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诗就是舒婷的《致橡树》;走上讲台后,我盼望自己长成一棵挺立在天地间的树,呵护众多的小树苗,与他们一起迎朝霞送夕阳,看繁星满天,听虫语蛙鸣;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成了特级教师,成了别人眼中一棵高大挺拔的树。但是,我不想成为灌木丛中不愁阳光但没有竞争的大树,我希望身旁有高大的木棉、挺拔的青松,我期望置身于一片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每天向上的生命的森林里。成为名师工作室的“领头雁”以后,面对肩负的重任,我在思考,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几番讨论争辩,我们将工作室定位为:立足实践,崇尚科研,着眼技能。目标是—让工作室成为最适合优秀青年教师成长的“森林”。于是,我们的“造林工程”起航。
从2006年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造林工程”初见成效。荆州街小学在职教师95名,诞生了6名特级教师、10名襄阳隆中名师、30多名省市级骨干,谱写了声名远播的“名师森林交响曲”。
与大家分享两则故事。
吼老师的故事
2011年5月,9位工作室教师参加“课内比教学”比赛。如何给他们鼓劲呢?我写了两句话群发给他们:教学比武成竹在胸操胜券,讲坛练兵厚积薄发傲群雄。吴平老师只回复我一个字:吼。这一吼不要紧,“吼”出了襄阳市教学比武小学语文第一名,“吼”出了荆州街小学教师的精气神!从此教师们经常喊她“吼吼老师”。
吴平的成长堪称传奇。2004年,34岁的吴平调到荆州街小学,遭遇事业瓶颈:教学理念跟不上、教法陈旧、年龄偏大、转型很难。但幸运的是,她被安排在五年级,与诸多优秀教师在同一个年级。她虚心请教,请名师听课、评课,如同一棵水杉,承接着名师的阳光,迅速生长。第二年任年级组长,第三年任语文教研组长,第四年任教导主任,第八年任副校长,第十一年任校长。短短十年间,吴平完成了华丽转变。她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是荆州街小学的这片名师森林让她有了井喷式的爆发。
吴平的成长轨迹就是荆州街小学“造林工程”的成长缩影。许多人不解,为什么荆州街小学这片仅仅十五亩地的园子里,却生长出了如此众多的挺拔大树?一个关键词:团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独木难以成林,我们要的不是一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
奥秘在哪里呢?我们归结为“五育”促竞争。
授人以预定目标
授人以欲激斗志
授人以渔教方法
授人以愚压担子
授人以遇搭平台
有这“五育”法作指导,教师能够很快找到方向、争先恐后地向前进、不断提升。加入张德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都会情不自禁被这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所感染,然后就像一位教师说的,自然而然就往前跑了,自然而然就成长了。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棵树孤立无援,一片森林抱团温暖。当森林里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教育生态湿地,湿地里的教师们会齐刷刷地向上生长。
老师的泪水
有一次,青年教师陈丽参加市里举办的作文教学比赛。比赛采取一种全新的模式,将作文指导与作文讲评合二为一。为了充分准备,学校请来了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试听陈丽讲课。听完,教研员毫不客气地对陈丽说:“这样的课你就不要去参加比赛了,会丢你们学校的脸。”陈丽伤心地哭了。工作室的老师们连忙安慰:“没关系,我们推倒重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是我们一个团队。”
这时距离正式比赛只剩两天半的时间。工作室的老师们连夜和陈丽一起重新认真学习作文课程标准,围绕“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重新设计了一套方案。第二天一早,陈丽再次试讲,老师们悉数去听,听完以后,再次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第三天,陈丽又试讲了一遍,这一次,她破涕为笑。第四天,陈丽正式走上赛场,工作室的老师们纷纷前去为她助阵。陈丽发挥出色,一举夺得比赛的第一名。领奖台上,陈丽一扫前几日的阴霾,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前几天批评她的教研员觉得不可思议,连连追问,如此短的时间内,你怎么像脱胎换骨一样?有什么奥秘?有什么诀窍?陈丽说,是工作室的名师们引领我跳出了教材,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处,理念一变天地宽。
一语中的。这几年,我们在引领工作室教师重视教育之术的同时,更加重视教育之道,引导大家从习惯低头走路转为时时抬头看天。名师工作室成员站在了课程教育性的高处,钻进了课程关联性的深处,走到了课程丰富性的远处,逐步从纷繁复杂中抽离,聚焦最关键的问题。
无论是工作室的导师,还是学员,大家的成长路径虽有区别,但目标一致,可以归纳为“五重”促发展。
1.学习注重对症,围绕热点学
对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而言,要对症下药,学以致用。放假前,工作室会给每位成员(包括师与徒)布置假期作业,为每位指导者送一本书,要求他们精读,并且用微课程展示学习体会;要求每位学员自选一本书精读,了解微课程的制作。
2.教学注重剖析,围绕难点教
名师的根在讲台,作为工作室成员更要站稳讲台。我们采取案例剖析面对面的策略,工作室成员围绕具体案例,从不同角度剖析,或提问,或辩论,或回答,各抒己见。
3.教研注重碰撞,围绕疑点研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教育理念对对碰旨在通过辩论,引导工作室成员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详细阐述对新课程理念的独立思考,并在辩论中感受碰撞的愉悦,享受思想分享的乐趣。
针对汉语拼音教学边缘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茫然化的现象,工作室指导者刘晓云老师执教了《汉语拼音复习》,工作室学员邱俊老师执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轻叩诗歌的大门》。听课之后,成员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听取意见后,两位老师改进策略,再次执教。成员们的教学观、学生观、教育观在一次次的辩课中不断提升。
4.培训注重创新,围绕盲点训
对工作室成员的培训,我们采取分层培训、分别提高的策略。我们要求工作室成员要紧跟前沿思想,领先一步实践。如微课程培训,指导者会先行一步制作微课程当作示范,成员观摩学习后试做,暑假期间,每位成员都要制作微课程,开学后集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水平,都让老师们赞叹不已。
5.成果注重应用,围绕落点用
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荆州街小学这一片名师森林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制订了“五送两迎”策略,工作室成员满怀教育热情,不遗余力地引领、辐射、带动。“五送”即按需送教、分类送教、混合送教、定点送教、定期送教;“两迎”即将外校的工作室成员请到荆州街小学授课,名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诊断,将外校的工作室成员请到荆州街小学当影子学员,贴身跟学。
近三年来,工作室导师在新疆、贵州、山西等省市区作教育教学讲座90余场,工作室成员到枣阳、保康、谷城、襄阳、老河口等地送教下乡60余次,送课280余节,送去讲座130余场。
在“迎来送往”中,工作室成员如春天的树苗,拔节生长,追逐着参天大树,向上,向上。
工作室的实践还在继续。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氛围,营造了一片教育湿地,众多优秀青年教师在互相鼓励与帮助中进步,团队在快速成长。一棵又一棵迅速生长的名师大树组成了郁郁葱葱的名师森林,影响了一方教育环境。
如果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那么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我们点燃他激活他,鞭挞他推动他,聚集他发散他,借力生长簇拥前进,最终成为蔚为壮观的大森林!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荆州街小学校长、张德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责任编辑:胡玉敏
[email protected]
从2006年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造林工程”初见成效。荆州街小学在职教师95名,诞生了6名特级教师、10名襄阳隆中名师、30多名省市级骨干,谱写了声名远播的“名师森林交响曲”。
与大家分享两则故事。
吼老师的故事
2011年5月,9位工作室教师参加“课内比教学”比赛。如何给他们鼓劲呢?我写了两句话群发给他们:教学比武成竹在胸操胜券,讲坛练兵厚积薄发傲群雄。吴平老师只回复我一个字:吼。这一吼不要紧,“吼”出了襄阳市教学比武小学语文第一名,“吼”出了荆州街小学教师的精气神!从此教师们经常喊她“吼吼老师”。
吴平的成长堪称传奇。2004年,34岁的吴平调到荆州街小学,遭遇事业瓶颈:教学理念跟不上、教法陈旧、年龄偏大、转型很难。但幸运的是,她被安排在五年级,与诸多优秀教师在同一个年级。她虚心请教,请名师听课、评课,如同一棵水杉,承接着名师的阳光,迅速生长。第二年任年级组长,第三年任语文教研组长,第四年任教导主任,第八年任副校长,第十一年任校长。短短十年间,吴平完成了华丽转变。她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是荆州街小学的这片名师森林让她有了井喷式的爆发。
吴平的成长轨迹就是荆州街小学“造林工程”的成长缩影。许多人不解,为什么荆州街小学这片仅仅十五亩地的园子里,却生长出了如此众多的挺拔大树?一个关键词:团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独木难以成林,我们要的不是一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
奥秘在哪里呢?我们归结为“五育”促竞争。
授人以预定目标
授人以欲激斗志
授人以渔教方法
授人以愚压担子
授人以遇搭平台
有这“五育”法作指导,教师能够很快找到方向、争先恐后地向前进、不断提升。加入张德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都会情不自禁被这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所感染,然后就像一位教师说的,自然而然就往前跑了,自然而然就成长了。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棵树孤立无援,一片森林抱团温暖。当森林里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教育生态湿地,湿地里的教师们会齐刷刷地向上生长。
老师的泪水
有一次,青年教师陈丽参加市里举办的作文教学比赛。比赛采取一种全新的模式,将作文指导与作文讲评合二为一。为了充分准备,学校请来了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试听陈丽讲课。听完,教研员毫不客气地对陈丽说:“这样的课你就不要去参加比赛了,会丢你们学校的脸。”陈丽伤心地哭了。工作室的老师们连忙安慰:“没关系,我们推倒重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是我们一个团队。”
这时距离正式比赛只剩两天半的时间。工作室的老师们连夜和陈丽一起重新认真学习作文课程标准,围绕“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重新设计了一套方案。第二天一早,陈丽再次试讲,老师们悉数去听,听完以后,再次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第三天,陈丽又试讲了一遍,这一次,她破涕为笑。第四天,陈丽正式走上赛场,工作室的老师们纷纷前去为她助阵。陈丽发挥出色,一举夺得比赛的第一名。领奖台上,陈丽一扫前几日的阴霾,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前几天批评她的教研员觉得不可思议,连连追问,如此短的时间内,你怎么像脱胎换骨一样?有什么奥秘?有什么诀窍?陈丽说,是工作室的名师们引领我跳出了教材,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处,理念一变天地宽。
一语中的。这几年,我们在引领工作室教师重视教育之术的同时,更加重视教育之道,引导大家从习惯低头走路转为时时抬头看天。名师工作室成员站在了课程教育性的高处,钻进了课程关联性的深处,走到了课程丰富性的远处,逐步从纷繁复杂中抽离,聚焦最关键的问题。
无论是工作室的导师,还是学员,大家的成长路径虽有区别,但目标一致,可以归纳为“五重”促发展。
1.学习注重对症,围绕热点学
对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而言,要对症下药,学以致用。放假前,工作室会给每位成员(包括师与徒)布置假期作业,为每位指导者送一本书,要求他们精读,并且用微课程展示学习体会;要求每位学员自选一本书精读,了解微课程的制作。
2.教学注重剖析,围绕难点教
名师的根在讲台,作为工作室成员更要站稳讲台。我们采取案例剖析面对面的策略,工作室成员围绕具体案例,从不同角度剖析,或提问,或辩论,或回答,各抒己见。
3.教研注重碰撞,围绕疑点研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教育理念对对碰旨在通过辩论,引导工作室成员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详细阐述对新课程理念的独立思考,并在辩论中感受碰撞的愉悦,享受思想分享的乐趣。
针对汉语拼音教学边缘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茫然化的现象,工作室指导者刘晓云老师执教了《汉语拼音复习》,工作室学员邱俊老师执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轻叩诗歌的大门》。听课之后,成员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听取意见后,两位老师改进策略,再次执教。成员们的教学观、学生观、教育观在一次次的辩课中不断提升。
4.培训注重创新,围绕盲点训
对工作室成员的培训,我们采取分层培训、分别提高的策略。我们要求工作室成员要紧跟前沿思想,领先一步实践。如微课程培训,指导者会先行一步制作微课程当作示范,成员观摩学习后试做,暑假期间,每位成员都要制作微课程,开学后集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水平,都让老师们赞叹不已。
5.成果注重应用,围绕落点用
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荆州街小学这一片名师森林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制订了“五送两迎”策略,工作室成员满怀教育热情,不遗余力地引领、辐射、带动。“五送”即按需送教、分类送教、混合送教、定点送教、定期送教;“两迎”即将外校的工作室成员请到荆州街小学授课,名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诊断,将外校的工作室成员请到荆州街小学当影子学员,贴身跟学。
近三年来,工作室导师在新疆、贵州、山西等省市区作教育教学讲座90余场,工作室成员到枣阳、保康、谷城、襄阳、老河口等地送教下乡60余次,送课280余节,送去讲座130余场。
在“迎来送往”中,工作室成员如春天的树苗,拔节生长,追逐着参天大树,向上,向上。
工作室的实践还在继续。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氛围,营造了一片教育湿地,众多优秀青年教师在互相鼓励与帮助中进步,团队在快速成长。一棵又一棵迅速生长的名师大树组成了郁郁葱葱的名师森林,影响了一方教育环境。
如果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那么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我们点燃他激活他,鞭挞他推动他,聚集他发散他,借力生长簇拥前进,最终成为蔚为壮观的大森林!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荆州街小学校长、张德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责任编辑:胡玉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