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挖掘生命教育、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等观点。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当前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显得非常的片面化和简单化,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性。由于教学目标被教师过多地关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向传输课程,但是没有结合实际生活教授知识。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因此要将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思想境界上的升华。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很难有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学科成绩与实际行为不匹配,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不能用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出现学科成绩好、道德行为不良、法治意识薄弱的现象。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學方法的探究
(一)深入生命教学
教师要总结课程中涉及生命教学的内容并且将其进行合理化延伸,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生命。将热心奉献作为教学主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身体会,让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得更广泛,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命,更好地体验生命的价值,懂得如何爱惜生命,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尊重他人。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二)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课外活动要重点考虑,在课程创新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开展关于道德素养与法治课程活动为前提,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制定实践活动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师生可以很好地配合,让道德法治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提升。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虽然道德与法治教学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备考内容上都需要十分严谨,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严肃的氛围进行授课,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压力,与此同时,老师只是单一地进行传统式的教学,学生的互动性不高。所以学生会在课堂上形成只要听老师的课就好,不必参与到老师的教程中这样一种不好的上课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气氛死板,对学生的学习激发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相关的活动或者游戏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融入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四)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1.了解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情况,适当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主体,必然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学习也各有千秋。所以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对教师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老师需要在日常备课中,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来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2.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传播道德与法治知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灵活运行互联网相关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随着课程教学的开展,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公众号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浏览一些相关的网页。也可以让学生关注微博和网址,去发现一些实际案例,从而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互联网,要避免形式化和片面化。不能把相关的知识做成一个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就放任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也没有积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种方式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相反,教师在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时候,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和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大作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吉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9(2):206.
[2]姜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浅析[J].中华少年,2019(2):23.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当前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显得非常的片面化和简单化,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性。由于教学目标被教师过多地关注,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向传输课程,但是没有结合实际生活教授知识。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仅仅学习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因此要将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思想境界上的升华。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很难有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学科成绩与实际行为不匹配,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不能用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出现学科成绩好、道德行为不良、法治意识薄弱的现象。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學方法的探究
(一)深入生命教学
教师要总结课程中涉及生命教学的内容并且将其进行合理化延伸,让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生命。将热心奉献作为教学主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身体会,让道德与法治知识渗透得更广泛,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生命,更好地体验生命的价值,懂得如何爱惜生命,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尊重他人。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二)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课外活动要重点考虑,在课程创新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开展关于道德素养与法治课程活动为前提,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制定实践活动的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师生可以很好地配合,让道德法治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提升。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虽然道德与法治教学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备考内容上都需要十分严谨,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严肃的氛围进行授课,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压力,与此同时,老师只是单一地进行传统式的教学,学生的互动性不高。所以学生会在课堂上形成只要听老师的课就好,不必参与到老师的教程中这样一种不好的上课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气氛死板,对学生的学习激发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相关的活动或者游戏来进行讲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积极融入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四)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1.了解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情况,适当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主体,必然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学习也各有千秋。所以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同时,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对教师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老师需要在日常备课中,通过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来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可以使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2.灵活运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传播道德与法治知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师灵活运行互联网相关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随着课程教学的开展,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公众号去阅读一些相关的文章和浏览一些相关的网页。也可以让学生关注微博和网址,去发现一些实际案例,从而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互联网,要避免形式化和片面化。不能把相关的知识做成一个视频播放给学生,然后就放任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也没有积极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这种方式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相反,教师在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时候,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和互联网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大作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吉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9(2):206.
[2]姜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回归生活浅析[J].中华少年,20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