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这为学校如何抓好德育工作作出了明确指导。在《指南》中,详细提出了小学低段和中高段分别应该实现的目标和德育内容,最重要的是指出了落实学校德育的一系列途径,这其实为学校更好地落实德育工作提供了支持和指导。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o价值观、如何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内容?如何培养健康、文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些都与学校德育工作息息相关。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人,不仅是学校日常事务的管理者,课程与教学工作的支持者,还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执行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校长的德育理念、对相关政策的理解扣把握等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聚焦于校长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内容展开论述,以更好地落实学校德育工作。
Part1
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也应该成为校长职务内容之一,但是学校德育绝不仅仅靠学校校长和其他领导者就能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的事务,不同主体之间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德育工作共同体,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培养培育。因此,对于学校而言,首先就应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校长应该牵头建立起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德育工作小组,可以专门设立学校德育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落实和管理,但是校长应该是全校德育工作的统领者。除了设立专门的德育处,学校还应该将德育工作细化到每个班级,即应该明确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职责,科任教师进行辅助管理。这样自上而下就建立起了由校长领导,全校教师参与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此外,还需要建立起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渠道,这为整合家长和社会力量提供了机会。
Part2
多种途径落实德育工作
在《指南》中提出,德育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不同的德育内容需要不同的实施途径。要真正有效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绝不仅仅靠一种或两种途径就可以实现。校长应该注重使用多种途径落实学校德育工作。
(一)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创设德育环境
学生每天生活在学校这个场域中,学校的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校长应该重视并精心设计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在我看来,文化既包括硬文化,即建筑文化等;又包括软文化,如精神、理念。
首先,校长应该重视学校校训的设计,它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最重要的是它还表达着对学生的美好期盼,因此校长或学校应该精心设计校训,并让学生明白校训的具体含义,这其实就是一种软文化。另外,每周的升旗仪式应该给予重视,国旗和国歌是神圣的、庄严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渗透,才可能培养起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才可能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而唱好国歌,敬畏国旗是最基本的内容。依托于升旗仪式所进行的国旗下讲话则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人格品质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例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以及意义。此外,学校的建筑或植物以及教室外面的走廊,都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文化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融人和渗透,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效果才是最持久和有效的。
(二)在课程与教学中落实德育工作
校长不仅需要具有管理能力,还需要课程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德育工作不是要求学校单独开设一门德育课程,而是要将德育渗透于课程与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融人德育。首先,校长应该通过教师全体大会或各教研组会议,让教师学习相关知识,树立起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教师树立了观念,才可能在自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和执行。其次,明确不同学科所侧重的育人功能,比如语文学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明礼仪的培养;科学学科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心理健康课程侧重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让教师明确自己所执教的学科到底应该融人哪些德育思想,这对在课程教学中落实德育工作也有重要帮助。最后,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些学校有专门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例如传承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有些学校开设了传承民族剪纸文化、皮影制作等内容的课程,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校长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日常课程与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同时依托学校特色课程进行德育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践中落实德育工作
首先,校长或学校应该开展主题仪式教育。何为主题仪式教育?例如,小学生的入趴仪式以及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等。通过庄严肃穆的仪式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敬畏,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和发展。比如,当学生需要进行人队仪式时,学校应该进行完备的筹备工作,并留出专门的时间和场地举行人队仪式,学生可以邀请自己的亲人来观礼等。学校的重视程度会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活动取得的成效。
其次,校長应该重视学校社团或兴趣班等课外资源。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而学校社团或兴趣班则是最好的平台。学校可以设立与不同学科相关的学生社团,以作为课上内容的延伸或拓展,而其中的具体内容的选择则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或需要。在社团或兴趣班运作的过程中,校长应该为其提供时间、经赞、场地和师资保障。
最后,校长应该积极利用校外资源。比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资源。学校资源毕竟有限,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这些社会组织或机构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前沿的信息,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能够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思考。因此,校长首先应该重视丰富的校外资源;其次,校长应该主动寻求学校与这些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校内外合作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此外,校长应该为学生外出参观学习提供机会、时间和安全保障。
Part3
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现状,发现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最终目标是实现工作的改进,以取得更大的成效。因此,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校长应该予以重视。那么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哪些人呢?首先是校长和领导小组以及德育处,从宏观层面评价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需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以帮助学校改进;此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评价,德育工作取得的效果不是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而是学生在参与这些德育活动中发生的变化,收获以及成长,这才是评价的核心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也要对自己进行评价,了解自己参与后的发展和成长,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成长的喜悦。其实家长每天都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因此家长也应该参与评价。学生在家主动帮助爸爸妈妈、爱护小动物和植物,尊老爱幼等等行为都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校长应该重视对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
总之,校长应该重视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以学校活动、课程以及校外资源为载体落实德育工作,同时建立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以保证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实施。
Part1
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也应该成为校长职务内容之一,但是学校德育绝不仅仅靠学校校长和其他领导者就能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的事务,不同主体之间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德育工作共同体,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培养培育。因此,对于学校而言,首先就应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校长应该牵头建立起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德育工作小组,可以专门设立学校德育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落实和管理,但是校长应该是全校德育工作的统领者。除了设立专门的德育处,学校还应该将德育工作细化到每个班级,即应该明确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和职责,科任教师进行辅助管理。这样自上而下就建立起了由校长领导,全校教师参与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此外,还需要建立起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渠道,这为整合家长和社会力量提供了机会。
Part2
多种途径落实德育工作
在《指南》中提出,德育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不同的德育内容需要不同的实施途径。要真正有效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绝不仅仅靠一种或两种途径就可以实现。校长应该注重使用多种途径落实学校德育工作。
(一)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创设德育环境
学生每天生活在学校这个场域中,学校的文化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校长应该重视并精心设计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在我看来,文化既包括硬文化,即建筑文化等;又包括软文化,如精神、理念。
首先,校长应该重视学校校训的设计,它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最重要的是它还表达着对学生的美好期盼,因此校长或学校应该精心设计校训,并让学生明白校训的具体含义,这其实就是一种软文化。另外,每周的升旗仪式应该给予重视,国旗和国歌是神圣的、庄严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渗透,才可能培养起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才可能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而唱好国歌,敬畏国旗是最基本的内容。依托于升旗仪式所进行的国旗下讲话则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人格品质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例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能够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源、习俗以及意义。此外,学校的建筑或植物以及教室外面的走廊,都需要进行精心设计。文化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融人和渗透,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效果才是最持久和有效的。
(二)在课程与教学中落实德育工作
校长不仅需要具有管理能力,还需要课程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德育工作不是要求学校单独开设一门德育课程,而是要将德育渗透于课程与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融人德育。首先,校长应该通过教师全体大会或各教研组会议,让教师学习相关知识,树立起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教师树立了观念,才可能在自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和执行。其次,明确不同学科所侧重的育人功能,比如语文学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明礼仪的培养;科学学科注重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心理健康课程侧重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让教师明确自己所执教的学科到底应该融人哪些德育思想,这对在课程教学中落实德育工作也有重要帮助。最后,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些学校有专门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例如传承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有些学校开设了传承民族剪纸文化、皮影制作等内容的课程,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校长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日常课程与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同时依托学校特色课程进行德育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实践中落实德育工作
首先,校长或学校应该开展主题仪式教育。何为主题仪式教育?例如,小学生的入趴仪式以及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等。通过庄严肃穆的仪式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敬畏,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和发展。比如,当学生需要进行人队仪式时,学校应该进行完备的筹备工作,并留出专门的时间和场地举行人队仪式,学生可以邀请自己的亲人来观礼等。学校的重视程度会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影响活动取得的成效。
其次,校長应该重视学校社团或兴趣班等课外资源。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因素,而学校社团或兴趣班则是最好的平台。学校可以设立与不同学科相关的学生社团,以作为课上内容的延伸或拓展,而其中的具体内容的选择则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或需要。在社团或兴趣班运作的过程中,校长应该为其提供时间、经赞、场地和师资保障。
最后,校长应该积极利用校外资源。比如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资源。学校资源毕竟有限,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这些社会组织或机构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前沿的信息,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学生能够有更深刻的体会与思考。因此,校长首先应该重视丰富的校外资源;其次,校长应该主动寻求学校与这些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校内外合作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此外,校长应该为学生外出参观学习提供机会、时间和安全保障。
Part3
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现状,发现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最终目标是实现工作的改进,以取得更大的成效。因此,学校德育评价体系是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校长应该予以重视。那么评价的主体应该包括哪些人呢?首先是校长和领导小组以及德育处,从宏观层面评价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成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也需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以帮助学校改进;此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评价,德育工作取得的效果不是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而是学生在参与这些德育活动中发生的变化,收获以及成长,这才是评价的核心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也要对自己进行评价,了解自己参与后的发展和成长,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成长的喜悦。其实家长每天都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因此家长也应该参与评价。学生在家主动帮助爸爸妈妈、爱护小动物和植物,尊老爱幼等等行为都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校长应该重视对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学校德育评价体系。
总之,校长应该重视顶层设计,构建完善的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以学校活动、课程以及校外资源为载体落实德育工作,同时建立学校德育评价体系以保证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