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对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目标。
【关键词】数学关注点心理健康
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对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目标。这也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心理教育要避误区。
我在听课过程中有两个课堂情境让我难以忘怀。
情境一:在一节二年级的课上,教师采取抢答的方式进行口算练习。一个女生站起来说:“8 7=13。” 教师加重语气地反问:“8 7等于13吗?”没有让这个孩子坐下。后来教师每出示一道口算题,这个女生都站着举着小手,但这位教师却没再让他回答问题。下课后,我走到小女生面前问生:“课上,你回答错了以后老师根本不想叫你回答,你为什么每次都举手呀?”“因为我刚才粗心做错了,后来的几道题我都会,我想对一次……”是呀,人都是有自尊心,孩子总想弥补她刚才没有答对的遗憾。老师,我们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吗?
情境二:一位三年级女生课后向我诉苦:“吴老师,我今天上数学课特别难受。”“什么事?”“老师提问我一个问题,我正在思考用哪种方法更好,我们班的老师以为我不会,就叫另一位同学回答了。……,我想数学老师一定不喜欢我”。其实等待是尊重,等待也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侧面的,在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分类加以考察。不同的侧面性质不同,是不具有叠加性,所以不能混淆各个侧面;其次,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是动态的、过程式的等。我们不能以学科的数字成绩把他们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教师通过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从而对学习者的评价,要比一、两次考试更能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二、心理关注需技巧。
一、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时空。课堂上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对话,学生有自我展示的舞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而且能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从而满足学生心理自由度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不愿下课的场景。
二、评价既理性又科学。遇到了不能立即回答问题的学生,要耐心的等待,给他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一情境,理念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反馈,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课堂中教师常这样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某某同学这题的解答方法很好,谁能说得更好?”……这样的评价有没有忽视了第一个同学的感受,考虑到他的心情了吗?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不能对学生均缺少一种尊重和信任,我们不需要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
最后,教学设计要建构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尽可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的经验或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挖掘,让学生感到知识离他们并不远,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亲切感;二是要做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成功,达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三、教者自身提高促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心理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对每个学生要有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一种责任,把职业提升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态度,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有坚强意志和毅力;要有勇于自我批评的性格;要有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道德品质及勇于献身精神;……。
2、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政策敏感度与理论修养。教师首先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知道当今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思想,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科学的教育观念;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3、教师要善于认识了解学生。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知道了学生的基础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对个别学生的心理给予辅导,才能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精心专研教材。对教学不熟练的教师进入课堂慌乱无序的照本宣读,这种课堂教学又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5、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数学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和符号,而是从多个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智能训练和人格要求,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四、心理教育依据的原则。
1、轻松愉悦原则。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教师兴奋的情绪能充分的感染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的张扬,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2.表扬激励原则。教师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欢乐、提高信心、增强勇气,从而获得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
3.个性异同原则。课堂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要渗透个别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就要经常鼓励他大声回答问题,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就要引导他认真思考;对意志薄弱的学生要鼓励;对智力较高的学生要完善他的非智力因素;对情绪低落的要给予关注与开导。
4.严爱有度原则。课堂上尊重激励学生,并非一味地放纵学生,严格必不可少,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计算细心,认真检验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拥有阳光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
[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关键词】数学关注点心理健康
在数学课堂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态度、对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达到健全学生个性品质的目标。这也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一、心理教育要避误区。
我在听课过程中有两个课堂情境让我难以忘怀。
情境一:在一节二年级的课上,教师采取抢答的方式进行口算练习。一个女生站起来说:“8 7=13。” 教师加重语气地反问:“8 7等于13吗?”没有让这个孩子坐下。后来教师每出示一道口算题,这个女生都站着举着小手,但这位教师却没再让他回答问题。下课后,我走到小女生面前问生:“课上,你回答错了以后老师根本不想叫你回答,你为什么每次都举手呀?”“因为我刚才粗心做错了,后来的几道题我都会,我想对一次……”是呀,人都是有自尊心,孩子总想弥补她刚才没有答对的遗憾。老师,我们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吗?
情境二:一位三年级女生课后向我诉苦:“吴老师,我今天上数学课特别难受。”“什么事?”“老师提问我一个问题,我正在思考用哪种方法更好,我们班的老师以为我不会,就叫另一位同学回答了。……,我想数学老师一定不喜欢我”。其实等待是尊重,等待也是教育的一种方法。
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侧面的,在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分类加以考察。不同的侧面性质不同,是不具有叠加性,所以不能混淆各个侧面;其次,一个人的发展状况是动态的、过程式的等。我们不能以学科的数字成绩把他们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教师通过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从而对学习者的评价,要比一、两次考试更能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二、心理关注需技巧。
一、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时空。课堂上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对话,学生有自我展示的舞台,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而且能让他们学会互相学习和尊重。如果教师能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学生有选择的空间,从而满足学生心理自由度的需求。就会出现学生不愿下课的场景。
二、评价既理性又科学。遇到了不能立即回答问题的学生,要耐心的等待,给他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一情境,理念不同,会产生不一样的反馈,对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课堂中教师常这样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某某同学这题的解答方法很好,谁能说得更好?”……这样的评价有没有忽视了第一个同学的感受,考虑到他的心情了吗?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不能对学生均缺少一种尊重和信任,我们不需要缺少人文关怀的教育。
最后,教学设计要建构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尽可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的经验或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挖掘,让学生感到知识离他们并不远,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亲切感;二是要做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分层教育,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成功,达到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三、教者自身提高促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心理的培养,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对每个学生要有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有一种责任,把职业提升为自己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态度,要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情绪;要有坚强意志和毅力;要有勇于自我批评的性格;要有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道德品质及勇于献身精神;……。
2、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政策敏感度与理论修养。教师首先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知道当今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思想,及时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科学的教育观念;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3、教师要善于认识了解学生。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知道了学生的基础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对个别学生的心理给予辅导,才能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精心专研教材。对教学不熟练的教师进入课堂慌乱无序的照本宣读,这种课堂教学又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5、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数学内容并不是简单的数字和符号,而是从多个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智能训练和人格要求,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四、心理教育依据的原则。
1、轻松愉悦原则。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教师兴奋的情绪能充分的感染学生,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的张扬,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得到健康成长。
2.表扬激励原则。教师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欢乐、提高信心、增强勇气,从而获得主动学习数学的动力。
3.个性异同原则。课堂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要渗透个别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就要经常鼓励他大声回答问题,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就要引导他认真思考;对意志薄弱的学生要鼓励;对智力较高的学生要完善他的非智力因素;对情绪低落的要给予关注与开导。
4.严爱有度原则。课堂上尊重激励学生,并非一味地放纵学生,严格必不可少,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计算细心,认真检验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拥有阳光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
[2]《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