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互联网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人们的各个生活领域,网络中各种应用软件、各种技术的开发也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中提到:青少年网民分享意愿、评论意愿、网络依赖程度和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从分享意愿来看,截至2014年12月,64.3%的青少年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分享,其中小学生在信息分享中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非常愿意分享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为 17%。从评论意愿来看,49.2%的青少年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年龄越小,发表评论的意愿越高,年龄越小,发表评论的意愿越高,小学生非常喜欢在网上发表评论的比例为 8.7%。从网络依赖程度来看,58.4%的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青少年群体中,年龄越高,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小学生非常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 7.6%。从互联网信任程度来看,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从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完全信任的比例最高,为5.9%。54.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我国网络环境安全,比例高于网民总体水平。
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度、信任度都很高,现在教育要充分开发网络,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
一、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搜索正确的信息
由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在的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现今如何让学生来甄别这些信息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是我们作为教师面临的一个新命题。我们不仅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还要引导他们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培养他们筛选、判断、分类以及总结归纳等能力。
在讲《糖果仙人舞曲》这节课前,笔者请学生查找这作品的主奏乐器钢片琴的资料。通过查找有89.3%的学生找到的资料,有7.1%的学生查到的资料,有3.6%的学生是两种乐器资料都查到了但无法判断哪个才是钢片琴。在针對查到资料的7.1%学生继续进行调查时,发现这部分学生也都是查到了这两种乐器的资料,那他们是如何得出的正确的答案呢?一部分学生是查询其他资料,比如,《音乐词典》或其他书籍,进一步验证结果从而得出的结论。另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多个网页的文字介绍,通过比较、辨别了解到与网页中的描述不符,从而总结出最终的结论。通过这样的交流过程,引导其他92.9%学生了解了筛选信息、辨别正确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使他们知道网络上的信息不都是正确的,要懂得进行区分和筛选并进行印证。
二、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延伸课堂教学
在《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还指出:青少年有着较强的表达意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限制,不能够自由表达,因此互联网成为了他们意见表达的主要场所。
以前,课堂上教师会针对学生的演唱、演奏留一些课后的复习作业,比如:请学生背唱本节课的歌曲、请学生课后练习口风琴的吹奏等。但由于不是考试学科,很多时候这样的作业不被家长和学生重视,学生不完成。根据学生的喜欢在互联网上表达意愿的特点,笔者利用现在广泛应用的社交软件——微信进行了音乐课堂课后延伸的进一步探索。在微信中有一个录音功能,可以录下1分钟的实时声音。笔者在一个班的学生中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周会留一个口风琴吹奏或者歌曲背唱的实践性作业。笔者请学生自愿在微信群中上传自己的录音,起初只有一两个学生上传,笔者都会及时地给予肯定性评价。逐渐的在这个微信群中上传的学生多起来,学生的评论也多了起来。在这个微信群中,学生完成作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上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时候还会上传自己演奏、演唱其他乐曲的视频,这时候下面的评论会特别的热烈,在这个群中逐渐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发现这种完成作业的形式挺有意思,满足了他们意愿的表达需求,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桥梁,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现在的互联网上有各种功能丰富的软件,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软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制作电子期刊延伸课堂教学
电子期刊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它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综合而成的数字杂志,它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笔者将制作电子期刊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及音乐课外学生的学习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意识增强了,学习能力上提高了。
有了电子期刊,学生可以随时登陆网络平台进行电子期刊的阅读,通过在电子期刊中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演唱、音乐相关知识和相关文化等内容的复习,不断地强化这些学习内容,使学生对于这些音乐作品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教师受到内容长度与讲授时间的限制,即使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分段的学习,但学生对旋律特点的把握不准确,不能将乐曲理解到位。比如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全曲共分为十段且篇幅较长。在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先聆听全曲,再分段聆听,体会作品中鱼咬尾和合尾的创作手法,学生对第一段的旋律记忆还比较清晰,但随着聆听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笔者发现虽然每一段都带着学生唱谱子、找特点,但学生还是将其中的几个乐段混淆,这时已经到了下课时间,那怎么补救呢?这时利用电子期刊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在电子期刊中将乐曲进行主题的剪辑、段落的制作、文字的讲解、检测学习效果的训练题等制作好,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聆听音乐、阅读资料对作品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做训练题来检测自己对音乐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不用在下节课上占用一定时间进行复习,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序进行。
在将网络以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中,笔者只挖掘出它的一小部分功能,还有很大的潜能待我们进一步去开发,让它们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度、信任度都很高,现在教育要充分开发网络,利用网络为教学服务。
一、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搜索正确的信息
由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在的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不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现今如何让学生来甄别这些信息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是我们作为教师面临的一个新命题。我们不仅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的能力,还要引导他们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培养他们筛选、判断、分类以及总结归纳等能力。
在讲《糖果仙人舞曲》这节课前,笔者请学生查找这作品的主奏乐器钢片琴的资料。通过查找有89.3%的学生找到的资料,有7.1%的学生查到的资料,有3.6%的学生是两种乐器资料都查到了但无法判断哪个才是钢片琴。在针對查到资料的7.1%学生继续进行调查时,发现这部分学生也都是查到了这两种乐器的资料,那他们是如何得出的正确的答案呢?一部分学生是查询其他资料,比如,《音乐词典》或其他书籍,进一步验证结果从而得出的结论。另一部分学生是通过多个网页的文字介绍,通过比较、辨别了解到与网页中的描述不符,从而总结出最终的结论。通过这样的交流过程,引导其他92.9%学生了解了筛选信息、辨别正确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使他们知道网络上的信息不都是正确的,要懂得进行区分和筛选并进行印证。
二、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延伸课堂教学
在《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还指出:青少年有着较强的表达意愿,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限制,不能够自由表达,因此互联网成为了他们意见表达的主要场所。
以前,课堂上教师会针对学生的演唱、演奏留一些课后的复习作业,比如:请学生背唱本节课的歌曲、请学生课后练习口风琴的吹奏等。但由于不是考试学科,很多时候这样的作业不被家长和学生重视,学生不完成。根据学生的喜欢在互联网上表达意愿的特点,笔者利用现在广泛应用的社交软件——微信进行了音乐课堂课后延伸的进一步探索。在微信中有一个录音功能,可以录下1分钟的实时声音。笔者在一个班的学生中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每周会留一个口风琴吹奏或者歌曲背唱的实践性作业。笔者请学生自愿在微信群中上传自己的录音,起初只有一两个学生上传,笔者都会及时地给予肯定性评价。逐渐的在这个微信群中上传的学生多起来,学生的评论也多了起来。在这个微信群中,学生完成作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上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时候还会上传自己演奏、演唱其他乐曲的视频,这时候下面的评论会特别的热烈,在这个群中逐渐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发现这种完成作业的形式挺有意思,满足了他们意愿的表达需求,建立起很好的沟通桥梁,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现在的互联网上有各种功能丰富的软件,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软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制作电子期刊延伸课堂教学
电子期刊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它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综合而成的数字杂志,它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笔者将制作电子期刊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及音乐课外学生的学习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意识增强了,学习能力上提高了。
有了电子期刊,学生可以随时登陆网络平台进行电子期刊的阅读,通过在电子期刊中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演唱、音乐相关知识和相关文化等内容的复习,不断地强化这些学习内容,使学生对于这些音乐作品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欣赏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教师受到内容长度与讲授时间的限制,即使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分段的学习,但学生对旋律特点的把握不准确,不能将乐曲理解到位。比如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全曲共分为十段且篇幅较长。在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先聆听全曲,再分段聆听,体会作品中鱼咬尾和合尾的创作手法,学生对第一段的旋律记忆还比较清晰,但随着聆听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笔者发现虽然每一段都带着学生唱谱子、找特点,但学生还是将其中的几个乐段混淆,这时已经到了下课时间,那怎么补救呢?这时利用电子期刊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在电子期刊中将乐曲进行主题的剪辑、段落的制作、文字的讲解、检测学习效果的训练题等制作好,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聆听音乐、阅读资料对作品做了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做训练题来检测自己对音乐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不用在下节课上占用一定时间进行复习,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序进行。
在将网络以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中,笔者只挖掘出它的一小部分功能,还有很大的潜能待我们进一步去开发,让它们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