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兴趣”激活数学课堂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7091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高速运转,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愿学、乐学、会学的主体,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为之努力研究的重大课题.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经验,以几个方面来谈谈其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数学课堂兴趣的重要作用,而与各位同仁交流,以达到自身提高之目的.
  【关键词】激趣;数学;课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通过恰当手段“激趣”,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趣”呢?
  1.充满情趣的激趣,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在师生关系中,情感有着巨大的征服力和凝聚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相关联的,数学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要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着力创设一个和谐、良好的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绪感染作用,以自身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每一个赞许的点头,每一次会心的微笑,优美的动作,亲切的抚摸,温暖的话语,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的鼓舞和情感的交融。
  2.在趣味中激趣,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出有一定趣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心里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运算”时,可边出示画有小猴、八戒、大圣的幻灯片,边讲述了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有一天,30只小猴去花果山上摘桃了,他们共摘了100 只桃,正在他们为怎么分发愁的时候,猪八戒来了,小猴子们忙请八戒叔叔分桃子。猪八戒眼珠一转,忙说:好办,好办。“于是他先列式,然后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计算后他说,你们每只小猴子分3个,还余1个,这剩下的1个就归我八戒叔叔了,小猴子们都表示同意。正当每只小猴子分得3只桃子兴高采烈的准备回家时,孙大圣来了,他一看八戒列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再看看小猴子们手中的桃,顿时怒上心头,抡起金箍棒要找八戒算账,这下可把小猴子们弄糊涂了,他们想:八戒叔叔好好的给我们分桃子,大圣为什么不定期要找他算账呢?……随着上述情景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悱愤状态。学生兴趣盎然,在笑声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涵。
  3.用创新的思维激趣,使数学课堂趣味横生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讶开始。”可见,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情趣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質疑,制造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上课伊始,师生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竞赛,由学生报出几个分数,看谁在最快的时间内说出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当然出奇制胜。在学生失败后,教师马上道出他们的认知冲突:“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奥妙何在?”学生带着渴求心态去探求其中规律。学生讨论极其热烈,兴趣非常浓厚,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启”的悱愤状态。在这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上,教师及时点拨,学生大彻大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4.以应用数学激趣,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要是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教学的意识。”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一样,有用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长方形的认识”时,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的一块玻璃台板不小心被压碎了,压碎成两部分,如果要照原样配一块,要不要两块都带去。”可以说,在生活中有的学生曾经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但他们从没有仔细考虑过。这时候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有的说必须带两块,有的说带第一块,有的则说带第二块。对于这种应用性的问题,学生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积极的,最活跃的。
  5.用美育教育激趣,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
  数学之美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及推理的严谨性勾画着美,对称性、和谐性体现着美。简练概括、精确和形象化的数学语言显示着教学的特殊美。一题多变,一图多变,一题多解。真可谓天工巧设,出神入化,是学生感受到无穷的趣味,从中也捕捉到教学美的光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给学生以美感体验,让其陶醉在教学美的愉悦之中,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感染性强的录像、投影、图片、实物、演示和操作等手段,创设鲜明的场景,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陶醉之情趣,求索之愉悦,……这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将油然而生。
  收稿日期:2012-09-07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创新教学。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创设教学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是由师生共同决定的。目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
期刊
有位教育家也曾说“一个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名言其实都在教我们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是发展潜能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让学生参与自主发挥学习的情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他们耳、口、脑、手的协调性 ,积极主动 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采取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也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语言交际的工具。说明文是中学教材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爱国主义教育是初中教材的精髓之一需要学生主动的将自己融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与作者同呼吸,产生共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注重情趣教学,让学生学会首先观察,然后用小短文的形式记下观察的内容,并要求有些许的内心的感触或感悟,然后交流。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观察,有亲身体验,再把感受写
期刊
【摘 要】本论文探讨了农村中学生在英语新课程理念实施过程中,面对新教材,如何教学生开口问英语问题。鼓励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转变观念;提问策略  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然而,从教快20年了,一直萦绕在头脑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喜欢提问。即使提问,也不过是某单词的、短语的意思等一些粗浅问题,仅把老师当本字典,不够
期刊
1.写作要求的渐进性  英文写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输入和积累,制定严谨的贯穿于高中全程的教学计划,由易到难,以“词—句—段—文”为序,循序渐进。笔者认为,高一应以句子为主,段落为辅;高二侧重段落,兼顾句子;高三则以篇章为主。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扩大学生的表达词汇。  1.1 运用词块学习策略,掌握表达词汇。目前,绝大多数学生采用借助词汇表记忆的词汇学习策略。这
期刊
【摘 要】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导入法;凤头  教无定法,“导入”更无定法。老师善“导”,学生方能“入”,无论是那一种导入法,老师都需按照“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指引——建立联系”的结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科学设计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还要不断关注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地位  笔者在学生学习新课前,就通过课堂提问、课堂作业、个别谈话甚至是测验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某课的相关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
期刊
【摘 要】要使学生掌握古诗文的背诵技巧,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朗读、理解和抄写上大下功夫,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注意复习巩固背诵成果。这样就能顺利完成古诗文的背诵任务,而且能够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习惯;游戏形式;反复朗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需要背诵的内容。显然,只靠学生简单地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教师必须指导得法,教给学生有效的背诵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良好
期刊
【摘 要】小學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另外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运用具体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
期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过说过:“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可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是目前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1.启发教学的原则与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  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