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一直以来占据语文教学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依然如故,作文教学研究的角度还只是理论的东西是死的,技巧固然巧妙,方法固然很多,而学生真正领悟并运用到作文中的太少。而在作文方面,找出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只停留简短的评语,对于学生的再次修改,帮助不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一直以来占据语文教学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依然如故,作文教学研究的角度还只是理论的东西是死的,技巧固然巧妙,方法固然很多,而学生真正领悟并运用到作文中的太少。而在作文方面,找出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只停留简短的评语,对于学生的再次修改,帮助不大。因此,作文批改法的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我在日常教学中觉得作文比较批改发很有成效。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一语文教学以记叙文为主,那么初一作文重点是记叙文为主,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应用作文比教学,面对面的比较,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作文的不足,保留自己对的“闪光点”,这样通过面对面的比较,是学生知道自己的作文的“闪光点”与自己作文的不足,进行二次修改,当然二次修改的作文比第一次作文要好得多,但也有弊端。首先,教师的工作量大,学生的工作量也大,面对面的比较批改时间量大等。
当然,初一作文比较法的研究,还要注意教学的科学性、时效性,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切实运用实验法,认真总结各段的实验的效果,注意切口的大小,注意在实验研究中的不利因素,通过比较批改法的研究,有效地提高迟疑一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形成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方法。
其他文献
一、问题辩论式 班会上不能绝对化,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仅强调其好的一面或仅强调其坏的一面都是片面的。今天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分析能力,你的话越片面,他们认可的程度反而越低。而且只从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也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设计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有一次班会课上,我在黑板写了这样一道题:花的时间越多,学习效果越好。学生奇怪,班会课做判断题?个个兴趣盎然,踊跃回答。有的同学认为正确,有的同
一、“兴趣”是孩子的动力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推算出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然而9岁时,其父亲希望他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逼着他背《论语》,他两个月只能背十多行,被其父亲骂为“蠢牛”。可年少的祖冲之细心观察天体,发现每月的十五月亮就会圆,于是困惑地问爷爷,爷爷引导给他解释:“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从而调动了祖冲之的兴趣,他开始研究天文历法,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 每
一、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新颖活泼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场景,用文字来诠释意境。例如,在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的精髓基础上,可以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背景音乐,放入最恰当的地方,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用古朴凝重的古筝独奏曲引出《论语》中的有关课文,优美的音乐主导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教学
一、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设计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感悟。 第三,教法的设计:要在“导”字上下工夫——注重调动学生学习
一、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1.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
一、亦师亦母,不厌其烦 曾几何时,“问题学生”几乎是老师的弃儿,有时是自己的“破罐子破摔”或某种“逆反”的心理在作祟。所以,有的时候“问题学生”的问题会因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原因而变得更多。那么,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呢? 不要仅做学生的老师,更要学生的第二个母亲。有道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不妨一试。 他们最不愿做的恐怕是写作业,这就需要我们不厌其烦每天不断督促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这里的“乐之者”“激励、唤醒、鼓舞”,都可以归结为“人积极地、主动地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而这正是心理学“兴趣”的含义。近几年的“愉快教学研究”“素质教学探讨”,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在教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语文课堂提问的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认识水平低,教师在备课时需根据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可接受性”原则,对课文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一些巧妙处理,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巧在时机。文章才看一遍就让学生分析艺术特色为时过早,教完议论文全文再叫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
还记得当上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上的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上课之前我听取了前辈们的意见,公开课就是要“精彩”要“热闹”,绝对不能冷场,所以我事先跟学生一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还给了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和答案。课堂情况可想而知,课程内容进行地非常顺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对我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答如流且都是非常好的“标准答案”。整堂课我都自我感觉良好,看到听课的领导和同事们那
一、知识能力并重,避免两者最佳发展阶段的倒置 在新授课上,一些文科老师常常只注意对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在新授课上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施教能力,二者缺一,则难以济事。个别教师做不到,又不努力去做,因此使得学生在能力发展上,出现欠缺。 还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那就是在一些学校,出现了知识和能力最佳发展阶段严重的倒置现象。就是说,本来应该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