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确保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工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支撑和保障。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好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学生、教师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动态数据,对于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支撑教育科学决策、加强教育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袁贵仁强调,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一是着力建好基础设施。要以国家、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全国联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动态更新基础数据,建立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障数据准确、完整、安全。三是推动平台在国家、省、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五级的应用,做好教育经费预算安排,学生资助计划、营养餐计划等重点工作动态监管,政务校务公开,教育政策、热点问题科学分析和风险预测等工作。四是理顺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保障措施。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技术 · 对话 · 革新
—— 第十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年会召开
【本刊讯】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历经十三载的探讨和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助力破解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很好地践行了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思想。2013年7月26日~7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年会在安徽省召开。会议主题为“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技术·对话·革新”。
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24个试验市、县、区的127个单位共550 人,以及近十个其他教育机构同仁共38人,课题组成员33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教授的《新课标 新探索 新跨越》、《技术何以革新教育》以及其他博士的专题报告,将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分享给大家,充分展现了新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
与会人员立足于十三年课题实践,分享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和新评价,积极吸纳两岸四地以及境外学校的优秀教学实践案例,共同研讨如何使用技术创建富有活力的区域和校域教育信息生态、如何促进课堂深层次发展、如何更有效推进和管理信息化课题、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以及如何进行高效课堂评价和管理等焦点问题。(徐靖程)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发布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The NMC Horizon Report:2013 K-12 Edition)由美国新媒体联盟(NMC,New Media Consortium)、学校网络联合会(CoSN,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合作完成。中文版由北京开放大学(BJOU,Beijing Open University)组织专业人员翻译、制作和发布。
美国新媒体联盟所发布的年度性地平线报告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2012年10月,北京开放大学与美国新媒体联盟签署协议,授权北京开放大学作为在中国翻译发布其年度报告中文版的唯一官方机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反映了新兴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学习及创造性研究的潜在影响和实践应用。尽管教育实践会受到不同区域条件的制约,但基础教育仍然需要应对一些超越地区界限的共性问题,这正是本报告的出发点。报告显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反映了新技术带来的影响。这些技术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社会交往、日常学习等方面,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该报告中提出的六项技术进入各级学校的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的主流应用,大致需要三个阶段。近期发展阶段(未来12个月内),“云计算”和“移动学习”这两种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技术将进入主流应用;在中期发展阶段(未来2至3年内),“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引起基础教育领域日益浓厚的兴趣,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远期发展阶段是指4至5年内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即“3D打印”和“虚拟和远程实验室”。
(摘编自《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详见本期P80)
数字校园 智慧课堂
—— 丰师附小举办以“融合 创新”为主题的办学实践研讨活动
【本刊讯】2013年6月28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北京丰台区教工委教委联合主办的“丰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办学实践研讨会”在丰师附小成功召开。教育部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所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其他教育同仁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分为课程展示和研讨交流两个环节。丰师附小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互动反馈技术和iPad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教育教学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出丰师附小的办学特色。田昆升校长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实践创新进行了汇报,就创设数字化物理环境构建新型校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创建交互性智慧课堂彰显教育优势、设计过程性学业测评实现科学评价等内容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与会专家与其他实验学校代表进行了观摩课点评,肯定了丰师附小的办学成绩和创新思路,同时也为学校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下午,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北京教科院学习方式变革”实验校校长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专题研讨。 本次办学实践研讨会系统总结了办学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促进了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融通,做到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用敏锐的眼光审视现在,用开阔的思维思考未来,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徐靖程)
“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与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与研讨会于2013年7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博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及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国家资源中心及北京市9个区(县)的教委、信息中心、课题实验校的领导、教师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对自2012年底课题启动以来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听取了与会领导、专家及课题学校对课题开展的建议,并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重点及研究计划进行了交流。
研讨会认为,智能终端教育教学应用在北京的开展已走过了接触阶段,在渗透到主课堂、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显现出积极的变化,个别学校已经进展到常态化教学应用的程度。课题下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关注两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理性、科学地推进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的“常态化”应用,如何有效评价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融入教育教学后的效果。为此,课题推进模式上将有所改变,一方面仍然推动个体学校在融合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应用实践工作,在课程规划、学科教学整体推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将以区域整体联动促进平板类智能终端有效教学应用。依据北京地区实际情况,课题拟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整体推动试点区域。
下学期,总课题组将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一方面更有效地实施“以学科教学信息化专家”引领的培训模式,将课题现阶段积累的成果以培训方式有效辐射到更多的学校、教师群体;另一方面,在区域、学校层面上,以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估为导向,在有条件的学校、学科开展实验研究。 (徐靖程)
荷兰开设“乔布斯学校” 只有iPad没有书本
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开设了11所“乔布斯学校”,学生将没有作业本、书包和书本,但每个人都会有一部iPad。
在“乔布斯学校”,每位四岁以上的学生都会领到一部iPad,而且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教师将在这个教育系统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教训者。组织者在官网上宣称:“学校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上课时间安排。关怀和教育将融为一体,课堂的开放时间是07:30~18:30。”
这个新型教育系统由民调机构Maurice de Hond设立的一个基金会提供支持。该基金会将于荷兰下一学期开学时开放11所“乔布斯学校”,其中3所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其他几所分别位于斯涅克、埃曼、阿尔默勒、布雷达、马斯特里赫特、兴夫雷特和阿姆斯特尔芬。Maurice de Hond指出,建立“乔布斯学校”的理念是基于“幼儿革命”。现在,孩子们都是玩平板电脑长大。这种全新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Maurice de Hond认为,只有结合最新的软硬件,比如iPad,才能令这个理论付之实现。
国会中的各方政党几乎一致赞同实施这个项目,他们表示:“世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教育不应该固步自封。”社会党发言人则说:“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穷途末路。”然而,自由进步党却对此表示担忧。在教育界工作34年的Harm Beertma认为,“乔布斯学校”是实验品,而儿童将成为受害者。
(摘编自腾讯网)
【各地速报】
北京:中小学生学籍将实现全国联网。据悉,北京全市的中小学生学籍已经在本市内实现联网,并将按照教育部的安排进行全国联网。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体系建成后,将动态跟踪管理每一位学生的入学、转学、借读、休学、毕业等基本信息,并实现全国联网,同时还能与公安部户籍系统联网。该系统的全国联网将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控制辍学率、确保流动学童和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决策支持。
宁波:搭建智慧教育平台,人人通空中课堂开播。为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名师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宁波市打造的智慧教育平台——人人通“空中课堂”正式上线,这是宁波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名师智慧与技术智慧。通过人人通“空中课堂”、终身学习平台、数字化阅读平台三大平台,宁波将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预计到2015年可达15万人同时在线学习。
苏州: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7年,苏州基本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泛在应用环境。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建成200个未来教室;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将基本建成由四大中心、20个以上基础应用系统构成的苏州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将建成100个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方面,到2017年苏州市将建成10个教育技术名师工作室和2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团队,90%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
甘肃:将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2013年9月开始,所有教学点正式投入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农村边远山区的孩子也将享受到多媒体教学方式。项目实施范围为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中所确定的3142所教学点。目前已全面完成了设备配送到校、系统安装和软件调试工作,各教学点设备已可投入使用。
(本刊整理)
【微言说】
@焦建利:内容和学习是两件独立的事情,无独有偶,绝大多数内容是有限的、确定的,于此同时,学习却是混沌的和模糊、不确定的。相对而言,搭建技术平台去传输内容是很容易的,而构建关系和学习社群,去帮助人们思考、反省那些内容却是艰难的。
@朱永新:既然知识总是有限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知识中度过他的整个人生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它的位置,但是如果知识成了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东西,那么我们的生活必定会被限制在机械的活动中。(【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张剑平老师:微课程可以算作是新提出的一个教育信息化方向,但是要推广应用还需要很长远的规划。就类似的网络课程而言,已经实行这些年,收益如何?所以在具体应用上,还是要紧紧围绕:谁来用,给谁用,怎么用?
@教育信息化思见行:王竹立教授: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教育上(而不是课内应用),并提出“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构建起以“微课程(支持移动学习) 微测验、微作业 微学分”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模式。
(摘编自新浪微博)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确保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和先导工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支撑和保障。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好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学生、教师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动态数据,对于提高教育服务水平、支撑教育科学决策、加强教育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袁贵仁强调,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一是着力建好基础设施。要以国家、省两级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全国联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大基础数据库,动态更新基础数据,建立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障数据准确、完整、安全。三是推动平台在国家、省、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五级的应用,做好教育经费预算安排,学生资助计划、营养餐计划等重点工作动态监管,政务校务公开,教育政策、热点问题科学分析和风险预测等工作。四是理顺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保障措施。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
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技术 · 对话 · 革新
—— 第十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年会召开
【本刊讯】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历经十三载的探讨和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助力破解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很好地践行了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重要思想。2013年7月26日~7月2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年会在安徽省召开。会议主题为“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技术·对话·革新”。
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24个试验市、县、区的127个单位共550 人,以及近十个其他教育机构同仁共38人,课题组成员33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教授的《新课标 新探索 新跨越》、《技术何以革新教育》以及其他博士的专题报告,将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分享给大家,充分展现了新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
与会人员立足于十三年课题实践,分享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和新评价,积极吸纳两岸四地以及境外学校的优秀教学实践案例,共同研讨如何使用技术创建富有活力的区域和校域教育信息生态、如何促进课堂深层次发展、如何更有效推进和管理信息化课题、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以及如何进行高效课堂评价和管理等焦点问题。(徐靖程)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发布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The NMC Horizon Report:2013 K-12 Edition)由美国新媒体联盟(NMC,New Media Consortium)、学校网络联合会(CoSN,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合作完成。中文版由北京开放大学(BJOU,Beijing Open University)组织专业人员翻译、制作和发布。
美国新媒体联盟所发布的年度性地平线报告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2012年10月,北京开放大学与美国新媒体联盟签署协议,授权北京开放大学作为在中国翻译发布其年度报告中文版的唯一官方机构。《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反映了新兴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学习及创造性研究的潜在影响和实践应用。尽管教育实践会受到不同区域条件的制约,但基础教育仍然需要应对一些超越地区界限的共性问题,这正是本报告的出发点。报告显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反映了新技术带来的影响。这些技术对于我们生活中的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社会交往、日常学习等方面,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该报告中提出的六项技术进入各级学校的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的主流应用,大致需要三个阶段。近期发展阶段(未来12个月内),“云计算”和“移动学习”这两种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技术将进入主流应用;在中期发展阶段(未来2至3年内),“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引起基础教育领域日益浓厚的兴趣,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远期发展阶段是指4至5年内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即“3D打印”和“虚拟和远程实验室”。
(摘编自《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详见本期P80)
数字校园 智慧课堂
—— 丰师附小举办以“融合 创新”为主题的办学实践研讨活动
【本刊讯】2013年6月28日,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北京丰台区教工委教委联合主办的“丰台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办学实践研讨会”在丰师附小成功召开。教育部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学会、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所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其他教育同仁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分为课程展示和研讨交流两个环节。丰师附小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互动反馈技术和iPad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等教育教学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出丰师附小的办学特色。田昆升校长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实践创新进行了汇报,就创设数字化物理环境构建新型校园、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创建交互性智慧课堂彰显教育优势、设计过程性学业测评实现科学评价等内容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与会专家与其他实验学校代表进行了观摩课点评,肯定了丰师附小的办学成绩和创新思路,同时也为学校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下午,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北京教科院学习方式变革”实验校校长进行了数字校园建设专题研讨。 本次办学实践研讨会系统总结了办学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促进了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融通,做到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用敏锐的眼光审视现在,用开阔的思维思考未来,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徐靖程)
“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与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基于Pad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与研讨会于2013年7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课题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博士、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及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国家资源中心及北京市9个区(县)的教委、信息中心、课题实验校的领导、教师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对自2012年底课题启动以来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听取了与会领导、专家及课题学校对课题开展的建议,并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重点及研究计划进行了交流。
研讨会认为,智能终端教育教学应用在北京的开展已走过了接触阶段,在渗透到主课堂、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显现出积极的变化,个别学校已经进展到常态化教学应用的程度。课题下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关注两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理性、科学地推进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的“常态化”应用,如何有效评价平板电脑类智能终端融入教育教学后的效果。为此,课题推进模式上将有所改变,一方面仍然推动个体学校在融合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应用实践工作,在课程规划、学科教学整体推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将以区域整体联动促进平板类智能终端有效教学应用。依据北京地区实际情况,课题拟以北京市朝阳区为整体推动试点区域。
下学期,总课题组将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一方面更有效地实施“以学科教学信息化专家”引领的培训模式,将课题现阶段积累的成果以培训方式有效辐射到更多的学校、教师群体;另一方面,在区域、学校层面上,以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评估为导向,在有条件的学校、学科开展实验研究。 (徐靖程)
荷兰开设“乔布斯学校” 只有iPad没有书本
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开设了11所“乔布斯学校”,学生将没有作业本、书包和书本,但每个人都会有一部iPad。
在“乔布斯学校”,每位四岁以上的学生都会领到一部iPad,而且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内容。教师将在这个教育系统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教训者。组织者在官网上宣称:“学校不再局限于固定的上课时间安排。关怀和教育将融为一体,课堂的开放时间是07:30~18:30。”
这个新型教育系统由民调机构Maurice de Hond设立的一个基金会提供支持。该基金会将于荷兰下一学期开学时开放11所“乔布斯学校”,其中3所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其他几所分别位于斯涅克、埃曼、阿尔默勒、布雷达、马斯特里赫特、兴夫雷特和阿姆斯特尔芬。Maurice de Hond指出,建立“乔布斯学校”的理念是基于“幼儿革命”。现在,孩子们都是玩平板电脑长大。这种全新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Maurice de Hond认为,只有结合最新的软硬件,比如iPad,才能令这个理论付之实现。
国会中的各方政党几乎一致赞同实施这个项目,他们表示:“世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教育不应该固步自封。”社会党发言人则说:“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经穷途末路。”然而,自由进步党却对此表示担忧。在教育界工作34年的Harm Beertma认为,“乔布斯学校”是实验品,而儿童将成为受害者。
(摘编自腾讯网)
【各地速报】
北京:中小学生学籍将实现全国联网。据悉,北京全市的中小学生学籍已经在本市内实现联网,并将按照教育部的安排进行全国联网。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体系建成后,将动态跟踪管理每一位学生的入学、转学、借读、休学、毕业等基本信息,并实现全国联网,同时还能与公安部户籍系统联网。该系统的全国联网将为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控制辍学率、确保流动学童和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决策支持。
宁波:搭建智慧教育平台,人人通空中课堂开播。为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名师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宁波市打造的智慧教育平台——人人通“空中课堂”正式上线,这是宁波首个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名师智慧与技术智慧。通过人人通“空中课堂”、终身学习平台、数字化阅读平台三大平台,宁波将为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预计到2015年可达15万人同时在线学习。
苏州: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2017年,苏州基本建成“课程无处不在、教师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的泛在应用环境。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建成200个未来教室;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将基本建成由四大中心、20个以上基础应用系统构成的苏州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将建成100个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基地;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方面,到2017年苏州市将建成10个教育技术名师工作室和2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团队,90%以上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
甘肃:将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2013年9月开始,所有教学点正式投入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农村边远山区的孩子也将享受到多媒体教学方式。项目实施范围为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中所确定的3142所教学点。目前已全面完成了设备配送到校、系统安装和软件调试工作,各教学点设备已可投入使用。
(本刊整理)
【微言说】
@焦建利:内容和学习是两件独立的事情,无独有偶,绝大多数内容是有限的、确定的,于此同时,学习却是混沌的和模糊、不确定的。相对而言,搭建技术平台去传输内容是很容易的,而构建关系和学习社群,去帮助人们思考、反省那些内容却是艰难的。
@朱永新:既然知识总是有限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知识中度过他的整个人生吗?……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它的位置,但是如果知识成了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东西,那么我们的生活必定会被限制在机械的活动中。(【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张剑平老师:微课程可以算作是新提出的一个教育信息化方向,但是要推广应用还需要很长远的规划。就类似的网络课程而言,已经实行这些年,收益如何?所以在具体应用上,还是要紧紧围绕:谁来用,给谁用,怎么用?
@教育信息化思见行:王竹立教授: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应放在网络教育上(而不是课内应用),并提出“零存整取式网络教学模式”,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对学习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构建起以“微课程(支持移动学习) 微测验、微作业 微学分”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模式。
(摘编自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