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的课堂教学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才能达成语文学习高效的局面。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度参与学生的课外学习且注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小学语文教师拓展语文学习渠道可以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游戏、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相关积累等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学习;课外学习;拓展;渠道;策略
勿庸讳言,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这个主阵地上,教师与学生分别关于教与学的行为决定了课堂的质量与效果。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所以说,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教师的素质)如何而定。
语文学习是特别讲求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相结合的,小学语文更是如此。片面地强调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都是很难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水平的做法。因为课内学习虽然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而使得学习的效果明显,但终归是学习的内容有限。另一方面,课外学习可以由着学生的兴趣来且内容宽泛却是有着选择不易、理解有障的难处。所以说,课内学习是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因为这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只有这二者结合得好了才能真正形成“大语文”的学习背景。
课内学习当然是需要教师的参与的。那么,是不是课外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呢?其实,学生的课外学习是需要教师深度参与且要注意引导策略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可以想象,要求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是多么的难。而如果我们变换一下课堂教学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去体验、感受,他们该是多么快乐呀。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有着曲折动人的情节,人物思想性格也是各具特色,是很适合演出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编织、人物思想性格的演绎甚至是环境背景的布置来表现主题的话,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是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好得多。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诸如游戏、演出等学习的方式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做中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
比如在教学《半截蜡烛》的时候,我就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没有象往常那样教读课文,而是安排班上的学生们自行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表现出来。为了检验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表演的天赋,我甚至把所有表演的事宜都交给了同学自己,包括背景的设置、角色的分工、台词的改动、服装的选用和彩排等我都是不闻不问的。到了表演的那天,我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等着看同学们的笑话。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奉献给我的是一场精彩无比的演出。因为他们精彩的演出我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在那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问全班的同学们:“一个学期以来,是哪节语文课最让你们印象深刻呢?”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半截蜡烛》”!
二、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综合探究
21世纪的今天,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拓展学习的外延。这一点在小学语文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来看,其中有许多篇目是很注重把课本知识与广阔的社会人生相结合,是需要对学习内容做更多的迁延的。从课程编排的目的来看,我们不难体察到课程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到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综合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很受小学生的欢迎的。因为这是真正让他们在不唯书、不唯上的背景下的独立探究,是充分尊重他们的。所以,可以想见,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比如在教学《赵州桥》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在总结赵州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对我们所居住的县城的几座桥梁进行探究。要求他们尽量地搜集资料、采集图片并于一周后的专题汇报课上作展示、解说。一周后,专题汇报课如期举行。课上,同学们所掌握的资料之齐全实在是让我大吃一惊。看着同学们就某座桥梁做介绍时的从容自如,如数家珍,我简直要怀疑他们其实就是地方桥梁专家。事后,我才得知,其实这项任务是很多家长和同学们多方努力,共同完成的。
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相关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年)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坚决抛弃“书本至上”、“考试至上”的思想,更多地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尽量地对课程内容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课内学习是内涵,课外学习是外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满足于学习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很好地结合起来。从学习的地位来说,课内学习是基础,课外学习是巩固、提高,二者都是不可偏废的。而从学习最终的目的来说,课外学习甚至是终极目标。南宋大诗人陆游说:“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之前,我就布置同学们去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小朋友热爱祖国的英雄事迹在课前做交流。课前交流的时候,同学们搜集到的小英雄爱国的事迹之多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通过这样的课前交流,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也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感情蓄势。所以,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同学们对小英雄雨来的高贵的思想品格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课内的学习是一种范例的学习,它更强调的是方法与技巧的学习。而课外的学习是在课内学习基础上的学习,它要解决的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定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应该积极拓展小学语文学习的渠道,寻求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更佳结合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游利英 环境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浅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
2、卢碧云 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有效进行综合性学习 小学时代 2011年
3、杜梅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有效途径探究 陕西教育 2013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学习;课外学习;拓展;渠道;策略
勿庸讳言,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阵地。在这个主阵地上,教师与学生分别关于教与学的行为决定了课堂的质量与效果。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所以说,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要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教师的素质)如何而定。
语文学习是特别讲求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相结合的,小学语文更是如此。片面地强调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都是很难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水平的做法。因为课内学习虽然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而使得学习的效果明显,但终归是学习的内容有限。另一方面,课外学习可以由着学生的兴趣来且内容宽泛却是有着选择不易、理解有障的难处。所以说,课内学习是要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因为这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只有这二者结合得好了才能真正形成“大语文”的学习背景。
课内学习当然是需要教师的参与的。那么,是不是课外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呢?其实,学生的课外学习是需要教师深度参与且要注意引导策略的。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可以想象,要求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是多么的难。而如果我们变换一下课堂教学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去体验、感受,他们该是多么快乐呀。与此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有着曲折动人的情节,人物思想性格也是各具特色,是很适合演出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编织、人物思想性格的演绎甚至是环境背景的布置来表现主题的话,那么学习的效果肯定是要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好得多。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诸如游戏、演出等学习的方式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做中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
比如在教学《半截蜡烛》的时候,我就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没有象往常那样教读课文,而是安排班上的学生们自行阅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他们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表现出来。为了检验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表演的天赋,我甚至把所有表演的事宜都交给了同学自己,包括背景的设置、角色的分工、台词的改动、服装的选用和彩排等我都是不闻不问的。到了表演的那天,我安静地坐在教室的角落,等着看同学们的笑话。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奉献给我的是一场精彩无比的演出。因为他们精彩的演出我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在那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问全班的同学们:“一个学期以来,是哪节语文课最让你们印象深刻呢?”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半截蜡烛》”!
二、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综合探究
21世纪的今天,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拓展学习的外延。这一点在小学语文学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来看,其中有许多篇目是很注重把课本知识与广阔的社会人生相结合,是需要对学习内容做更多的迁延的。从课程编排的目的来看,我们不难体察到课程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到广阔的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掌握第一手资料。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综合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很受小学生的欢迎的。因为这是真正让他们在不唯书、不唯上的背景下的独立探究,是充分尊重他们的。所以,可以想见,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比如在教学《赵州桥》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在总结赵州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三个特点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对我们所居住的县城的几座桥梁进行探究。要求他们尽量地搜集资料、采集图片并于一周后的专题汇报课上作展示、解说。一周后,专题汇报课如期举行。课上,同学们所掌握的资料之齐全实在是让我大吃一惊。看着同学们就某座桥梁做介绍时的从容自如,如数家珍,我简直要怀疑他们其实就是地方桥梁专家。事后,我才得知,其实这项任务是很多家长和同学们多方努力,共同完成的。
三、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相关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年)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坚决抛弃“书本至上”、“考试至上”的思想,更多地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尽量地对课程内容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课内学习是内涵,课外学习是外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仅仅满足于学习的内涵是远远不够的。正确的做法是把学习的内涵与外延很好地结合起来。从学习的地位来说,课内学习是基础,课外学习是巩固、提高,二者都是不可偏废的。而从学习最终的目的来说,课外学习甚至是终极目标。南宋大诗人陆游说:“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说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之前,我就布置同学们去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小朋友热爱祖国的英雄事迹在课前做交流。课前交流的时候,同学们搜集到的小英雄爱国的事迹之多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通过这样的课前交流,同学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爱国精神的洗礼,也为课文的学习做了充分的感情蓄势。所以,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同学们对小英雄雨来的高贵的思想品格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课内的学习是一种范例的学习,它更强调的是方法与技巧的学习。而课外的学习是在课内学习基础上的学习,它要解决的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所以说,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定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应该积极拓展小学语文学习的渠道,寻求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更佳结合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游利英 环境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浅论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
2、卢碧云 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有效进行综合性学习 小学时代 2011年
3、杜梅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有效途径探究 陕西教育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