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沃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讨论设计学习过程,做好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学,一起讨论设计体验学习过程,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课前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学,感知课文。在布置预习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同时要把问题加入学习预案中去。然后指导学生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学生独立自主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艺术的真谛在于一个“导”字,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开篇导语和导读提纲。导入设计的好,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研讨情趣,为学生进入主体参与和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备。如我上《春》这一课时,我先给出一系列的春天的图片给学生们欣赏,然后,请同学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里的万物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从春风,春花,春雨的图片中就能感受到了春的魅力,同时结合之前的预习就很快能领悟到作者笔下的几幅春景图了。
   三、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无论是在预习的时候还是在课堂上,我都鼓励学生多去读文章,如果一次都没看课文,老师上课的时候讲了什么学生根本就不了解。我是这样鼓励学生的,预习的时候要做到“三读”:一读,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二读,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三读,提出自己对这篇课文不明白的地方。因为养成了多读的习惯,在考试时学生对题目和文段也会多读,答题的时候也能将平时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四、情感教育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宋·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没有了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教学活动。如我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通过沙漠和湖泊作者用不同的称呼来激发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了解。问:作者更喜欢以前的罗布泊还是现在的罗布泊,从哪个称呼可以看出?学生就不同角度去回答自己的理解。再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时候的罗布泊,为什么?学生从景物的美丽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去作了回答。最后我总结,让学生明白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作者情感倾向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并且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五、注重拓展延伸,培养主体意识
   新课改提倡“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从课内走向课外”,因此,教师因地制宜地设计拓展延伸内容,既可拓展课外延伸,又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我在上《端午的鸭蛋》这一课时,就事先让学生就本地过端午时有哪些风俗习惯?然后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积累相关知识,丰富写作内容
   多年的农村教学经历让我更深地体会到农村学生的知识积累太少了,所以这一环节可以说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如上到《雪》时我布置的课外积累是搜集有关雪的诗句,同学们通过各种辅导书积累了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在一次写以“冬天”为话题的作文时,我就看到很多同学能把这些关于雪的诗句灵活地放在自己的文章中去。看,这就是课外积累所发挥的作用。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自主学习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
其他文献
初中,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正如李昂在《语文之美》中所说:“让文学教育培养人,培养个性,培养人格。”处在知识激增时代的中学生,正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尤其需要博览群书。曹文轩,作为中国当代的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他的小说文笔细腻,文字优美,能给学生美的熏陶,有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成长。曹文轩系列小说,如,《根鸟》《细米》《感动》《野风车》《红瓦黑瓦》《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
期刊
中华文明辉煌而璀璨,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诗词文赋、经典文化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些宝贵的财富需要代代传承,更需要从中小学生抓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的确,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作为教师要认识、尊重这种个体差异的存在,并善于确定每一位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才能使他们的
期刊
圣陶先生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反思我们过去作文批改收效甚微的实况,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旦失去了广大学生对评改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想进一步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评改学生作文,如何克服上述这个根本弱点,扭转被动局面而收到应有的批改效果呢?我认为,方法可以因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而不同,但必须让学生在评改作文过程中“动”起来,着重培养
期刊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上下工夫,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对语文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上阅读课,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找出其中精彩的语句或段落,体会词句背后的深层含义,深刻了解作者的内在情感,并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上语文写作课,学生能够逐步培养起自己善于观察生活、从身边小事中收集素材的良好习惯,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文章中表述自己对事物的独到见解,积累创作灵感。初中语文教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
期刊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倘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把作品中的“情”移入学生心中,并带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尽情想象。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感悟作品,以此达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入情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本着“文质兼美”的原
期刊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强而且心理脆弱,受到教师当众批评,常常是耿耿于怀,要不就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听你的。但是无论是课堂还是自习,总有学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有甚者,不把教师放在眼里,我行我素。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管,而当众批评的方法往往又适得其反,这真是个矛盾。   我所带的班里,有一位特有个性的学生,我暗自称他“小政客”。他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求甚解,说太浅薄,整天不是钻研东周列国志,就是看清朝皇帝
期刊
现代社会,“浅阅读、快餐文化、电子书、读图时代”可谓甚嚣尘上。而作为教师,有责任在阅读方面指导学生。   一、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在学习现代诗歌单元时,为培养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可以让学生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并对这首诗进行鉴赏,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在班里交流,再从选手中选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参加“年级诗歌朗诵风采大赛”,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中,学生会将歌颂祖
期刊
1.积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首先教导学生要爱我们这个大家庭,就像爱自己的家一样!其次每个人都要有乐观、自信的心态。比如平时,我经常教学生每天出宿舍前对着镜子微笑,保持灿烂的笑容,并对自己说:“今天,我真棒!”;要学生每天临睡前,“放电影”反省一下: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为班级做到些什么?我还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再次经常开展文体活动,利用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