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新课程下怎样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情境魅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新颖、激趣的导课,恰当、适时的演示,精彩、形象的讲述,巧设情境,导引参与,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干练、悬念式的结尾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创设 提高实效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新课程把学生的主动学习放在第一位,强调教学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交流、创新中感受、认识,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成长,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方法。我认为:历史教学情境创设,正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目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真实而复杂”的历史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环境,对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最佳教学情境,是运用情感与创设环境的和谐统一、互相映衬的最佳组合的情境整体。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历史情境魅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对完成历史课教学任务是十分有利的。其主要作用有:①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②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③有利于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⑤有利于调空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2.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实施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新颖、激趣的导课。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教学大“舞台”上,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例如,讲授《探险者的梦想》一课时,在课件里先向学生展示相关世界地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并设问: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你的远洋航行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需要为你的远洋航行做好哪些准备?使学生进入思维状态,并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则更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把过去的历史情境直观地再现,面对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学生怎会不跃跃欲试呢?
2.2 恰当、适时的演示。
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投影、录音、录像、课件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多媒体使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课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
2.3 精彩、形象的讲述。
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历史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讲《甲午战争》时,我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黄海海战,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此时只要稍加点拨,爱国主义激情就会被熊熊点燃。
2.4 巧设情境,导引参与。
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2.5 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疑难,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够反映学生求知的实际要求,必须问在教学目标的要点之处,问在学生有疑之处;要针对学生思维的误区设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只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才能达到启思益智的效果。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设启发探索的问题情境。如学习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①开辟新航路的四位航海家发现了哪些地方?②四条航线把哪几个大洲联系起来?③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哪些地理假设是正确的?④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几个小问题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在思考、答疑中掌握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2.6 干练、悬念式的结尾。
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也正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在。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经过不断的尝试,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历史课堂更加高效。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创设 提高实效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新课程把学生的主动学习放在第一位,强调教学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互动合作、探究、交流、创新中感受、认识,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成长,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方法。我认为:历史教学情境创设,正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目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背景和条件下“真实而复杂”的历史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环境,对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最佳教学情境,是运用情感与创设环境的和谐统一、互相映衬的最佳组合的情境整体。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情境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历史情境魅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对完成历史课教学任务是十分有利的。其主要作用有:①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②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实质;③有利于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⑤有利于调空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2.情境教学的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实施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新颖、激趣的导课。
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教学大“舞台”上,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轻松、活跃,意境生情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沐浴在情感艺术的享受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导入语设计的巧妙,会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例如,讲授《探险者的梦想》一课时,在课件里先向学生展示相关世界地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并设问: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你的远洋航行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需要为你的远洋航行做好哪些准备?使学生进入思维状态,并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则更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把过去的历史情境直观地再现,面对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学生怎会不跃跃欲试呢?
2.2 恰当、适时的演示。
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投影、录音、录像、课件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多媒体使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课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
2.3 精彩、形象的讲述。
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重视语言的魅力,重视语言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历史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性上的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讲《甲午战争》时,我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黄海海战,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此时只要稍加点拨,爱国主义激情就会被熊熊点燃。
2.4 巧设情境,导引参与。
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2.5 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疑难,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够反映学生求知的实际要求,必须问在教学目标的要点之处,问在学生有疑之处;要针对学生思维的误区设疑。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只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才能达到启思益智的效果。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创设启发探索的问题情境。如学习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①开辟新航路的四位航海家发现了哪些地方?②四条航线把哪几个大洲联系起来?③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哪些地理假设是正确的?④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几个小问题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在思考、答疑中掌握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2.6 干练、悬念式的结尾。
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也正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在。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经过不断的尝试,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历史课堂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