夯实的东西不放松。语文课,自然可以实现高效。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高效教学;语言训练;思维能力;理解感悟;积累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努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不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再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形式主义的东西真的不少。课堂上看不到扎实的语文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怎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乡下人家》是一篇展现自然质朴农家风光的美文。有很多成功的公开课课例,但是,我都没有借鉴。而是设计了踏踏实实的语言训练过程。
一、课前:速记词语和词组,顺势而导,快捷入文
上课伊始,我在小黑板上出示了一些跟课文有联系的词语和词组,比如,名词词组:悠悠的云,威武的小虾,黝黑的蝌蚪;动词词组:欢快地游着,勇猛地拱来拱去;成语:别具一格、独出心裁、热闹非凡等。首先,让学生速记以上词语和词组,既训练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又积累了语言,为后来的仿写段落做好铺垫。其次,我让学生联系以上不同类的词和词组分别进行联想,想到了哪些课文中的词语和词组或句子。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了很多。再引读到文中的那个难以理解的长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进而让学生说说“别有风趣的装饰”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课前积累的词语解释文中词语,再结合图默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瓜装饰小屋”的与众不同。就势引导学生进入了对文本的解读中去。这样的教学设计,随时随地在进行语言训练,既有对本文的理解感受,又有结合理解文本的听、说、记、想象、体会的训练,比起那些激情昂扬的配乐朗诵或者妙语连珠的精彩导言要扎实得多,也高效得多。
二、课中:设计连贯的感悟与语言训练,步步为营,螺旋上升
由于课前顺势而导,一节课的探究便可直接入题,我以一个大问题贯穿整节课:乡下人家处处有独特的风景,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又是怎样写生动的?进而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瓜藤攀檐”读进去。“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手法?是谁比谁不同?从而引导学生由一句话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联系课文说话:来到乡下人家门前,看到的不是( ),而是( )。所以说,这是一个( )的乡下人家。学生自由表达出了许多,如,可爱的乡下人家,有趣的乡下人家,别具一格的乡下人家,亲切的乡下人家,活灵活现的(由抱着圆滚滚的大肚皮的大南瓜想到的)乡下人家……不一而足。学生的思维也由此活跃开了。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手法也很多,但结合本节课的训练点,我只是让学生对比品读:这一段对花的描写与我们读过的一些段子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回忆很快就说出了本段没有描写出花的颜色和姿态等。于是我给出了一个总起句:乡下人家门前草地上的花美极了!学生围绕这句话展开描述,说出了许多种花的颜色,姿态,甚至想象的动作、语言等等,说得异彩纷呈。由此,我又问学生:现在,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乡下人家?学生说出了美丽、迷人、富有生机等词语。这样的教学避免了烦琐的分析,以读代讲,以练代品,运用语言积累弥补了课文的空白,既能读进去,又能想开去。并且,全班合作了一个总分段落,为下文的深入学习做了铺垫。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我预设的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地。我设计了几个突破知识点的步骤:①把这段话写在小黑板上,出示出来。先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结构——总分段落。再让学生说说这样构段的好处——中心突出。②让学生圈画出作者围绕中心句写了什么。然后点评出围绕着“鸡”这个中心,作者把鸡的所有种类——母鸡、小鸡、公鸡都写出来了,非常全面。③搞清楚作者是怎么写(生动)的。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找出了“率领”一词,我深入引导: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谁率领?(学生回答:将军。)所以,文中的这句话实际是一个比喻句,把谁比作谁?(学生自然地说出了把母鸡比作将军。)你还会说谁率领谁?那么母鸡率领小鸡觅食时会有什么的神态和语言?学生再次从课文内容想开去,说了很多。又圈画出了“耸着尾巴的雄鸡”和“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启发学生:像这样的词组你还会说出哪些?学生交流积累。由此升华: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乡下人家?④总结方法: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先明确中心,再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揣摩怎么写生动。⑤练习感情朗读,背诵,丰富积累。⑥拓展练笔。学生仿照本段写法自由选景,想一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写什么,怎么写,构思段落后当场练笔,交流,赏析,评议。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们明确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在实践中反复练会的。课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围绕着构段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理解感悟,注重积累内化,带领学生不断寻找语言的秘密,先仿后创,启发想象与语言表达结合,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结合,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有梯度训练中缓步台阶,螺旋上升,学得真实、扎实、充实。
三、课尾
在课接近尾声时,我发给每人一张阅读总结单。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把本节课的收获从内容理解、写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做以自我总结,反馈给老师。总结的内容重在整体观照,促使各项语文能力相互联系,整合了听说读写能力。这种回归性的检测,既是对本节目标落实情况的总结,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后的一个把握,便于及时改进。
一种教学,一种思想,一个创意,一段征途。一节阅读课,我坚守了语文基础能力的训练,也开创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不断的品读,感悟,理解,运用,实践,欣赏,评价中螺旋上升,学得投入,收获颇丰。扎实的东西不放弃,新颖的东西不放手,夯实的东西不放松。语文课,自然可以实现高效。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