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设计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感悟。
第三,教法的设计:要在“导”字上下工夫——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学法的设计:要教给学生预习课文、解答问题、复习语文的方法;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要教给学生根据文体特征进行阅读的方法等。
第五,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设计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原则
1、生动有趣的原则。2、由易到难的原则。3、启发思维的原则。 4、针对性强的原则。5、无疑设疑的原则。6、留有余地的原则。
三、有效教学设计案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
2、用心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4、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法。
学法指导:叙事散文五步阅读法: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教学环节:
导课:唐朝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从这首诗中,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许多端午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呢?我国各地端午的风俗是不尽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品一品《端午的鸭蛋》。
一、预习检查:要想好好品味一篇文章,必先扫清字词障碍。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吧。
师: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的作者——汪曾祺。相信大家通过预习,对他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请看大屏幕。
二、朗读课文:像汪老先生这样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他笔下端午的鸭蛋必定是充满灵性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请大家充分展现你们的默契与创造性,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小组合作朗读。请抓紧时间交流,我们稍后进行展示。
三、整体感知
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板书)
1、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有哪些?为什么先写端午的习俗?
明确:列举七种风俗。分析总分结构。浓墨重彩渲染端午气氛是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合理背景。
2、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
3、作者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四、课堂小结
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都没有感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不要等到像韩国那样把我们的端午节申请成了他们的文化遗产时,再去叹惋自己传统的流逝。热爱中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最后想以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媒体显示:中华文化传承,承传民族精魂。请学生齐读)
五、作业布置
1、作文:以“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收集写端午的诗歌。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教学重、难点的设计: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感悟。
第三,教法的设计:要在“导”字上下工夫——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学法的设计:要教给学生预习课文、解答问题、复习语文的方法;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要教给学生根据文体特征进行阅读的方法等。
第五,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精心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
二、设计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原则
1、生动有趣的原则。2、由易到难的原则。3、启发思维的原则。 4、针对性强的原则。5、无疑设疑的原则。6、留有余地的原则。
三、有效教学设计案例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
2、用心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3、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4、了解端午风俗,提倡珍惜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认真品读。
2、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法。
学法指导:叙事散文五步阅读法: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味语言—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教学环节:
导课:唐朝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从这首诗中,你们得到了哪些信息?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许多端午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知道哪些呢?我国各地端午的风俗是不尽相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江苏高邮品一品《端午的鸭蛋》。
一、预习检查:要想好好品味一篇文章,必先扫清字词障碍。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吧。
师:在走近高邮,走近端午的鸭蛋之前,先让我们走近一个人,他就是本文的作者——汪曾祺。相信大家通过预习,对他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请看大屏幕。
二、朗读课文:像汪老先生这样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他笔下端午的鸭蛋必定是充满灵性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请大家充分展现你们的默契与创造性,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小组合作朗读。请抓紧时间交流,我们稍后进行展示。
三、整体感知
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端午的习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板书)
1、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有哪些?为什么先写端午的习俗?
明确:列举七种风俗。分析总分结构。浓墨重彩渲染端午气氛是为文章的主体“鸭蛋”预设了合理背景。
2、高邮鸭蛋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蛋白柔嫩、油多、黄是通红的“双黄蛋”。
3、作者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行文活泼生动。充满童趣,抒写了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留恋、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
四、课堂小结
其实,无论是端午、中秋还是春节,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每个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烙印。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都没有感情,终有一天我们的烙印会淡去。不要等到像韩国那样把我们的端午节申请成了他们的文化遗产时,再去叹惋自己传统的流逝。热爱中国,就应该传承中华文化,不要让几千年的传统在我们手中失传。最后想以这样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媒体显示:中华文化传承,承传民族精魂。请学生齐读)
五、作业布置
1、作文:以“家乡的端午节”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当地过节的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收集写端午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