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的教育情怀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9671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家门口教书,可别给家里丢脸。”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华润小学教师王莉追溯起自己的教育情怀,首先想到的就是初为人师时,父亲说给她的这句话。
  生性好强的王莉那时想,身为人师,不仅不能给父母丢脸,还要给自己长脸才行。而等到在教育之路上有了更多的经历和思索后,才逐渐明白,一个教师的追求不单单是一份面子,更重要的是责任,是担当,是信念:“我要用教育去改变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
  初见王莉,一张精致的娃娃脸,寒暄时还有几分难以察觉的羞涩,很难把她同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新津县“王莉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这些头衔联系起来。当提起她的课堂、她的学生时,她便侃侃而谈,那份自信和潇洒,很快就感染了旁边每一个人。言谈间,王莉的教育情怀便渐渐清晰起来。
  山村孩子的“引路人”
  1998年的某一天,王莉发现教室里有两个位置空着。“怎么又是这两个人?”她嘀咕道。上完课,王莉来不及处理手边的杂事就跨出校门。两个小时后,王莉在距学校一公里多的农田边处找到正在草垛上玩耍的“这两个人”——她班上的学生黄杰和朱志钧。
  那一年,王莉18岁,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新津县黄渡乡,在成都偏远的牧马山腹地这所只有200余人的黄渡小学(现四川丰田希望小学)任教。到学校不久,王莉感受到了这里淡薄的学习气氛,并为此焦虑:“孩子们懵懵懂懂,成天打打闹闹,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经常迟到、旷课。”
  王莉把两个孩子领回学校,没有贸然责骂,而是问询:“为什么不来学校?”两个孩子深埋着头,什么也不说。下午放学,王莉带上黄杰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家访。


  一个多小时后,天快黑了,两人还在一片树林里疾步穿行,连连经过几个乱坟岗,风一吹有些瘆人。“老师,你怕吗?”黄杰自顾自地说道,“学校离家太远了,到了冬天,我天没亮打着火把去上学,还是常常赶不上早自习,迟到了老师会骂,同学要笑,我就不想上学了。”听着黄杰的话,王莉深受触动,她突然明白为什么每天早上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在上课很久后,才气喘吁吁地跑进学校,她感觉自己“对这些孩子了解得太不够”。
  听说“这是王老师”,黄杰的父母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学校老师竟然走这么远的山路来家访。王莉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不认识老师。以前老师从来不家访,他们也不到学校。”在王莉跟黄杰的父亲交流的时候,他家把家里仅有的一只下蛋的母鸡杀了,家访结束,两个家长说什么也要留王莉吃晚饭。
  “饭桌上就只有一盆鸡肉,里面没有佐料也没有菜。”多年以后,这个家庭的贫困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仍让王莉记忆颇深,她告诉记者,“从那盆鸡肉里面,我感受到了教育和教师对山区贫困家庭所承担的责任。”
  在那之后,王莉没有停止家访的脚步。常常是一放学,她就背上包往山里赶,几年里她走遍了黄渡乡的每一个生产队,那里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经常家访的小王老师”。王莉至今保留着家访的习惯。
  家访让王莉得以深入到一个个普通的家庭,走进家长和孩子的内心。她发现,很多孩子家里没有一张端正的书桌,没有一盏台灯、一本课外书。她记得,一位家长拉着她说:“只要孩子能够考上,我就是卖血也供他!”有一次她到一个李姓同学家家访,末了,孩子的父亲把她送出门,掏出一个红包塞给她。王莉坚决推掉:“不能让家访‘变味’。”而家长却坚持要“表示一点谢意”。两人推来推去半个多小时,最终家长尴尬地把红包收回了。“家长都迫切希望孩子成才,但并不清楚该做什么。”王莉说道,“我想和家长经常沟通,让他们多关心、多鼓励孩子。通过家校合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也正是家访让王莉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功能在当地人心中已被无限放大,教师正扮演着“引路人”“燃灯者”甚至“救世主”的角色,肩负着改变孩子人生,转变家庭命运的重任。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王莉渐渐形成的对教育的理解,成为她教育情怀的底色。
  “良心事业”更需要自我成长
  “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如果仅仅把这句话解释为“老师要爱护学生”,那么王莉或许永远只能是一名“普通的好老师”,绝不可能迅速成长为后来的教学能手。在王莉看来,教育的良心,在于教师不断地追求专业成长和自我超越,能够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
  从教伊始,王莉就不断钻研教学,而这个过程中她面临的最大敌人,是封闭的环境。
  王莉当年就是在黄渡小学毕业的,那儿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她过去的老师。王莉首先从身边学起,但聪慧的她很快发现,农村老师由于长时间在一个狭小空间里,产生了职业倦怠,教学技巧陈旧。于是,王莉又将目光投向书本。


  “那会儿农村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正好有时间静下来阅读。”王莉告诉记者,在黄渡那几年,她曾反复读过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卢梭的《爱弥儿》、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等著作。“阅读的过程也是自我反省和开阔思维的过程,阅读和思考的时候,脑袋里总不时地冒出一些‘点子’,我就把它们运用到教学和管理中。”王莉说道。广泛涉猎,在经典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这可能也是同行总叹服王莉“点子”很多的原因之一。
  身处农村学校,与外面同行交流并不多,而出去赛课可谓难得的交流机会。“从那时起,我就‘有赛必参加’。”一方面,王莉的教学水平经过不断的学习积淀,已经十分出色。另一方面,王莉还牺牲休息时间,常常熬夜到很晚,为参赛打磨教学技能。在各级赛课中,王莉表现越来越出色,其间,曾连续获得新津县教学赛课第一名,获得全成都市赛课第一名。这为后来再次获得成都市赛课第一名和四川省的赛课第一名积累了经验。   王莉还记得在成都赛课获得第一名的情景,市教科所的评委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不敢相信一位农村学校的老师教学手法能如此大气、灵动,真是让人如沐春风。”
  数次抉择只为坚守教育
  就在王莉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县教育系统广泛认可,她正卯足劲要进一步提升水平,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时,新津县政府一窗口部门通过教育局把她借调了过去。
  仅仅半年,新单位的领导就因为她出色的工作,准备将她正式调到政府部门并委以“重任”,这时王莉却提出要回到学校。亲朋好友都觉得不可思议,给她做“思想工作”的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地提醒:“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会后悔的。”而王莉心里知道,教育才是自己无法放弃的情怀:“在县政府工作的确是很多人羡慕的事,但是我无法从中找到自己独有的价值。”就这样,她又回到了农村,回到了黄渡小学。
  王莉在黄渡工作的 8年里,从来没有想过离开那儿。她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女人最美好的年华,完成了恋爱、结婚、生子……同时,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但一件偶然的事情还是让她的事业轨迹发生了改变。
  2006年8月的一天,王莉随手拿起一张报纸,看到新津刚刚成立的外国语实验学校在上面打了一条广告:“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在暑假里正感到百无聊赖的她迅速被“全国”“优秀教师”两个词吸引住了。她想,自己已参加过不少比赛,成绩都还不错,但还从来没有跟“全国”的同行竞技过,不妨也报个名看自己能排到什么位置。基本功考试、说课、上课、答辩,两天的面试结束后,王莉又回到了“枯燥”的假期生活中。不久后她接到一个电话:“王老师,你在招考中得了第一名,快来我们外实校上班吧!”
  听到这个成绩,王莉自然欣喜若狂。“但我可以不来吗?”王莉几乎就要脱口而出,可到了嘴边上,她还是说得委婉些:“这个,得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王莉不愿意离开黄渡,但家人都希望她到城关学校教书。那时黄渡小学的教育质量在王莉等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努力下,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成为全县农村学校的一面旗帜。黄渡小学的校长当然舍不得她离开,也很理解她对农村教育的这份情怀,但考虑到一位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长远发展,还是站出来力劝她离开:“你是我们中最优秀的教师,你应该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更多的人,你在这儿8年了,也应该到更高的平台上去成长。”
  最终,为了更多的奉献和更好的成长,王莉到了新津外实校;三年后,为了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她又申请到新津县兴乐小学支教一年,把教学质量同类学校排位全县倒数几位的这所农村学校提升到正数第三;支教结束,王莉到了如今给予她更大成长空间的新津县华润小学。王莉认为:“这一路走来,我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慎重而必要的,每一个地方都让我向着最初的追求更进了一步。”
  求教名师
  新津县华润小学把教育界誉为“全国语文教学四大名师”之一的支玉恒邀请到新津献课。午餐时,学校领导特意安排王莉坐在支玉恒旁边,待宾主尽欢,华润小学校长李跃辉指着王莉说:“支老师,这是我们学校最优秀的年轻老师,您收她为徒弟好不好?”支玉恒似乎没有听见,继续大口吃菜。一桌人都屏住呼吸,李校长颇为尴尬。
  下午,是支玉恒和王莉同台上课,支玉恒先讲《晏子使楚》,王莉后讲《学弈》。晚餐时,李跃辉请支玉恒给王莉的课提意见。支玉恒回答:“上得不错。”李校长乘机追击:“那您收她为徒弟好吗?”这次支玉恒极为爽快:“可以!”就样,王莉正式成为了支玉恒的“弟子”。支玉恒后来称王莉为 “关门弟子”,是自己的徒弟中“最聪明、最灵动、最智慧”的一个。
  作为华润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秦冬梅跟记者谈起王莉“拜师”支玉恒的经过。
  “王莉来华润不久,我就发现她很特别,首先是教学手法很灵动。”秦冬梅记得有次巡课,她被王莉热闹的课堂吸引了,“她把最基本的知识讲了以后,就提出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一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争相回答、补充或反驳,而她只在一旁乐呵呵地‘观战’,作点必要的引导。因为教学得法,她的学生不仅成绩好,思维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强。有什么重大活动,经常会有学生跑到我的办公室申请当主持人、表演节目等,一问全都是王莉班上的。”
  “同时,王莉的学习能力也很强。她有空就到网上观看名师教学视频,同事的课也经常去听,学习他们的优点。”秦冬梅告诉记者,“像王莉这样聪明的老师非常难得,李校长和我都觉得应该设法为她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平台。”
  后来,秦冬梅问王莉,“是否希望找一位教学名家拜师?想找谁?”“支玉恒老师。”王莉想都没想就回答。因为之前,王莉已在网上看了很多名师的教学视频,对支玉恒最为崇拜。这才有了随后王莉拜师遭遇“波折”这一出。
  支玉恒经常带王莉到全国各地讲课。这是宝贵的学习机会,但王莉担心学校领导会以“影响正常教学”为由不支持。李跃辉和秦冬梅及时打消了王莉的顾虑。秦冬梅还以自己的经验给王莉出主意:“可以培养学生轮流上课,回来后,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补充就行。”
  没有了后顾之忧,王莉跟随着支玉恒先后远赴沈阳、贵阳、南昌、深圳,近到成都、宜宾、雅安、彭州、大邑、崇州、金堂等地讲课、开讲座,一方面王莉与名家交流,开阔视野;另一方面挥洒智慧,展示教坛上“川妹子”的风采。
  谈起自己的成长,王莉几次说道:“离不开华润小学给我搭建的平台。”
  “领衔人”的智与情
  王艳萍是王莉在黄渡小学时曾共事过三年的同事,2011年12月,新津县教育局“王莉名师工作室”成立后,她又成为工作室首批和第二批成员。王艳萍对记者讲述了她参加“王莉名师工作室”的“痛”和“乐”。
  最初,王艳萍和其他成员一样,是冲着王莉的名气申请加入工作室的。在正式加入前,她和王莉用短信沟通过很多次,每次王莉都会在短信中提醒她:“进者不退,入者不怠。”她当时并不知道王莉的用意。   第一次开会,王莉宣布了让在场者都感觉到诧异的“工作室成员要求”:每天看20页书;每天看一个名师教学视频;每天写一篇教学心得;每周聚会谈学习体会……
  “之前,我们都以为加入工作室无非是坐着听听课,平时聚聚会、聊聊天,像文化沙龙一样,哪知道还有这些要求。”王艳萍坦言,“当时我们心里有点后悔,觉得平时工作已经很累,没有必要再承受这个额外负担。但想到王莉已反复提醒‘进者不退,入者不怠’,所以没有人好意思提出退,只有硬着头皮撑下来。”
  第一批来自全县各学校的这9名优秀语文教师,就这么被王莉用“计谋”请进了“瓮”。
  王艳萍回忆,过年过节,常常大清早收到王莉的短信,除了祝福就是提醒“记得看书” “记得写日志、看视频”。“我们就感觉她对工作室太上心了。”王艳萍讲到,有次,一位成员因为太忙,不能按期交日志,在网上抄了一篇修改一下交了上去。“结果被王莉发现了,训了一顿。”王艳萍道,“真想不通,工作室成员交了那么一大摞学习体会,她竟然会一篇一篇地仔细读。”
  王莉督促工作室成员学习,指点他们的教学;外出交流,总是尽可能把成员带上。而如果有赛课或其他教学比赛的机会,王莉也会极力为他们争取,并帮助他们打磨参赛“作品”。
  华润小学的李梅老师过去是一名很普通的老师。在“王莉名师工作室”进修一年后,教学水平得到了迅猛提升,先后参加“集团学校”和全县的赛课,均获得了第一名。秦冬梅说:“李梅讲完课后引起全场轰动。我惊讶极了。比赛后,一所学校的校长找到我,说自己的孩子马上要在华润小学读一年级,希望能够安排到李梅的班上。”秦冬梅补充道,“像李梅这样在王莉培养下取得巨大进步的老师还有很多。王艳萍就在最近的成都市赛课上获得一等奖。”
  “尽管有时候也很痛苦,但能够明显地感觉自己在迅速提升。” 王艳萍说出了她在“工作室”一年多来的感受。
  在结束采访时,王莉告诉记者,工作室已经出了第一批成员的“成长工作集”:“名字是支老起的,叫‘滴水藏海’——我们都是一滴水珠,但我们这样的人多了,就汇聚成了教育的汪洋大海。”
  “一个人的优秀,很容易被周围的‘平庸’所消磨。只有处在众多优秀者中间,才能够让自己不断进步,进而更加优秀。”王莉说,这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去坚守这份教育情怀。(文中黄杰、朱志钧为化名)
其他文献
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摘自老舍《艺术与木匠》)  摘录者言:世人若都如老舍,教育业不会走得那般功利和畸形。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
期刊
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进入了大部分校园,并设置了心理课,很多学校也相应设置了心理咨询师,并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老师,但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学校教育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主要表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不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稳定、经费没有保障和管理不规范等方面。  形式化  各种原因导致了心理教育还没能真正地融合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去,没能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期刊
学者简介:  杨川林,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博士,美国麻省大学教育领导力学院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新教育改革试验、教育哲学与国际比较教育。  Q1你认为学校品牌是什么?  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为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符号的一种无形资产。从内涵看,品牌是学校内在的品质,表现为学校人文精神、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积淀而成的一种独特
期刊
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人追求效率的时代,教育均衡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并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  “教育均衡化”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线性的工业思维。简单的“均衡化”导致的恶性竞争,是一种以物格化取代人格化、以机械性取代人文性、以单维选择取代多样共生的无情绞杀。  因此,真正站在“存异”的基础上,思考不同教育的共性和规律,既是教育民主时代来临的征兆,也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为此,本期
期刊
2009年7月的一天,龙绍明站在从废墟中拔地而起的汶川中学(原四川省威州中学)前面百感交集。作为新组建的汶川中学副校长的他,当时刚从成都龙泉驿区的汶川中学“过渡期办学点”风尘仆仆地赶回汶川县。看着广东省江门市斥资2.4亿元援建的汶中新校舍,龙绍明的心沉了下来,“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历经一年多“灾后自救”的辛劳和“异地复课”的奔波,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快要回到正轨了。然而,他敏锐地意识到,
期刊
77年历史源远流长,古典文蕴浸染多少心灵。自1937年创办以来,四川省广汉市实验小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辉煌的教学成绩,含英挺秀于巴蜀大地,成为广汉教育星空的一颗璀璨辰星。  作为广汉小学教育的一种符号、一面旗帜,广汉市实验小学从历史深处一路追赶而来:在积淀、传承中不断开拓进取,特别是1989年更名为“广汉市实验小学”后,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一代实小人大胆创新、勇于
期刊
5月29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宣布四川省广汉市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并将提请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公布。同时,充分肯定了广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亮点:广汉市适应城镇化进程,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留足学校建设用地,以保障城区学校未来扩容之需;构建起了“专家引领、集体讨论、自身反思”的教育科研新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建好第二课堂”,着力打造特色校园。 
期刊
又是一年七月季,幼童入幼儿园、适龄儿童上学、小升初等关系孩子终生的大事困扰着许许多多的家长,家长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让孩子上一所“心中的好学校”。然而传统的“优质学校”毕竟是少数,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家长的需求。尽管在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各地纷纷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新优质学校”,但它们还不能完全被家长们所认可和接受。  于是,“品牌”与“学校”再次相遇了,并产生了化学反应。有部分教育界人
期刊
一位老师曾这样说过:“我眼中的教育不只是奉献,而是享受;不只是重复,而是创造;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我相信人的快乐取决于心态,所以我微笑着享受身边的点点滴滴。  我曾接到一个“学困班”,这个班属于八年级,这个年龄属于最叛逆的年龄。因此,接班的困难不言而喻。在大家看来“学困班”是由一群学习成绩很差,组织纪律性很差,品德不良,各方面活动不积极,集体荣誉感差等多方面皆差的“学困
期刊
从《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到《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的书我读了不少,但这次在读其新著《面向个体的教育》时,我心里受到的震撼前所未有。  虽然书中不少观点颇有新意,比如“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校长要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寻找质优价廉的师德”等等。但从总体上看,在根本的教育理念上,希贵所论述的不过是教育的常识,或者说,他让我们的教育眼光投回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