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字理识字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shenxia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字理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教学是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指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为什么要开展字理识字教学?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加之农村小学师资匮乏,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知识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僵化单调,导致学生对识字失去了兴趣,因此,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字不规范。本人2009秋季学期在我校开展字理教学课题研究之前对本校小学一至六年级9个班330名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结果显示,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分别为624个,1003个,1577个,1848个,2242个,2536个。对照新课程标准对识字量的要求,发现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学段学生的平均识字量都远远低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的识字量要求。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分析三个学段学生的识字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时得出结论: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是学生识字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学独体字时让学生数笔画,教学合体字时问学生是什么结构,从而阻碍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识字质量。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依据汉字表意性的特点和构型规律,抓住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汉字音义的教学,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的难题。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字理识字教学?下面举例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
  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大,部分教师语文、数学两科都任教,有些教师今年教数学,也许明年就要教语文,所以不能只是语文教师参加字理识字教学研究,必须全员参与。如我校分管课题研究的副校长带领11个村中心校的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字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回来后各村中心校都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学校字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让字理探究理念深入人心。
  二、加强教师的字理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字理知识水平,解决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
  《小学汉字图解字典》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教师要人手一册,以教师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并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字理知识检测。年轻教师接受能力强,只要课题组一布置任务,不是查资料,就是上网搜索,没有一个落后的;老年教师虽然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但字理知识是我国的传统知识,也是老教师的特长,正好给他们以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在与年轻教师暗暗较劲,字理知识资料成了他们的饭后必读,年轻时的敬业精神仿佛又回到了他们的身上,字理知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三、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汉字字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让学生懂得我们今天学习和使用的汉字浓缩了远古真实丰富的生活画面,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远记忆,我们的祖先对万事万物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缜密的思考和入微的描摹,都沉淀在汉字的字形中,所以汉字是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理可说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认识和研究的主动性。
  四、开展字理知识竞赛,给师生提供创先争优的平台
  学校为了给师生提供创先争优的机会,开展了形势多样的字理知识竞赛。如字理知识板报比赛;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字理知识对决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学生字理知识对决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师生字理知识对决赛等,掀起了师生人人探究字理,见面问字理的热潮,学生识字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字理识字教学能增强师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但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注意学生现有水平,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由于农村小学生受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在教学生字时,不必要求学生字字弄懂字理。如在教学形声字“江”时,只要学生懂得“江”从水,与水有关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学生懂得从“工”,古代“江”、“工”同音的道理,学生不但不明所以,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我国字理的怀疑,从而降低学生探究字理的兴趣。
  (二)说文解字要思想健康,对不利于学生思想健康的老字理要作新解释。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会意字“妥”时,引导学生分析字理:一只手“爪”抓着一个女子,一个男人,抓着一个女人就很“妥”了,就引起学生哄笑,有些男同学就尝试着用手抓身边的女同学。如果会意为女子得到他人用手保护、安抚才安妥,或是会意为一个男人“抓”到一个自己心爱的女子结婚、成家、立业生活就稳妥了,就避免了误导。
其他文献
“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同样又告诉我们: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活力四射,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课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美丽的“生成”还必须有精心的“预设”作为铺垫,否则,教师就不会用高屋建瓴的眼光审视教材,对学生的学情也难以驾驭,更谈不上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二年级语文教学实际,联系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论述了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作用,并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课堂环境、增强发展意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重视规律和方法的传授、倡导赏识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做法。  关键词:学生发展;语文教学;学习主体  高中学生进入高二阶段,经历了高一的磨合、转型,已了解了高中学习的要求,并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将来个人能有个
期刊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作为个性主体的参与和体验,并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创造、合作与交流。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初中学生思维有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性、深刻性,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以上三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传授知识、增强智力、进行德育的作用,而对它的审美作用是比较忽视的,忽视了语文的美育功能,却与新课改的理念不相吻合。本文针对课堂教学,从在阅读中感受美、在理解中探索美、提高美的鉴赏力、训练美的鉴赏力这四个方面出发,去探讨美育的实施。  关键词:美;鉴赏;创造  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也实属罕见。入选语文课本的文章更是美得典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在科学探究。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并主动地去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现和交流等要素。那么如何来进行探究性实验呢?  一、对探究性实验的剖析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
期刊
摘要:目前正在进行的初中英语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初中英语教学与情感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的渗透与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人文素质;培养;方法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
期刊
在大力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音乐教育的目的已从原有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素质教育,从注重人的专向发展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我们这落后的偏远山区的音乐教学该如何做呢?我想应该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以下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美妙的音乐去感化
期刊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科学性较为突出。而多媒体语文课要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与潜心研究。  一、形声构图,体验情感美  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然而,学生受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的参差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或多媒体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利用计算机媒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美,从而获得审美感悟,还要调动学生生活中的审美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等多种审美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情趣;感受;体会;想象  中国的语言文字不仅悠久丰富,而且优美灿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鉴赏,积累运用,表现创新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以
期刊
摘要:作为当代的语文教师除了要会使用语言之外,更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该具有科学性、逻辑性、韵律性、启发性、趣味性、形象性、情感性。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通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了。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是教师借以传授知识的媒体,也就是说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工具,要运用好这个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