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词教学须有“画”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词教学须有“画”,就是指根据诗歌注重意象设置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古诗词中“赏画”“绘画”“写画”,让学生走进诗中画,描绘画中诗,品味诗中美,从画中悟出诗的神韵,从诗中品出画的意境,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而我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在浩瀚如烟的文学长河中,古诗就如璀璨的明珠,传承着华夏儿女的血脉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
  近年来,随着语文教材中传统诗文所占篇幅的大幅提高,古诗词的教学也日益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古诗词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学,其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品味诗中的美。而这一切又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如果一味地进行理性分析,很难让学生真正领会诗词中的美。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诗词注重意象经营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入情入境,为深入理解和赏析古典诗词搭好桥、铺好路。
  一、“赏画”品诗美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但是很多教师却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古典诗词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因为古典诗词本身含蓄而富有韵味,用有限的语言是难以表述诗歌的意境美和独特韵味的,学生也就很难真正领会诗歌的美。因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智,是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利条件。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来教学古诗词,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情境,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意境,理解作品的内涵,并进一步去品味诗词的“美”。
  在欣赏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之前,笔者用了一段根据诗歌改编的MTV作为导入,在这段MTV中,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根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谱成的动听的歌曲,还可以欣赏到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很快便被画面中的情景感染,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想要学习并探究这一首诗歌的热情,课堂的气氛也就变得活跃起来了。
  又比如在欣赏柳永的《雨霖铃》的意境和把握情感基调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Flash动画。在一幅幅流动的素淡的水墨画里,画面中的杨柳、长亭、暮霭、骤雨、残月、泪眼迷蒙离人……配合凄美、哀婉的洞箫声及朗诵者饱蘸深情的朗读,学生很快进入了词中所描绘的那个“冷落清秋节”的凄清孤寂的氛围中,如临其境地感受到词中缠绵、哀怨的离愁,真实地体会到了这首词的凄凉美。在接下来的赏析探究中,学生不仅频频迸出智慧的火花,而且对整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二、“绘画”悟诗韵
  我国的古典诗词非常注重“诗画结合”。“诗中有画”的例子很多,可谓俯拾皆是。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些诗句无一不是一幅引人向往的风景画。既然教师常常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从诗歌中悟出其中的意境来,那为何不让学生把他们从诗歌中悟出来的画面画下来呢?绘画也可以是语文学习方式的一种迁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简洁的笔画,让语言文字变成形象可感的画面。诗与画的结合,既能让学生动口,又能让学生动手把文中的内容通过笔尖描绘出来。新课标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与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通过学生的画,教师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歌意蕴的个性理解。因此,绘画可以作为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一种常用的手段。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歌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灵动……他的每一首山水田园诗,都堪称一幅将光与影、声与色、静与动错杂而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的水墨画——萧疏清淡而雅致。
  在《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王维写道:“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啊——水田漠漠,夏木阴阴,何其水润幽深;白鹭在飞,黄鹂声啭,又是何其有生气。学生在这样的想象与联想中,带着个人对诗美的理解,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把这样的一幅画描绘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比较。通过对学生画作中的色调、物象的安排等的分析,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情况,使得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沉闷的课堂变得活泼。课堂上,学生体会到自己绘画时的成就感和愉快感,并回味了诗词的深远意境和无穷韵味,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不正是这样吗?
  三、“写画”成美文
  古典诗词“简洁却不简单”。它是诗人在社会生活中选取最能激动其心志的某些生活片段,结合个人独特的感受,经过提炼加工,融入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换言之,古典诗词就是以最简短的形式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许多诗歌,尤其是一些山水田园诗,尽管寥寥数句,却是一篇篇精缩的美文,令人回味无穷。因而,在诗词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诗词意象的理解,将自己头脑中所形成的意境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意境的理解,從而达到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展开想象,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将诗歌改写成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于是,学生笔下一幅山乡傍晚秋色图缓缓展开:刚刚下过雨,山峦格外青翠,格外空灵。明月照着松林,一切都静悄悄的。仔细一听,泉流石上,潺潺有声。忽然间竹林作响,浣女笑语盈盈地归来了。莲花摇曳,渔舟轻盈地穿过……这样空灵的画面,这样优美的意境,谁能不被吸引着走入那样静谧的山间呢?这样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该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
  诗词是音画,是形象,是感情的艺术,是审美的欣赏。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这种美的熏陶时,应让他们放飞心灵的翅膀,让他们走进诗中画,描绘画中诗,品味诗中美,从画中悟出诗的神韵,从诗中品出画的意境,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这样,既能让诗词的教学充满活力,又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帮助学生将陈述性写作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的写作技能,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2016年秋季起使用的统编本语文教材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随文学习写作,并将三年写作训练系统化,这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基于学情,以统编本教材为平台,注重作文训练的系统化和梯度,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掌握写作技能。  【关键词】初中语文;统编本教材;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环境烘托、卒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多渗透一些写作技巧,并且多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怕写作文,甚至爱上写作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把握以下三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勤动笔,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互相学习。同时,应在把握以上三点的基础上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性,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
期刊
【摘 要】要学生进行绿色创作,写出健康的作文,有自己的体验和观点,首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在阅读中体会作品的真情。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在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生活化作文,应该从阅读开始,让阅读为生活化作文搭起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  【关键词】阅读;作文;生活化;写作教学  伟大的诗圣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期刊
【摘 要】“4+2”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等教学四环节和快乐课堂、赏识教学等教学两要求。文章从实施“4+2”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目的和宗旨、目标、具体措施等方面对“4+2”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细致的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模式;“4+2”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湛江市新一轮教改
期刊
【摘 要】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也是中高年级写作的重要铺垫,教师应给予重视。文章主要阐述了看图写话教学的四个策略:教会学生仔细看图、认真观察,掌握看图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图意,做到多维与定向相结合;引导学生围绕图画进行想象,做到开放性与合理性相结合;指导学生行文前进行选点立意,做到准确与巧妙相结合。希望文章中所提出的观点及做法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
期刊
【摘 要】小学三、四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对写作是否感兴趣、是否喜欢写作,关系到高年级写作教学的成败。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学生轻松迈入习作之门。具体来说,教师应从“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写作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积累感性材料”“巧用信息技术,降低写作难度”“妙用现代教育技术,体会写作乐趣”等方面入手,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习作教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小学阶段进行深度阅读的重要作用慢慢突显出来。深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习作等语文素养以及个人的思想修养。指导小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可以从制定阶段性读书计划、掌握阅读方法、读营养丰富的书籍、读作者的全套书籍、建立读书和知识的体系、带着批判性思维去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几大方面来着手。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深度阅读;指导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儿童的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导放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走进文本,感悟文本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生最终要独立,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着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写作素材缺乏,在写作的时候,容易出现词不达意、空洞无趣的现象。绘本教学恰好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的写作添砖加瓦。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如何通过绘本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让作文精彩起来。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绘本教学;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绘本”起源于西方,它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儿童文
期刊
【摘 要】学习语文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读的是原汁原味的文章,想的是依据文章而发的自身的提炼。在读和想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生本语文教学尊重和顺应儿童的天性,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快乐、素质、成绩三赢。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教学;教学策略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由教师的课堂转变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