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纸也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游戏,是一种动手动脑、手脑协调配合的创作活动,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有益活动。游戏化的折纸活动不但解放了老师,同时也解放了幼儿,符合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六个解放思想,让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之下,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美感,在轻松、自然地环境中,边看边想边融入边操作边体验,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小手进行创造活动,用一张纸,简单、灵活地操作后,就能出现很多千变万化的作品,不但使幼儿有了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多样化形式,激发幼儿折纸兴趣
(一)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幼儿参与折纸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趣味的折纸活动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艺术表现活动中。猜谜语对幼儿有促进智力的发展作用。幼儿听了谜面的描述,在头脑中就会出现平时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还要经过分析与比较才能作出判断,说出谜底。这些都能促使幼儿的注意、观察、思考、想象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开发。还有助于幼儿养成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兴趣与习惯。因此在折纸游戏前使用猜谜语的形式,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兴趣。
例1:活动《折小兔》,教师先请幼儿来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生动有趣的引导语,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去猜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种种的问题由此产生,在幼儿猜出谜底的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兔子”形体特征的理解,对下一步进行的折纸活动大有裨益。
例2:活动《折小猫》,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演示,改为边讲故事边操作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故事的倾听环境,有趣的情节变化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着教师的操作,明白操作要点,为后续的活动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运用形象的图示,明确幼儿的折纸内容。
在折纸活动中教师的耐心讲解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借助形象化的图示配以生动地解说与操作,更能将抽象化地操作步骤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视、听、做相结合,非常符合中班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认知特点,实践表明,采用图示的方法不仅帮助幼儿了解折纸步骤,而且能形象化明确如何操作,运用哪些技巧进行下一步的折叠,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讲解,而且使幼儿学会如何利用静止的图形符号来记忆折纸步骤,为幼儿独立操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例3:折纸活动《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的折叠是基于幼儿对平时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建筑经验而开展的一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幼儿喜欢《灰太狼与喜羊羊》这部影片的兴趣,创设了一个幼儿帮助羊群建造房子躲避灾难的情景,以情感:乐于助人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大大吸引了幼儿参与兴趣,“因为刮大风下大雨,羊村的房子都坏掉了,羊羊们很危险,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造房子。”情境化的导入和指引,能够一下子就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以及学习折纸的兴趣,将原本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枯燥的折纸活动赋予了新的活力。孩子们都很乐意帮忙,这时候我就出示折好的房子,引导孩子们跟我一起折一折,孩子们折得很细致,都想要给小羊们最漂亮的房子。
二、提供丰富的材料,拓宽幼儿的创作思维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反对“教师教死书,死读书,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他强调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发挥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拓宽幼儿的创作思维,在着这活动中必须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废旧报纸、彩纸等,并将这些材料放置在幼儿便与取放的地方,让孩子们快乐创作、快乐学习。
三、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让折纸活动成为自主活动
当幼儿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要给幼儿们提供各种的机会,并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华。但由于每个幼儿的折纸水平不同,每次作品完成后,有的很优秀,有的则差一些,孩子们都会拿着自己的作品给我看,还会问:“老师我的漂亮吗?”在幼儿稚嫩的心里最看重的是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吸引力,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于孩子的作品,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我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之间相互评价,做的好的给予表扬,做的不太好的,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以后做的更好。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且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四、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并延续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刚开始折纸的时候,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进行折纸的活动比较多,但这样过于简单的操作活动能维系幼儿的兴趣时间较短。但如果对幼儿做过多的技能训练,更是扼杀幼儿对折纸的兴趣。这该怎么办呢?对此,我们想到了为幼儿搭建一个小小的平台——让幼儿对折纸进行想象。利用想象让幼儿把无意折纸过程变成一个有益折纸,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能力。尽管幼儿在折的时候折的什么都不像,但是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延续了折纸的兴趣。
总之,只要孩子们愿意去尝试,喜欢尝试,它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幼儿学习折纸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制订合理目标,提供折纸环境,选择适宜方法,把它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它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折纸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当然,我们实践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完善 !
作者简介:
冯琴(1993-),女,汉族,镇海人,澥浦镇中心幼儿园。
一、多样化形式,激发幼儿折纸兴趣
(一)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图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幼儿参与折纸活动,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趣味的折纸活动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艺术表现活动中。猜谜语对幼儿有促进智力的发展作用。幼儿听了谜面的描述,在头脑中就会出现平时通过观察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还要经过分析与比较才能作出判断,说出谜底。这些都能促使幼儿的注意、观察、思考、想象以及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开发。还有助于幼儿养成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兴趣与习惯。因此在折纸游戏前使用猜谜语的形式,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而且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兴趣。
例1:活动《折小兔》,教师先请幼儿来猜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短尾巴,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生动有趣的引导语,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愿意去猜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种种的问题由此产生,在幼儿猜出谜底的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对“兔子”形体特征的理解,对下一步进行的折纸活动大有裨益。
例2:活动《折小猫》,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演示,改为边讲故事边操作的形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故事的倾听环境,有趣的情节变化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着教师的操作,明白操作要点,为后续的活动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运用形象的图示,明确幼儿的折纸内容。
在折纸活动中教师的耐心讲解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借助形象化的图示配以生动地解说与操作,更能将抽象化地操作步骤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视、听、做相结合,非常符合中班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认知特点,实践表明,采用图示的方法不仅帮助幼儿了解折纸步骤,而且能形象化明确如何操作,运用哪些技巧进行下一步的折叠,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讲解,而且使幼儿学会如何利用静止的图形符号来记忆折纸步骤,为幼儿独立操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例3:折纸活动《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的折叠是基于幼儿对平时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各样的建筑经验而开展的一次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幼儿喜欢《灰太狼与喜羊羊》这部影片的兴趣,创设了一个幼儿帮助羊群建造房子躲避灾难的情景,以情感:乐于助人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大大吸引了幼儿参与兴趣,“因为刮大风下大雨,羊村的房子都坏掉了,羊羊们很危险,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造房子。”情境化的导入和指引,能够一下子就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帮助别人的情感以及学习折纸的兴趣,将原本对于孩子来说比较枯燥的折纸活动赋予了新的活力。孩子们都很乐意帮忙,这时候我就出示折好的房子,引导孩子们跟我一起折一折,孩子们折得很细致,都想要给小羊们最漂亮的房子。
二、提供丰富的材料,拓宽幼儿的创作思维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反对“教师教死书,死读书,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他强调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积极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发挥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拓宽幼儿的创作思维,在着这活动中必须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废旧报纸、彩纸等,并将这些材料放置在幼儿便与取放的地方,让孩子们快乐创作、快乐学习。
三、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让折纸活动成为自主活动
当幼儿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要给幼儿们提供各种的机会,并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华。但由于每个幼儿的折纸水平不同,每次作品完成后,有的很优秀,有的则差一些,孩子们都会拿着自己的作品给我看,还会问:“老师我的漂亮吗?”在幼儿稚嫩的心里最看重的是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吸引力,它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因此,对于孩子的作品,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我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之间相互评价,做的好的给予表扬,做的不太好的,多给予鼓励,帮助他以后做的更好。这样不仅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且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四、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并延续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刚开始折纸的时候,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进行折纸的活动比较多,但这样过于简单的操作活动能维系幼儿的兴趣时间较短。但如果对幼儿做过多的技能训练,更是扼杀幼儿对折纸的兴趣。这该怎么办呢?对此,我们想到了为幼儿搭建一个小小的平台——让幼儿对折纸进行想象。利用想象让幼儿把无意折纸过程变成一个有益折纸,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能力。尽管幼儿在折的时候折的什么都不像,但是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延续了折纸的兴趣。
总之,只要孩子们愿意去尝试,喜欢尝试,它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幼儿学习折纸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制订合理目标,提供折纸环境,选择适宜方法,把它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使它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折纸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当然,我们实践研究的时间并不长,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完善 !
作者简介:
冯琴(1993-),女,汉族,镇海人,澥浦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