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字理识字教学?字理识字教学是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指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为什么要开展字理识字教学?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加之农村小学师资匮乏,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知识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僵化单调,导致学生对识字失去了兴趣,因此,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字不规范。本人2009秋季学期在我校开展字理教学课题研究之前对本校小学一至六年级9个班330名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结果显示,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分别为624个,1003个,1577个,1848个,2242个,2536个。对照新课程标准对识字量的要求,发现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学段学生的平均识字量都远远低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的识字量要求。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分析三个学段学生的识字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时得出结论: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是学生识字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学独体字时让学生数笔画,教学合体字时问学生是什么结构,从而阻碍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识字质量。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依据汉字表意性的特点和构型规律,抓住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汉字音义的教学,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的难题。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字理识字教学?下面举例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
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大,部分教师语文、数学两科都任教,有些教师今年教数学,也许明年就要教语文,所以不能只是语文教师参加字理识字教学研究,必须全员参与。如我校分管课题研究的副校长带领11个村中心校的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字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回来后各村中心校都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学校字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让字理探究理念深入人心。
二、加强教师的字理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字理知识水平,解决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
《小学汉字图解字典》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教师要人手一册,以教师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并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字理知识检测。年轻教师接受能力强,只要课题组一布置任务,不是查资料,就是上网搜索,没有一个落后的;老年教师虽然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但字理知识是我国的传统知识,也是老教师的特长,正好给他们以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在与年轻教师暗暗较劲,字理知识资料成了他们的饭后必读,年轻时的敬业精神仿佛又回到了他们的身上,字理知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三、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汉字字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让学生懂得我们今天学习和使用的汉字浓缩了远古真实丰富的生活画面,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远记忆,我们的祖先对万事万物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缜密的思考和入微的描摹,都沉淀在汉字的字形中,所以汉字是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理可说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认识和研究的主动性。
四、开展字理知识竞赛,给师生提供创先争优的平台
学校为了给师生提供创先争优的机会,开展了形势多样的字理知识竞赛。如字理知识板报比赛;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字理知识对决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学生字理知识对决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师生字理知识对决赛等,掀起了师生人人探究字理,见面问字理的热潮,学生识字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字理识字教学能增强师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但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注意学生现有水平,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由于农村小学生受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在教学生字时,不必要求学生字字弄懂字理。如在教学形声字“江”时,只要学生懂得“江”从水,与水有关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学生懂得从“工”,古代“江”、“工”同音的道理,学生不但不明所以,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我国字理的怀疑,从而降低学生探究字理的兴趣。
(二)说文解字要思想健康,对不利于学生思想健康的老字理要作新解释。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会意字“妥”时,引导学生分析字理:一只手“爪”抓着一个女子,一个男人,抓着一个女人就很“妥”了,就引起学生哄笑,有些男同学就尝试着用手抓身边的女同学。如果会意为女子得到他人用手保护、安抚才安妥,或是会意为一个男人“抓”到一个自己心爱的女子结婚、成家、立业生活就稳妥了,就避免了误导。
农村小学为什么要开展字理识字教学?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加之农村小学师资匮乏,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知识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僵化单调,导致学生对识字失去了兴趣,因此,学生普遍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字不规范。本人2009秋季学期在我校开展字理教学课题研究之前对本校小学一至六年级9个班330名学生进行了识字量测试,结果显示,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识字量分别为624个,1003个,1577个,1848个,2242个,2536个。对照新课程标准对识字量的要求,发现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学段学生的平均识字量都远远低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的识字量要求。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分析三个学段学生的识字量普遍偏低的原因时得出结论: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是学生识字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学独体字时让学生数笔画,教学合体字时问学生是什么结构,从而阻碍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识字质量。
字理识字教学就是依据汉字表意性的特点和构型规律,抓住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汉字音义的教学,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师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的难题。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字理识字教学?下面举例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
农村小学教师缺编大,部分教师语文、数学两科都任教,有些教师今年教数学,也许明年就要教语文,所以不能只是语文教师参加字理识字教学研究,必须全员参与。如我校分管课题研究的副校长带领11个村中心校的教导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县教研室举行的字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回来后各村中心校都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学校字理课题研究开题仪式,让字理探究理念深入人心。
二、加强教师的字理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字理知识水平,解决好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
《小学汉字图解字典》与《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教师要人手一册,以教师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并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字理知识检测。年轻教师接受能力强,只要课题组一布置任务,不是查资料,就是上网搜索,没有一个落后的;老年教师虽然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但字理知识是我国的传统知识,也是老教师的特长,正好给他们以展示才华的机会,他们在与年轻教师暗暗较劲,字理知识资料成了他们的饭后必读,年轻时的敬业精神仿佛又回到了他们的身上,字理知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三、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汉字字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让学生懂得我们今天学习和使用的汉字浓缩了远古真实丰富的生活画面,保存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悠远记忆,我们的祖先对万事万物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缜密的思考和入微的描摹,都沉淀在汉字的字形中,所以汉字是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理可说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认识和研究的主动性。
四、开展字理知识竞赛,给师生提供创先争优的平台
学校为了给师生提供创先争优的机会,开展了形势多样的字理知识竞赛。如字理知识板报比赛;青年教师与老年教师字理知识对决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学生字理知识对决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师生字理知识对决赛等,掀起了师生人人探究字理,见面问字理的热潮,学生识字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字理识字教学能增强师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但运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注意学生现有水平,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由于农村小学生受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教师在教学生字时,不必要求学生字字弄懂字理。如在教学形声字“江”时,只要学生懂得“江”从水,与水有关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学生懂得从“工”,古代“江”、“工”同音的道理,学生不但不明所以,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我国字理的怀疑,从而降低学生探究字理的兴趣。
(二)说文解字要思想健康,对不利于学生思想健康的老字理要作新解释。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会意字“妥”时,引导学生分析字理:一只手“爪”抓着一个女子,一个男人,抓着一个女人就很“妥”了,就引起学生哄笑,有些男同学就尝试着用手抓身边的女同学。如果会意为女子得到他人用手保护、安抚才安妥,或是会意为一个男人“抓”到一个自己心爱的女子结婚、成家、立业生活就稳妥了,就避免了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