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正在开展“有趣的鱼”主题活动,我们和幼儿、家长合力收集和鱼有关的绘本,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绘本资源。绘本中鱼的不同形象、缤纷的色彩、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他们经常到图书区翻阅绘本,说一说、画一画,就这样,我们的自制图画书之旅开始了……
一、大胆画出“心中之想”
“这些鱼有很多颜色,真好看。”“这本书里还有一条大鲨鱼呢。”“我家也有这本书,这条彩虹鱼的鳞片会闪光,我很喜欢。”幼儿边阅读边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画面。
“我要把它画下来。”涵涵说着就动笔画起来。涵涵的举动一下子吸引了小伙伴们,他们纷纷拿出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绘本角色(见图1)。彩虹鱼、鲨鱼、三角鱼、泡泡鱼、小黑鱼……一个个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小鱼跃然纸上(见组图2)。
分析: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鱼绘本进行阅读,对绘本中多种多样的鱼产生了兴趣,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喜欢的角色、感兴趣的情节。绘画是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可以通过绘画自由记录对绘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阅读、绘画、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幼儿的阅读、理解、表达以及美术表现能力等得到了发展。
二、七嘴八舌说“线索”
随着幼儿笔下的小鱼形象越来越多,画面的情节也越来越有趣。渐渐地,他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编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可是创编图画书需要统一的角色,而幼儿图画记录中的角色形象非常多,应该选择哪一个角色作为集体自创图画书的主角呢?幼儿展开了讨论:“闪电鱼很神奇,我们就画闪电鱼的故事吧。”“我觉得鲨鱼很凶猛,我们就画一本鲨鱼书。”“我喜欢彩虹鱼,我们画彩虹鱼的书。”……
创作还没开始,幼儿就在确定角色上出现了分歧,这可怎么办!“我们来投票决定吧。”晨晨想出一个不错的主意。投票能够公平而又快速地统一意见,大家同意了这个办法。最终,幼儿通过投票选择了绘本《闪电鱼尼克》中的三角鱼尼克作为后续自创图画书的主角。
有了角色就需要情节,那么情节来源于哪里?幼儿对绘本中“闪电鱼尼克不断地变形,变成另外一种鱼”的情节非常感兴趣。他们都说:“我们创编一本《会变形的鱼》吧。”于是,图画书的情节就产生了。
分析:在选择角色、确定情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尊重幼儿的想法,并鼓励他们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幼儿的第一步。
三、再次阅读获灵感
图画书创编开始啦,但创编的图画书不能完全复制《闪电鱼尼克》的画面情节,这就需要幼儿有更多的创意空间和想象表达。那么,怎样帮助幼儿展开想象,创编新的画面情节? 我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如果你是尼克,你想让自己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带着问题,幼儿走进绘本阅读区,在绘本资源中寻找类似的情节——鱼可以怎么变形。
“哈哈,真有趣。”“我猜到了,盒子和轮子撞在一起会变成火车。”……幼儿发现了一本很有趣的绘本《跑跑镇》,在这本书里,生活中原本熟悉的东西撞到一起会变成全新的事物。比如,荷叶和拐杖碰撞在一起变成了雨伞,小猫和小鸟碰撞在一起变成了猫头鹰。新奇有趣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他们一边翻看,一边热烈地交流、讨论着。“你猜,三角鱼如果撞到西瓜会变成什么?”“西瓜鱼呗。” “那兔子和三角鱼撞到一起,会变成有兔子耳朵的鱼吧。”“哈哈,有兔子耳朵的鱼,真搞笑。”绘本《跑跑镇》中有趣的情节点燃了幼儿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们采用尼克三角鱼的形象,借鉴《跑跑镇》的情节,开始了创编图画书的草图。
幼儿发挥想象,画出了很多有趣的形象:三角鱼遇到了西瓜,真的变成了有西瓜尾巴的小鱼;三角鱼遇到了足球,变成了圆圆的足球鱼(见组图3)……幼兒创编出来的情节有趣且富有创意。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心理品质”。幼儿自制图画书的过程正是幼儿展开想象力、自由表达想象的过程。当然,幼儿能够充分、自由地展开想象,离不开教师的支架作用。一个聚焦提问“你能想到的有趣的样子是什么”,让幼儿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创作、想象、阅读、再创作的循环往复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等在不断提升。
四、讨论之中“变”情节
幼儿创编的情节非常有趣且充满创意,体现了童真和童趣。但不难发现,幼儿对小鱼真实生活环境的表现是缺乏的。那么,如何带着合理的想象创作呢?
我们就此展开了讨论:海洋里到底有什么?三角鱼真的会遇到西瓜、足球吗?幼儿纷纷发表意见:“是的,海底没这些东西。”“海洋里只有海带、珊瑚和贝壳。”“就是的,我去海洋馆看过,而且小鱼也不吃西瓜呀。”……在争论声中,幼儿开始重新思考画面的合理性,逐渐萌发出新的创作思路。
幼儿进入了第二次创作,此时,他们创作出来的情节就变成了“三角鱼遇到了海带,变成海带鱼”“三角鱼遇到海星,变成海星鱼”“三角鱼遇到珊瑚,变成珊瑚鱼”(见组图4)……情节合理、丰富、有趣味。
分析:自制图画书的画面需要有想象、创造,但科学性、合理性不可或缺。再次的师幼讨论是教师给予幼儿的第二个支架,抛出问题,聚焦“小鱼的生活环境”。幼儿通过讨论反思自己原有的想象,并把在绘本阅读、现实生活中获得一些经验迁移运用到图画书情节的创编中。幼儿将对小鱼生活环境的认知、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辩证地获得了新的经验;同时让自己创编的情节更加合理,这也是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
五、艺术加工再完善
幼儿创编出故事情节后,还需将情节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和幼儿一起将他们绘画的画面进行筛选、整理和排序,让故事情节充满了转折和惊喜,形成了初期的故事情节。
在形成初期的故事情节后,幼儿要制作一本完整的图画书,还需要最后的艺术加工。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一本完整的图画书需要有封面、作者、环衬、内页、封底等(见组图5)。幼儿用贴合图画书主题的美术表现形式,用湿刷底色与剪贴的方法制作图画书。幼儿还结合画面,增加了结构工整的绘本语言,添加了象声词。比如,“三角鱼游呀游,遇到了海带。吸溜吸溜,海带真好吃。海带鱼扭呀扭……”由此,幼儿自制的闪电鱼形象越来越生动,阅读起来也更有趣味性和节奏感。
分析:幼儿自制图画书是早期阅读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综合性延伸活动,展现了幼儿在语言阅读、图画理解、美术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体验,模仿图画书的形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制图画书从各个角度诠释着幼儿的心理,蕴含着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能让幼儿获得成长的能力和内心的满足。
六、我们的反思和成长
总之,幼儿自制图画书的过程是幼儿自我成长的过程,他们有对美的感受、生活的表达,也有思维的提升、美术的创造……同时,这也是教师有所收获的过程,提升了教师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把握,对幼儿的兴趣点有更加敏锐的感知,从而成为推动幼儿活动的有效支撑。
一、大胆画出“心中之想”
“这些鱼有很多颜色,真好看。”“这本书里还有一条大鲨鱼呢。”“我家也有这本书,这条彩虹鱼的鳞片会闪光,我很喜欢。”幼儿边阅读边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画面。
“我要把它画下来。”涵涵说着就动笔画起来。涵涵的举动一下子吸引了小伙伴们,他们纷纷拿出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绘本角色(见图1)。彩虹鱼、鲨鱼、三角鱼、泡泡鱼、小黑鱼……一个个色彩鲜明、形状各异的小鱼跃然纸上(见组图2)。
分析: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鱼绘本进行阅读,对绘本中多种多样的鱼产生了兴趣,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喜欢的角色、感兴趣的情节。绘画是最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幼儿可以通过绘画自由记录对绘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阅读、绘画、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幼儿的阅读、理解、表达以及美术表现能力等得到了发展。
二、七嘴八舌说“线索”
随着幼儿笔下的小鱼形象越来越多,画面的情节也越来越有趣。渐渐地,他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编一本属于自己的图画书。可是创编图画书需要统一的角色,而幼儿图画记录中的角色形象非常多,应该选择哪一个角色作为集体自创图画书的主角呢?幼儿展开了讨论:“闪电鱼很神奇,我们就画闪电鱼的故事吧。”“我觉得鲨鱼很凶猛,我们就画一本鲨鱼书。”“我喜欢彩虹鱼,我们画彩虹鱼的书。”……
创作还没开始,幼儿就在确定角色上出现了分歧,这可怎么办!“我们来投票决定吧。”晨晨想出一个不错的主意。投票能够公平而又快速地统一意见,大家同意了这个办法。最终,幼儿通过投票选择了绘本《闪电鱼尼克》中的三角鱼尼克作为后续自创图画书的主角。
有了角色就需要情节,那么情节来源于哪里?幼儿对绘本中“闪电鱼尼克不断地变形,变成另外一种鱼”的情节非常感兴趣。他们都说:“我们创编一本《会变形的鱼》吧。”于是,图画书的情节就产生了。
分析:在选择角色、确定情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尊重幼儿的想法,并鼓励他们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幼儿的第一步。
三、再次阅读获灵感
图画书创编开始啦,但创编的图画书不能完全复制《闪电鱼尼克》的画面情节,这就需要幼儿有更多的创意空间和想象表达。那么,怎样帮助幼儿展开想象,创编新的画面情节? 我通过问题引导幼儿:“如果你是尼克,你想让自己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带着问题,幼儿走进绘本阅读区,在绘本资源中寻找类似的情节——鱼可以怎么变形。
“哈哈,真有趣。”“我猜到了,盒子和轮子撞在一起会变成火车。”……幼儿发现了一本很有趣的绘本《跑跑镇》,在这本书里,生活中原本熟悉的东西撞到一起会变成全新的事物。比如,荷叶和拐杖碰撞在一起变成了雨伞,小猫和小鸟碰撞在一起变成了猫头鹰。新奇有趣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他们一边翻看,一边热烈地交流、讨论着。“你猜,三角鱼如果撞到西瓜会变成什么?”“西瓜鱼呗。” “那兔子和三角鱼撞到一起,会变成有兔子耳朵的鱼吧。”“哈哈,有兔子耳朵的鱼,真搞笑。”绘本《跑跑镇》中有趣的情节点燃了幼儿的创作灵感。于是,他们采用尼克三角鱼的形象,借鉴《跑跑镇》的情节,开始了创编图画书的草图。
幼儿发挥想象,画出了很多有趣的形象:三角鱼遇到了西瓜,真的变成了有西瓜尾巴的小鱼;三角鱼遇到了足球,变成了圆圆的足球鱼(见组图3)……幼兒创编出来的情节有趣且富有创意。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心理品质”。幼儿自制图画书的过程正是幼儿展开想象力、自由表达想象的过程。当然,幼儿能够充分、自由地展开想象,离不开教师的支架作用。一个聚焦提问“你能想到的有趣的样子是什么”,让幼儿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创作、想象、阅读、再创作的循环往复中,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阅读力等在不断提升。
四、讨论之中“变”情节
幼儿创编的情节非常有趣且充满创意,体现了童真和童趣。但不难发现,幼儿对小鱼真实生活环境的表现是缺乏的。那么,如何带着合理的想象创作呢?
我们就此展开了讨论:海洋里到底有什么?三角鱼真的会遇到西瓜、足球吗?幼儿纷纷发表意见:“是的,海底没这些东西。”“海洋里只有海带、珊瑚和贝壳。”“就是的,我去海洋馆看过,而且小鱼也不吃西瓜呀。”……在争论声中,幼儿开始重新思考画面的合理性,逐渐萌发出新的创作思路。
幼儿进入了第二次创作,此时,他们创作出来的情节就变成了“三角鱼遇到了海带,变成海带鱼”“三角鱼遇到海星,变成海星鱼”“三角鱼遇到珊瑚,变成珊瑚鱼”(见组图4)……情节合理、丰富、有趣味。
分析:自制图画书的画面需要有想象、创造,但科学性、合理性不可或缺。再次的师幼讨论是教师给予幼儿的第二个支架,抛出问题,聚焦“小鱼的生活环境”。幼儿通过讨论反思自己原有的想象,并把在绘本阅读、现实生活中获得一些经验迁移运用到图画书情节的创编中。幼儿将对小鱼生活环境的认知、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辩证地获得了新的经验;同时让自己创编的情节更加合理,这也是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
五、艺术加工再完善
幼儿创编出故事情节后,还需将情节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和幼儿一起将他们绘画的画面进行筛选、整理和排序,让故事情节充满了转折和惊喜,形成了初期的故事情节。
在形成初期的故事情节后,幼儿要制作一本完整的图画书,还需要最后的艺术加工。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一本完整的图画书需要有封面、作者、环衬、内页、封底等(见组图5)。幼儿用贴合图画书主题的美术表现形式,用湿刷底色与剪贴的方法制作图画书。幼儿还结合画面,增加了结构工整的绘本语言,添加了象声词。比如,“三角鱼游呀游,遇到了海带。吸溜吸溜,海带真好吃。海带鱼扭呀扭……”由此,幼儿自制的闪电鱼形象越来越生动,阅读起来也更有趣味性和节奏感。
分析:幼儿自制图画书是早期阅读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综合性延伸活动,展现了幼儿在语言阅读、图画理解、美术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体验,模仿图画书的形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制图画书从各个角度诠释着幼儿的心理,蕴含着幼儿的想法和思维方式,能让幼儿获得成长的能力和内心的满足。
六、我们的反思和成长
总之,幼儿自制图画书的过程是幼儿自我成长的过程,他们有对美的感受、生活的表达,也有思维的提升、美术的创造……同时,这也是教师有所收获的过程,提升了教师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把握,对幼儿的兴趣点有更加敏锐的感知,从而成为推动幼儿活动的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