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中学生写作素材匮乏,语言干瘪,思维僵化等诸多弊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现就初中生记叙、说明能力的多维培养训练,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路,展现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们交流。
关键词:初中生;记叙;说明;培养
1 拓宽训练时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习作是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限制,决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平时有感触时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对素材进行加工和提炼。在训练空间上,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渠道。
1.1 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提供时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明文写作是个难点,而用此法明显事半功倍。在教《核舟记》时,我讲课前让学生根据内容绘制核舟草图,课堂评出佳作,并让学生用语言加以说明。这实际是对学生将画面与习作相结合的再创造训练,继而再找一艺术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描绘下来,这样学生感到说明文并不难写。八年级教材安排了不少说明文,不妨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如学了《苏州园林》,组织学生游竹湖园(本地一个公园),并事先为学生投影全园图景,最后让他们把这一现代园林用文字展现出来。此外,表演也是此阶段学生的天性,教材中有不少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的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1.2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1)情节扩展式。如《华南虎》中有这样一个情景:笼中被锯去趾爪的华南虎在水泥墙上划出血迹斑斑的沟壑。教学时启发学生推想华南虎此举的内心活动,并把它扩展成一段内容具体的文字。(2)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皇帝的新装》一课结尾,让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的故事。(3)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可改变人称、顺序、体裁等。(4)相关迁移式。即抓住课文原型特征,调动学生已有的储备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带相关或相似性的乙上来,如学了《敬畏生命》后写《认识生命》。
2 强化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具有3个特性:就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灵活性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作文教学中应据这3个特性来安排系统的习作训练。
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1)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大致可分为:①同一题材多角度选材;②同一中心多种选材;③同一材料多种立意;④同一材料多种体裁。(2)启发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批判性”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
从选材来看,反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母校》,中心是要求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只写校园景色美、好人好事、教师工作认真等,但如果写简陋的教学设施,使之与教师的工作热情相当高形成对比,中心则更为突出。
从立意来看,通过审美立意的选择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如写《生日》,学生往往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缺乏立意“美”,教师引导学生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从而凸显我的愉悦、家庭的其乐融融、社会的和谐,这样,则主题要深刻的多,意境则高美的多。
3 构建新的训练体系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的发展,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体系,其结构为:营造气氛,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3.1 营造气氛,诱发创新热情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3.2 放胆表达,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字数,让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鼓励学生放胆表达,并不是说可以不要老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强调在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时,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完成初稿以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3.3 交流合作,激活创新的火花
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创新的火花。合作的方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其成员的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在初稿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互评互改。
3.4 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机制
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情绪低落,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会产生一种“无能”感,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但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会使人重新估价自己的能力与信心,情绪状态上升,大脑活动水平就会提高,从而促使自己更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错法”为“评优法”,其实质就是激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产生自信,其创新能力才得到充分的发展。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
以上是本人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的一点尝试,当然方式方法不尽这些,但我相信通过以上方式方法的实践运用,学生的记叙、说明能力将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初中生;记叙;说明;培养
1 拓宽训练时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习作是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限制,决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平时有感触时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对素材进行加工和提炼。在训练空间上,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渠道。
1.1 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提供时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明文写作是个难点,而用此法明显事半功倍。在教《核舟记》时,我讲课前让学生根据内容绘制核舟草图,课堂评出佳作,并让学生用语言加以说明。这实际是对学生将画面与习作相结合的再创造训练,继而再找一艺术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后描绘下来,这样学生感到说明文并不难写。八年级教材安排了不少说明文,不妨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如学了《苏州园林》,组织学生游竹湖园(本地一个公园),并事先为学生投影全园图景,最后让他们把这一现代园林用文字展现出来。此外,表演也是此阶段学生的天性,教材中有不少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的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1.2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1)情节扩展式。如《华南虎》中有这样一个情景:笼中被锯去趾爪的华南虎在水泥墙上划出血迹斑斑的沟壑。教学时启发学生推想华南虎此举的内心活动,并把它扩展成一段内容具体的文字。(2)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皇帝的新装》一课结尾,让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的故事。(3)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可改变人称、顺序、体裁等。(4)相关迁移式。即抓住课文原型特征,调动学生已有的储备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带相关或相似性的乙上来,如学了《敬畏生命》后写《认识生命》。
2 强化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具有3个特性:就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灵活性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作文教学中应据这3个特性来安排系统的习作训练。
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1)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大致可分为:①同一题材多角度选材;②同一中心多种选材;③同一材料多种立意;④同一材料多种体裁。(2)启发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批判性”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
从选材来看,反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母校》,中心是要求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只写校园景色美、好人好事、教师工作认真等,但如果写简陋的教学设施,使之与教师的工作热情相当高形成对比,中心则更为突出。
从立意来看,通过审美立意的选择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如写《生日》,学生往往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缺乏立意“美”,教师引导学生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从而凸显我的愉悦、家庭的其乐融融、社会的和谐,这样,则主题要深刻的多,意境则高美的多。
3 构建新的训练体系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的发展,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体系,其结构为:营造气氛,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3.1 营造气氛,诱发创新热情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3.2 放胆表达,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字数,让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被最大限度的激发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鼓励学生放胆表达,并不是说可以不要老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强调在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时,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完成初稿以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3.3 交流合作,激活创新的火花
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创新的火花。合作的方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其成员的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在初稿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互评互改。
3.4 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机制
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情绪低落,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会产生一种“无能”感,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但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会使人重新估价自己的能力与信心,情绪状态上升,大脑活动水平就会提高,从而促使自己更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错法”为“评优法”,其实质就是激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进而产生自信,其创新能力才得到充分的发展。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
以上是本人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上的一点尝试,当然方式方法不尽这些,但我相信通过以上方式方法的实践运用,学生的记叙、说明能力将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学生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