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立三本院校“高等数学”学习现状及教学方法的探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数学的学习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特别是独立三本院校的学生)而言,一直都贴着一个“难”,其学习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尝试着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困境的分析入手来探究高等数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常数项级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来展示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等数学;学习困境;教学对策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15A110027)
  一、学习现状及困境分析
  现如今,“高等数学”已经是各个大学几乎各个专业的公共必修课,而“高等数学”的学习也是大部分学生一直面临的一个难题.现以独立三本院校生为例来窥探一下“高等数学”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困境.
  通过问卷及谈话了解到本校大部分学生感觉数学难学,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递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突出因素主要有两点.
  (一)基础差、底子薄
  独立三本院校的学生入校时成绩就低于一本、二本(特别是文科专业),数学基础弱,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得当,在心理上对学数学没有优越感,没有自信心.
  下面是在开学初对经济类专业大一两个班做的一次问卷调查,其问卷(多选题)结果如下.
  1.你认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用吗?
  A.非常有用(80%)
  B.有用(20%)
  C.无(0%)
  2.你认为数学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吗?
  A.能(90%)
  B.很少(10%)
  C.不能(0%)
  3.你认为数学对专业学习有影响吗?
  A.有(90%)
  B.很少(10%)
  C.没有(0%)
  4.你的数学基础如何?
  A.好(10%)B.一般(40%)
  C.差(50%)
  5.你对数学感兴趣吗?
  A.有(10%)
  B.一般(50%)
  C.无(40%)
  6.你每周给数学多少时间?
  A.除上课外多练习(50%)
  B.除上课外少练习(40%)
  C.仅上课和做作业(10%)
  7.你认为学好数学与哪些有关?
  A.兴趣(80%)
  B.基础和方法(80%)
  C.教师讲授(50%)
  D.勤奋和态度(50%)
  8.你期待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A.幽默风趣(90%)
  B.有多媒体(30%)
  C.多讲习题(30%)
  D.无关(30%)
  问卷(百分比表示学生赞成的比例)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看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是很多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奈乎基础差,从心理上就畏惧甚至抵触数学;很多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方式还是有所期待的,生动有趣的讲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是一种促进.
  (二)认识不清,意志力、自学能力差
  进入大学后学生失去了高中时的严格管束,并且活动也增多,使得自制力本身就不高的他们淡化了学习,把精力更多地用在了课外活动上或自身的其他兴趣上,在他们心里普遍认为大学是锻炼能力的地方,学习倒成了次要的了.这是态度问题,也是认识问题,从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性和终身性趋势来讲,“高等数学”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终身接受学习的一个基础,“高等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疑应排在各基础学科的最前列.因此,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问题已成为实际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学好数学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而关于学生的因素到大学阶段,学生的内因已经基本定型,因此,对大学数学教学来说,最应关注的应该是外因,也就是如何通过教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产生“顿悟”.所以,在起始课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当然,对学生的引导不能仅仅是强制性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只有学得会,才会感兴趣,才会继续学.
  二、教学对策
  对于数学教学的改革,在教学领域内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話题,也曾有过探究式学习、问题式教学、数学史引入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教学策略,都可以为教师所用.那么统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环节来实施.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这是几乎所有概念教学的步骤,由于“高等数学”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用具体的实例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尤为重要.例子的选择尤为重要,不要太难,也不要过于简单,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
  如,“常数项级数的概念”的引入可以选择“芝诺悖论”和“龟兔赛跑”问题,从而引出无穷多个数相加的表达式,通过对无穷多个数相加的问题的分析引出级数的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二)问题探究,凸显概念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个递进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对一个个问题的分析中总结出级数定义及其敛散性定义.
  如,对于“常数项级数的概念”的教学可采用以下几个递进式问题.
  问题1:无穷多个数相加,“和”存在吗?例如,12 14 … 12n ….
  分析:通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来猜测这个表达式的和存在且是1.
  问题2:但是诗句毕竟是猜测,能否找到一个一般性的并且可以操作的方法呢?
  引导学生观察:
  S1=12,S2=12 14,S3=12 14 18,…,Sn=12 14 … 12n=1-12n.   当n→∞时可否用Sn的极限代表12 14 … 12n …的和?似乎也很合理,而且也有 limn→∞Sn=1,这正好验证了我们的推测.
  问题3:那么无穷多个数相加,“和”一定存在吗?又如,1-1 1-… (-1)n-1 ….
  分析:通过级数通项特点,对其加括号,得到如下不同的结论:
  (1)(1-1) (1-1)… (1-1) …=0?
  (2)1 (-1 1) (-1 1)… (-1 1) …=1?
  再分析S1=1,S2=1-1=0,S3=1-1 1=1,…,Sn=1,n为奇数;0,n为偶数.
  在分歧和困惑下引导学生总结:无穷多个数相加“和”不一定存在.接下来引出级数定义和级数的敛散性的定义并强调概念中的关键点.
  此后向学生揭示,前面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级数求“和”的问题.
  12 14 … 12n …,1-1 1-… (-1)n-1 …是两个常数项无穷级数,而级数的“和”是否存在的问题就是级数的敛散性的问题,通过级数的敛散性的定义可知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部分和的极限存在与否来解决.
  引导学生用级数的敛散性定义对以上两个例子进行解决,从而巩固学习本节的核心知识点.
  (三)注重应用,联系实际
  问题和实例的使用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概念引入,在应用中也要注重通过实例的分析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如,对常数项级数的定义及敛散性的定义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找一道应用题目,让学生体会到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提炼数学思想,感受数学魅力
  通过级数概念的学习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我们会感受到有限和无限的相互转化,这在实际生活中似乎不可能的问题,级数帮我们实现了.级数求和其实是把无限转化为了有限,即∑∞n=1un=limn→∞Sn=s,而反过来s=∑∞n=1un恰恰又是一个有限数进行一个无限表达.而这个双向转化正是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这里我们会感受到数学的强大,而且也会感觉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天天打交道.它虽然是用符号和数字表达,但如果读懂了它,也会让我们明白很多生活的道理,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即生活.
  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让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數学、谈论数学.
  当然,以上主要是对教学环节的一些努力,对于三本的学生,由于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原因,还有主观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的因素,所以,要想使学习效果更好的话,与学生的交流和对学生的辅导也是不可少的.通过辅导和交流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困境以便于找到更好的对策.
其他文献
【摘要】合并同类项是代数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问题及追问开展课堂活动,依次探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求值,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优化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维.  【关键词】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一、教材分析  此前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的运算,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同类项合并的生长点.一方面,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即合并同类项是把有理数的运算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数学教师应当与学生互动交流,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提问;课堂教学  一、通过数学实验设计,让学生产生质疑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有耐心和宽容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的地位,放心大胆地在课堂上向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能力;培养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目的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的提出,小学教学目标也相应地进行了改变.其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题目的解决能力成为教学目标的重点.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了专项的培养.故
【摘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强化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实现“知”中见“智”,然后分析教学设计的完善办法,实现“知”中养“智”,最后研究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知”中育“智”.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以“知”启“智”具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强化教育工作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初
【摘要】“四基”理论是“双基”理论的拓展与延伸,它体现了素质教育改革逐渐向学生实践能力、个性化发展的方向推进.为了让中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更多综合性能力,就要在“四基”理论的指引下,做好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本文从实践出发,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四基”理论;作业设计;策略  如果说“双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教育理念,那么“四基”就是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
【摘要】数学教育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是数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灵动课堂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分式的混合运算”一课的教学为例,体现灵动课堂的构建源于教学设计,显于师生交流,终于自主创新.  【关键词】灵动课堂;发展思维;混合运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化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数学知
【摘要】初中数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教师、家长对数学也极其重视,但常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數学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教师要积极主动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
近年来我国施行了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新形势下,传统教学中教师独占课堂的现象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开始使用问答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问学生作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升了教学质量.即使如此,课堂效率的提高依旧不明显,继而提出追问式教学.  一、故作不知,引出问题  此环节为导入环节,目的在于引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数学
【摘要】本文通过数学课堂的精彩描述,提出了課堂中应师生互动,教师应倾听学生的想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三角函数
【摘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认知的起点,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可以说没有了问题,也就没有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经历敢问、会问、善问的过程,实现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