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陶先生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反思我们过去作文批改收效甚微的实况,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旦失去了广大学生对评改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想进一步提高作文评改的效果,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评改学生作文,如何克服上述这个根本弱点,扭转被动局面而收到应有的批改效果呢?我认为,方法可以因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而不同,但必须让学生在评改作文过程中“动”起来,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方式。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尝试,我构建并运作了“互动评改”的作文评改模式,意在消除学生评改作文的被动性,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性,以进一步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组
为保证“互动评改”的有效实施,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互动”小组。分组时,首先根据自愿性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互动”的心理保证。二是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每个组均有写作水平相对出色的成员,以合理的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
二、进行互动评改
1.示范引路。即教师事先选出优秀和中等水平的习作各一篇,印发给学生,布置他们于课外独立修改。然后在课堂上,先由教师评议一篇优秀的习作,给学生作示范。教师在评议中,既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简析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指出修改的路子。接着,由小组“会诊”一篇中等习作。教师启发学生大胆评议,提倡不同见解互相争辩。小组评议后,在全班展开交流,既能集思广益,又为下步“互评互改”奠定初步基础。
2.互评互改。先由组内学生互换作文本,互相评点(包括书写、标点、语句、题目、开头、过渡、结构、选材、中心等),用铅笔在作文本上做上记号,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再由组长把关,复改他人已批改过的作文,不只对习作者,还要对初评者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间互评作文,必然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点评时又不断领会、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以达取长补短之功效,同时,“互评互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逐步养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学风。毋庸讳言,“互评互改”开始时,尽管教师在“示范引路”这一步已作示范,但学生的批改是不可能人人如意,篇篇得法的,教师须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准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为相关指导作必要准备。
3.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以及教师“对话”,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二是小组外交流。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和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
三、自我修改
即要求学生抓住自己作文中的薄弱环节,自觉地反复修改。一改错别字和标点:二改文理不通的句子;三改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评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作文教学的归宿。“示范引路”、“ 互评互改”大都属于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最终要通过“自我修改”才能生效。这样,一篇习作完成后,经过“互评互改”,提供修改路子,让学生针对原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对其中优秀和特差的作文,可再由教师批阅,肯定修改得好的部分,指出遗留问题后,继续让学生完成第三稿,直到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为止。
四、互荐佳作
“互动评改”后,经作者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完善意见,形成佳作,每组一篇,打印成文,在全班交流、学习。以取得更多的“互动”效应。
那么,评改学生作文,如何克服上述这个根本弱点,扭转被动局面而收到应有的批改效果呢?我认为,方法可以因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而不同,但必须让学生在评改作文过程中“动”起来,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方式。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尝试,我构建并运作了“互动评改”的作文评改模式,意在消除学生评改作文的被动性,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性,以进一步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组
为保证“互动评改”的有效实施,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互动”小组。分组时,首先根据自愿性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互动”的心理保证。二是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每个组均有写作水平相对出色的成员,以合理的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
二、进行互动评改
1.示范引路。即教师事先选出优秀和中等水平的习作各一篇,印发给学生,布置他们于课外独立修改。然后在课堂上,先由教师评议一篇优秀的习作,给学生作示范。教师在评议中,既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简析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指出修改的路子。接着,由小组“会诊”一篇中等习作。教师启发学生大胆评议,提倡不同见解互相争辩。小组评议后,在全班展开交流,既能集思广益,又为下步“互评互改”奠定初步基础。
2.互评互改。先由组内学生互换作文本,互相评点(包括书写、标点、语句、题目、开头、过渡、结构、选材、中心等),用铅笔在作文本上做上记号,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再由组长把关,复改他人已批改过的作文,不只对习作者,还要对初评者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间互评作文,必然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点评时又不断领会、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短处,以达取长补短之功效,同时,“互评互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逐步养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学风。毋庸讳言,“互评互改”开始时,尽管教师在“示范引路”这一步已作示范,但学生的批改是不可能人人如意,篇篇得法的,教师须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准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为相关指导作必要准备。
3.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以及教师“对话”,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二是小组外交流。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和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
三、自我修改
即要求学生抓住自己作文中的薄弱环节,自觉地反复修改。一改错别字和标点:二改文理不通的句子;三改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评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作文教学的归宿。“示范引路”、“ 互评互改”大都属于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最终要通过“自我修改”才能生效。这样,一篇习作完成后,经过“互评互改”,提供修改路子,让学生针对原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完成第二稿。对其中优秀和特差的作文,可再由教师批阅,肯定修改得好的部分,指出遗留问题后,继续让学生完成第三稿,直到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为止。
四、互荐佳作
“互动评改”后,经作者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完善意见,形成佳作,每组一篇,打印成文,在全班交流、学习。以取得更多的“互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