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课时是给定的,如果照本宣科,不知调整,不解学情,就可能教得费劲,学得无趣,事倍而功半,教学效果低下自然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新课程理念提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用教材,更要突破教材、超越教材,本着让学生学会操作、学会思想的原则教学,条条大路通罗马。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更要从思想方法角度出发,从更高层面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一、学习理论,找思想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编者出于系统性考虑,许多理论性资料罗列得很全,教师要认真阅读,不认真阅读不足以知其源,不可能走向拓宽,也不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但学生是不需要系统掌握的,对他们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引领、技术的渗透,所以对待理论的学习,从知识层面来说,只要知其要点和大概即可,不要像学习语文那样逐词逐句地揣摩记忆。每门学科、每个章节自有其本身的特点,按规律办事,不违天、不逆人,才能把事办好,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学得轻松。
打开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我们发现里面纯理论的内容很多,如《信息与信息技术》重点讲了什么叫信息,信息编码的一些知识,可以想见,这更多的是专业人才的事情,我们要了解的是其中的部分原理,要从中学会一种思想:这些人为什么想这样设计,他们的视角与我有什么不一样。《有效获取信息》概念化地讲了获取信息的途径,而这些知识是要在后来的实践中一一操作的,知与不知也无大碍,如果学了,则后面再来看这一部分更有总结意义。《管理计算机》这一章节,教师很有必要看一看、练一练,因为这一部分在教的过程中,在管理电脑的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微机教师不能电脑一出故障就打电话叫专业人士上门调试和修理。
但学生面对《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可以快速推进或者跳过的,这部分内容在后面的学习中可随时穿插一二。笔者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这两个单元时,先让学生自己看一下找出问题,然后对一些对后面有直接影响的问题做解答,有些太过专业又不影响后续学习的内容笔者是放过的。为了让操作能力和应试能力相融合,笔者为这两个单元设计了一些判断题、选择题,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重点强化,通过这样的训练后,一二单元的内容轻松带过,学生学得不累、考得不差。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多不如思想对,思想方法正确才能畅通学下去,不怕你不知,就怕不问或不会问,你能问出来的,网络高手几乎没有解不出的,因为,提问的毕竟是初中生,有的教师专业技术是一流的,他们自恃技术,味比谁足,脑比谁僵,教出来的学生专业术语比谁都多,但见疑会思的品质未必如别人高明。“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思卡尔)从理论学习中学会思想,让学生自悟自得,比之记得头头是道,想得八面不到一边倒的,真的要自豪百倍。
以上旨在强调对于理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思维方向的引导,多从大处着眼,不拘泥于小节,要让学生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高屋建瓴地认识信息技术,从中感悟人类的思想路径方向,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才能走出教材的小天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做出大文章。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不会陷入无端的迷茫中,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学习技术,找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个技术活,不教技术便会失去课旨,学习信息技术重在方法的引导,得其法才能入其门,而后精其技。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也不是初识,教师找方法,不仅要找信息技术本身的方法,更要找教学法子,要了解学生哪些已知、哪些未知,完全可以用学生教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水平相近,有时比之教师的教,更有默契。对学生已知的部分,教师要大胆地放过,不做无用功,对学生不了解、掌握不实的地方要强化训练,要让学生真的学得一技,学以致用。
如教学《数据统计与分析》之前,笔者从一所重点中学定向招生一事入手,让学生课前先尝试解一个学校当时面临的真问题:县重点高中,在某校初三年级定向招生150人,中考时达录取线的有400人,问如何解决?(预设:排名次,谁在先,谁先上,前150名的入选)可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前200名中有100个分数是一样的,这又怎么办呢?上级要求一小时之内定出人选,还要保证有说服力,如果把这个任务给你做,那么你会如何操作?
其实问题的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是考查每个人的思维方向和其独特性和快捷性,有的学生说综合平时成绩,有的说把这些学生拉来排队面试,以主考官说了算,也有人向往年招生办公室主任征询意见,也有埋头苦算的,有的同学想到我是一个计算机老师,便从《数据统计与分析》中找答案。最后获胜的首推问去年主考官的学生,比较合理;其次,部分学生从《数据统计与分析》中找来的答案,用电子表排序,前200名中有100个分数是一样的时候,再按优先权排列,如以数学成绩优先,同样分数的同学数学成绩高的自然排在前面。如果仍有并列,则再综合考虑其他科目的优先选择。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从实际生活切入,拉近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将学生引入技术学习的殿堂,更可贵的是,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和分析,突破传统死搬硬套、不顾实际的消极思想,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科学合理的分析实际问题的思维。可以预见,这样的教学必有举一隅以三隅反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科学遴选教学内容,契合学生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优化,选择性地教与学,注重开发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将学和用充分结合,从大处着眼,学生才会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所收获。
一、学习理论,找思想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编者出于系统性考虑,许多理论性资料罗列得很全,教师要认真阅读,不认真阅读不足以知其源,不可能走向拓宽,也不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但学生是不需要系统掌握的,对他们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引领、技术的渗透,所以对待理论的学习,从知识层面来说,只要知其要点和大概即可,不要像学习语文那样逐词逐句地揣摩记忆。每门学科、每个章节自有其本身的特点,按规律办事,不违天、不逆人,才能把事办好,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学得轻松。
打开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我们发现里面纯理论的内容很多,如《信息与信息技术》重点讲了什么叫信息,信息编码的一些知识,可以想见,这更多的是专业人才的事情,我们要了解的是其中的部分原理,要从中学会一种思想:这些人为什么想这样设计,他们的视角与我有什么不一样。《有效获取信息》概念化地讲了获取信息的途径,而这些知识是要在后来的实践中一一操作的,知与不知也无大碍,如果学了,则后面再来看这一部分更有总结意义。《管理计算机》这一章节,教师很有必要看一看、练一练,因为这一部分在教的过程中,在管理电脑的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微机教师不能电脑一出故障就打电话叫专业人士上门调试和修理。
但学生面对《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是可以快速推进或者跳过的,这部分内容在后面的学习中可随时穿插一二。笔者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这两个单元时,先让学生自己看一下找出问题,然后对一些对后面有直接影响的问题做解答,有些太过专业又不影响后续学习的内容笔者是放过的。为了让操作能力和应试能力相融合,笔者为这两个单元设计了一些判断题、选择题,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重点强化,通过这样的训练后,一二单元的内容轻松带过,学生学得不累、考得不差。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多不如思想对,思想方法正确才能畅通学下去,不怕你不知,就怕不问或不会问,你能问出来的,网络高手几乎没有解不出的,因为,提问的毕竟是初中生,有的教师专业技术是一流的,他们自恃技术,味比谁足,脑比谁僵,教出来的学生专业术语比谁都多,但见疑会思的品质未必如别人高明。“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思卡尔)从理论学习中学会思想,让学生自悟自得,比之记得头头是道,想得八面不到一边倒的,真的要自豪百倍。
以上旨在强调对于理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思维方向的引导,多从大处着眼,不拘泥于小节,要让学生站在更高的思想高度,高屋建瓴地认识信息技术,从中感悟人类的思想路径方向,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才能走出教材的小天地,拓宽自己的视野,做出大文章。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不会陷入无端的迷茫中,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学习技术,找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个技术活,不教技术便会失去课旨,学习信息技术重在方法的引导,得其法才能入其门,而后精其技。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对信息技术也不是初识,教师找方法,不仅要找信息技术本身的方法,更要找教学法子,要了解学生哪些已知、哪些未知,完全可以用学生教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水平相近,有时比之教师的教,更有默契。对学生已知的部分,教师要大胆地放过,不做无用功,对学生不了解、掌握不实的地方要强化训练,要让学生真的学得一技,学以致用。
如教学《数据统计与分析》之前,笔者从一所重点中学定向招生一事入手,让学生课前先尝试解一个学校当时面临的真问题:县重点高中,在某校初三年级定向招生150人,中考时达录取线的有400人,问如何解决?(预设:排名次,谁在先,谁先上,前150名的入选)可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前200名中有100个分数是一样的,这又怎么办呢?上级要求一小时之内定出人选,还要保证有说服力,如果把这个任务给你做,那么你会如何操作?
其实问题的本身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是考查每个人的思维方向和其独特性和快捷性,有的学生说综合平时成绩,有的说把这些学生拉来排队面试,以主考官说了算,也有人向往年招生办公室主任征询意见,也有埋头苦算的,有的同学想到我是一个计算机老师,便从《数据统计与分析》中找答案。最后获胜的首推问去年主考官的学生,比较合理;其次,部分学生从《数据统计与分析》中找来的答案,用电子表排序,前200名中有100个分数是一样的时候,再按优先权排列,如以数学成绩优先,同样分数的同学数学成绩高的自然排在前面。如果仍有并列,则再综合考虑其他科目的优先选择。
在这个案例中,教者从实际生活切入,拉近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联,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将学生引入技术学习的殿堂,更可贵的是,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和分析,突破传统死搬硬套、不顾实际的消极思想,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科学合理的分析实际问题的思维。可以预见,这样的教学必有举一隅以三隅反的效果。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科学遴选教学内容,契合学生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优化,选择性地教与学,注重开发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将学和用充分结合,从大处着眼,学生才会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