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郊村是城市带动乡村协调发展的第一站。南吴村(社区)、镇北村和建乐村是我区三个典型的城郊村。调查表明,由于各自的发展路径不同,这三个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的“造血功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分析这三个典型村的不同发展思路,对于壮大我区城郊村集体经济、加快我区城乡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南吴、镇北、建乐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城郊村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以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基本特征。它既承接了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又具有农村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土地价格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郊村已逐渐被城区包围甚至融为一体,但融入城镇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却参差不齐,下面就南吴村(社区)、镇北村和建乐村三个典型城郊村加以分析。
南吴村是仙女镇辖区内南吴社区的前身,位于江都新城区东南角。2008年撤村建社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原南吴5个自然村组和4个新开发建设的小区;社区工作人员16名,驻社区单位16个,居民2890户,5200多人,社区党总支1个,有党员 51名。在城乡统筹过程中该村的集体土地基本被征用,只剩原村部1万多平米土地,现出租待用,村民基本嬗变为市民。现在,南吴社区每年集体收入500万元左右,其中用于村民福利资金70万元以上,包括原南吴村村民的免费墓地、全额医疗保险、生育险、60—80岁老人的意外险、90岁以上老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本社区内大学生补助以及其它福利待遇。
镇北社区2008年由原镇北村改建而成,紧邻区政府西侧,南至江淮路北、北至泰山路南、西至高水河、东至仙城北路西,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000人左右。镇北村是城乡统筹进程中第一批被征用土地的村,从70年代开始被征地,现集体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只剩下周庄组和龙桥组的部分边角地。去年村级集体收入55.3万元,村民福利主要包括土地分红100万元(涉及村民650人)、固定福利20万元(包括财产保险1.5万元、有线电视收视费2.8万元、工资15.7万元)。建乐村位于江都新城区西南角,原属仙女镇腹地,现在滨江新城辖区内。辖区内原住民4000人左右,包括19个组。建乐村从2001年开始被征用土地,现集体土地还剩1000亩,其中600亩是农用耕地,每年村级收入达到200万元左右,村民福利主要包括家庭财产保险30元/户、农村养老保险100元/人,年底补助2000-3000元/人。从基本情况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个城郊村的村级收入和村民福利差距明显。南吴与镇北集体土地基本用光,但南吴村(社区)每年500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在城区整体水平中处于上等,自身“造血功能”较强,镇北与建乐则相对较弱。
二、南吴、镇北、建乐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比较
南吴、镇北、建乐三个村同为城郊村,但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却大为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三个村在融入城镇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南吴村2008年撤村建社区以来,充分利用城乡结合的地理优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和完善了江都装饰大世界,现有总营业面积17000多平方米,年收益300多万元。面对村改居以及城村结合新建小区多的现状,支部一班人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将旧村部改造成为仓库进行出租,增加集体收入。为方便社区管理,南吴社区于2011年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了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集办公服务、居家养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配备了投影仪等智能化服务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整体服务水平。由此可见,南吴之所以集体经济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是因为在融入城区的过程中,凭借区位优势,依靠土地流转的形式,由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居民。可以看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不仅为南吴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自身也具备了较强的造血功能,为居民的社会福利提供了资金保障。就目前来看,这一发展路径区位优势凸显、生产经营多样化、集体经济雄厚、发展空间广阔。
在融入城区的过程中,镇北村主要依靠土地出让获取收益,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55万元左右的村级收入主要来源于办公大楼门市房的出租,除去卖地分红,村民福利每年只有20万元,与每年南吴70万元的村民福利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镇北村集体土地出让始于70年代,最初通过卖地获得了很大一笔可观的收入,村民也通过土地分红从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变成个体经营者或打工者,逐步变成了失地农民。然而土地是有限的,随着集体土地的减少,每年的土地分红也逐年减退。通过单纯的卖地分红,在短期内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村部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资金没有及时有效的转化成资产,缺少长期效益。不难看出,这一发展路径看缺乏区位优势、生产经营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空间不佳。
建乐村介于两者之间,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原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扬子江电缆厂的租金,但在征地过程中面临着拆迁改造,这一租金来源消失后,长期收入将变成了短期收入。目前建樂村仍有600亩耕地和400亩村庄土地尚未被征用,抓好城区“退二进三”的机遇期,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建乐村村级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三、促进城郊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思考
如何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城郊村发展中面临的现实课题。在城乡发展日益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我区城郊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第一,用好集体留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础。综合开发利用城郊村的自留地、多余的土地等闲置土地,是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村干部为提高村集体土地收益,大力盘活集体土地的做法,充分理解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迫切希望。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村集体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充分尊重村民集体意见后,应当预留5%的土地给城郊村,这样村级集体经济才有发展空间,有固定的收入,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一是联系发展实际。在利用留地、余地的过程中,要结合所在城郊村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突显优势的原则,通过发展村集体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服务产业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好城郊村的区位、交通、环境等众多优势,在支撑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上,实现以地生财、以位聚财、以才引财的目标。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在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下,建立健全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推向市场,解决城郊村耕地抛荒问题,切实提高城郊村集体收入。三是优化资源配置。积极鼓励城郊村集体组织通过以使用权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将合法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参与企业模式经营。同时大力倡导村集体组织可以通过建设高标准厂房等方式,以出租的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严格规范管理。要严格按照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的统一思路,严格规范管理,稳步有序的推进城郊村闲置土地的综合利用。全面开展城郊村的村庄地籍更新调查,摸清村庄宅基地底数,加大整理力度,有效增加集体收益。
第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规划是关键。通过对江都区南吴、镇北、建乐等3个村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城郊村在规划建设中,都处于比较乱、杂的状态。因此,坚持规划引领,是城郊村发展的关键。一是要高起点。城郊村紧邻城区和农村,是衔接城区与农村发展的重要纽带,必须要坚持高起点来谋划发展规划,坚持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二是要高定位。城郊村的发展规划的制定,要站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角度,与自身规划的衔接,做到大规划指导小规划,小规划服从大规划。三是要高要求。在不违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从严从紧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同时可以根据城郊村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具体项目发展,作出规划局部调整修改工作,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四是要高品位。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在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保护好村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第三,配强领导班子,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是核心。“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发展壮大城郊村集体经济的核心。因此要选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全面开展“创业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提升领导班子利用有限资源来发展村级经济的能力。积极整合村“两委”力量,开展“好搭档”活动,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增强村级组织核心领导力,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基层组织也才能赢得群众信赖。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发展是根本。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城郊村终将成为城市化的主战场。
作者简介:吴玲,(1984- ),中共扬州市江都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一、南吴、镇北、建乐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城郊村是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以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基本特征。它既承接了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又具有农村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土地价格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郊村已逐渐被城区包围甚至融为一体,但融入城镇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却参差不齐,下面就南吴村(社区)、镇北村和建乐村三个典型城郊村加以分析。
南吴村是仙女镇辖区内南吴社区的前身,位于江都新城区东南角。2008年撤村建社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原南吴5个自然村组和4个新开发建设的小区;社区工作人员16名,驻社区单位16个,居民2890户,5200多人,社区党总支1个,有党员 51名。在城乡统筹过程中该村的集体土地基本被征用,只剩原村部1万多平米土地,现出租待用,村民基本嬗变为市民。现在,南吴社区每年集体收入500万元左右,其中用于村民福利资金70万元以上,包括原南吴村村民的免费墓地、全额医疗保险、生育险、60—80岁老人的意外险、90岁以上老人每年1000元的补助、本社区内大学生补助以及其它福利待遇。
镇北社区2008年由原镇北村改建而成,紧邻区政府西侧,南至江淮路北、北至泰山路南、西至高水河、东至仙城北路西,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0000人左右。镇北村是城乡统筹进程中第一批被征用土地的村,从70年代开始被征地,现集体土地已基本被征用,只剩下周庄组和龙桥组的部分边角地。去年村级集体收入55.3万元,村民福利主要包括土地分红100万元(涉及村民650人)、固定福利20万元(包括财产保险1.5万元、有线电视收视费2.8万元、工资15.7万元)。建乐村位于江都新城区西南角,原属仙女镇腹地,现在滨江新城辖区内。辖区内原住民4000人左右,包括19个组。建乐村从2001年开始被征用土地,现集体土地还剩1000亩,其中600亩是农用耕地,每年村级收入达到200万元左右,村民福利主要包括家庭财产保险30元/户、农村养老保险100元/人,年底补助2000-3000元/人。从基本情况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个城郊村的村级收入和村民福利差距明显。南吴与镇北集体土地基本用光,但南吴村(社区)每年500万元左右的集体收入在城区整体水平中处于上等,自身“造血功能”较强,镇北与建乐则相对较弱。
二、南吴、镇北、建乐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比较
南吴、镇北、建乐三个村同为城郊村,但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却大为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三个村在融入城镇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南吴村2008年撤村建社区以来,充分利用城乡结合的地理优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和完善了江都装饰大世界,现有总营业面积17000多平方米,年收益300多万元。面对村改居以及城村结合新建小区多的现状,支部一班人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将旧村部改造成为仓库进行出租,增加集体收入。为方便社区管理,南吴社区于2011年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了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集办公服务、居家养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配备了投影仪等智能化服务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整体服务水平。由此可见,南吴之所以集体经济有强大的发展后劲,是因为在融入城区的过程中,凭借区位优势,依靠土地流转的形式,由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居民。可以看出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不仅为南吴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自身也具备了较强的造血功能,为居民的社会福利提供了资金保障。就目前来看,这一发展路径区位优势凸显、生产经营多样化、集体经济雄厚、发展空间广阔。
在融入城区的过程中,镇北村主要依靠土地出让获取收益,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弱,55万元左右的村级收入主要来源于办公大楼门市房的出租,除去卖地分红,村民福利每年只有20万元,与每年南吴70万元的村民福利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镇北村集体土地出让始于70年代,最初通过卖地获得了很大一笔可观的收入,村民也通过土地分红从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变成个体经营者或打工者,逐步变成了失地农民。然而土地是有限的,随着集体土地的减少,每年的土地分红也逐年减退。通过单纯的卖地分红,在短期内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村部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资金没有及时有效的转化成资产,缺少长期效益。不难看出,这一发展路径看缺乏区位优势、生产经营单一、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空间不佳。
建乐村介于两者之间,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原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扬子江电缆厂的租金,但在征地过程中面临着拆迁改造,这一租金来源消失后,长期收入将变成了短期收入。目前建樂村仍有600亩耕地和400亩村庄土地尚未被征用,抓好城区“退二进三”的机遇期,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是建乐村村级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三、促进城郊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政策思考
如何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城郊村发展中面临的现实课题。在城乡发展日益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我区城郊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第一,用好集体留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基础。综合开发利用城郊村的自留地、多余的土地等闲置土地,是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村干部为提高村集体土地收益,大力盘活集体土地的做法,充分理解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迫切希望。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村集体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充分尊重村民集体意见后,应当预留5%的土地给城郊村,这样村级集体经济才有发展空间,有固定的收入,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一是联系发展实际。在利用留地、余地的过程中,要结合所在城郊村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突显优势的原则,通过发展村集体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服务产业等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好城郊村的区位、交通、环境等众多优势,在支撑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上,实现以地生财、以位聚财、以才引财的目标。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在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下,建立健全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推向市场,解决城郊村耕地抛荒问题,切实提高城郊村集体收入。三是优化资源配置。积极鼓励城郊村集体组织通过以使用权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将合法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参与企业模式经营。同时大力倡导村集体组织可以通过建设高标准厂房等方式,以出租的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严格规范管理。要严格按照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的统一思路,严格规范管理,稳步有序的推进城郊村闲置土地的综合利用。全面开展城郊村的村庄地籍更新调查,摸清村庄宅基地底数,加大整理力度,有效增加集体收益。
第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规划是关键。通过对江都区南吴、镇北、建乐等3个村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城郊村在规划建设中,都处于比较乱、杂的状态。因此,坚持规划引领,是城郊村发展的关键。一是要高起点。城郊村紧邻城区和农村,是衔接城区与农村发展的重要纽带,必须要坚持高起点来谋划发展规划,坚持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二是要高定位。城郊村的发展规划的制定,要站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角度,与自身规划的衔接,做到大规划指导小规划,小规划服从大规划。三是要高要求。在不违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要从严从紧坚持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同时可以根据城郊村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具体项目发展,作出规划局部调整修改工作,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四是要高品位。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先,在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保护好村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第三,配强领导班子,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是核心。“火车跑得快,需要车头带。”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发展壮大城郊村集体经济的核心。因此要选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全面开展“创业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提升领导班子利用有限资源来发展村级经济的能力。积极整合村“两委”力量,开展“好搭档”活动,提高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增强村级组织核心领导力,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基层组织也才能赢得群众信赖。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发展是根本。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中,城郊村终将成为城市化的主战场。
作者简介:吴玲,(1984- ),中共扬州市江都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