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明初至清末五百余年,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明代琉球汉诗今已不存,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程顺则是其代表。
关键词:琉球汉诗;有国之乐;程顺则
中图分类号:I10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0)03-0039-06
Survey of Han poems in Liuqiu (1)
MAOHan
(School of Literature,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362011,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500-odd years between the begnning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Liuqiu, as a subordinate nation to China, is under profou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So far, Han poems of Liuqiu in Ming Dynasty have been extinct and
those in Qing Dynasty prevailed for 200 years since Shunzhi periods. There are two main themes of Liuqiu’s Han poems: the happiness of owning a nation, the pain of losing a nation. The golden time of Liuqiu’s Han poems was in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s at their heyday when poets mushroomed with Chen Shun-ze as its representative.
Key words: Han poems in Liuqiu; happiness of owning a nation; Chen Shun-ze
琉球古国,在中国东海之东。有流求、琉求、琉虬等异名。《隋书·东夷列传·流求国》记云:“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东,水行五日而至。”① 宋元之时,即有中国僧人前往传经弘法。1650年以汉语自撰的琉球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公元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了北山、中山和南山三个独立王国。自明朝初年,琉球三国的王位继承接受中国的册封。公元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统一琉球群岛,建立了琉球王国,也称中山国,依旧作为藩属向中国朝贡。《大明一统志》云:“我太祖遣传,琉球首效归附。故特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姓焉。”明初,福建三十六姓汉人,移民琉球,聚居其首府那霸之“久米村”,其中文人带去了四书五经,受当地政府支持,建立孔庙,开馆设学,并举行科举考试,中华文化自此移植琉球,发扬光大。后又多次移民,以为后续。“自明初,始通朝贡。遣子入学,渐染华风,稍变旧习。至于圣清受命,威灵震迭,文教诞敷。皇纶三锡,宸翰迭颁。定两年一贡之令,沛三次入监之恩。百有二十余年,其国之政俗沐浴圣化,烝烝然日进于雅,视朝鲜国殆弗让焉。” 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乾隆三十年(1764)成书,作者为国子监琉球官学教习。明清五百余年中,应琉球王国之请,中国政府先后二十五次遣使前往册封新君,琉球遣使来中国朝贡更多达四百七十次。在琉球首府那霸,有专为迎接中国册封使团而建的“天使馆”,在泉州则有“来远驿”,后迁往福州,改称“怀远驿““柔远驿”,专门接待琉球客人,俗称“琉球馆”。
徐葆光《琉球三十六岛图歌》抒写着清人对于这个东方袖珍之国的印象:
琉球属岛三十六,画海为界如分疆。
罗列众星皆内拱,中山大宅居中央。
往来税赋有期会,冬夏候汛输舟航。
其北大岛号爷马,境邻倭国分东洋。
太平诸山作南镇,台湾直北遥相望。
…………
其中各岛语言别,译词受事中山王。
颛颛独居乃恭顺,无一自大如夜郎。
圣人声教弥六合,河源佛国归堂皇。
天下全图成一览,朱书墨界穷毫芒。
琉球弹丸缀闽海,得此可补东南荒。
朝来张挂向东壁,红旭冉冉升扶桑。
然而,琉球人自己创作的汉诗,明代的已荡然无存,今所见者皆清代作品。此事颇不合于情理。想有明一代,中国与琉球文化交流不少,琉球官派北京的留学生即近百人,自费来华的更多,海外学子来到华夏诗国,不至于概不学诗。明朝的册封使团十一次前往琉球,王世贞有律诗《送谢太常博士谢曾使琉球》云:“金陵握手非初会,曾读芙蓉谢监诗。鳌背尚悬唐使节,螭头重领汉官仪。”民间僧俗使者更多,其中也应不乏擅诗且热衷诗教者,其诗的种子的播撒,不至于毫无收获。想必明代琉球的汉诗创作,在日本萨摩藩长达四十五年的占领期间(1609~1654正值明末清初)已尽遭禁毁。
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日本再次入寇,灭其国,“废琉置县”。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
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如蔡铎(1644~1724),字声之,曾作为贡使来华,向清廷进献琉球地图《中山世谱》,著有《观光堂游草》,其《夜宿渔梁》诗云:
看山一路到渔梁,客邸深寒月似霜。独对孤灯愁寂寞,为有梅影护匡床。
渔梁驿在闽浙边界的仙霞古道上,是由闽地进入中原的一大驿站。匡床,方正安适之床。庄子《齐物论》:“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匡床。”此诗末句颇妙,梅影、匡床皆有文化意味,客栈之夜,纵是清寒,有梅影相伴,有匡床相拥,即在中华文化的怀抱里,孤寂之感便大为淡化了。
曾益(1645~1705),字虞臣,也曾作为贡使来华,著有《执圭堂草》。其《游灵隐寺》诗云:
我爱西湖灵隐寺,寺门斜傍薜萝开。
蒲团竟日谈兴废,花径由人数往来。
草色遥连骑马路,涛声长绕讲经台。
幸留一片袈裟地,不共沧桑化劫灰。
灵隐寺在杭州西子湖畔。诗人直抒胸臆,说自己爱着灵隐寺这份清幽僻静,而怕见人世间的纷扰和盛衰更替。结束之句,感慨尤深。
接下来,蔡肇功、周新命、蔡文溥等诗人,也都名重一时,程顺则更是琉球诗坛领袖。
蔡肇功(1656~1737),号绍斋,主管琉球历法,五度来华,为琉球制定《大清时宪历》。有诗集《寒窗纪事》。其《山居》一诗颇得隐逸之趣:
松阴幽处曲溪边,深结茅庐晨夕禅。
鸟宿柴门恒出入,云侵竹榻任牵连。
朝看野老锄田亩,晚听樵夫唱岭巅。
莫笑寻常人迹少,青山流水自悠然。
周新命(1666~1716),字熙臣,曾留学福州七年,官正议大夫,后屡次出使中国。有诗集《翠云楼诗笺》。其《秋兴》不无老杜遗风:
,乾隆二十五年入学,其师潘相以“欲为海国无双士,来读天都未见书”为其座右铭。《春望》一诗,应是其初到北京时的满怀兴奋的移情于物:“帝畿无地不春光,万里风恬化日长。到处江山辉锦绣,望中云物焕文章。青归柳线高低色,红入桃腮远近香。俯仰乾坤双眼豁,一时新景拂诗囊。”《秋日偕蔡汝显游悯忠寺》入选《晚晴簃诗汇》,则是更为成熟的作品,颔联逃不出前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索性不予回避,尾联两个意象,西风与晚钟,触发的是关于人生终极悲剧的哀愁:
燕山九月秋,相约梵宫游。
树密禅扉静,苔深曲径幽。
香云笼古殿,花雨入经楼。
上界西风峭,钟声傍晚愁。
郑孝德勤于吟咏,工为律诗,如《恭庆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诗进呈》八首。虽为歌功颂德之作,不免堆砌谀词,非诗史正声,鉴于今人难得一见,谨抄录如下,以窥其诗家功力及当年外藩人士归化之忱:
球藩奕叶荷丝纶,累译来王拱紫宸。万里风恬波静海,三山日暖草回春。惠覃远塞休声遍,恩覆炎荒寿宇新。喜值慈宁绵圣算,叨随属国颂皇仁。
华府门前膺册封,一方阜寿沐恩隆。三平村酒千家碧,万岁山花四野红。地应离明长捧日,天瞻乾极远呼嵩。今朝恭庆璇宫福,躬沐春晖虎拜同。
文教遥敷岛屿边,辟雍诏许沐陶甄。手摩鼓碣春光暖,身托槐阴旧荫妍。豢养恩波深似海,栽培德化博如天。幸逢圣母长庚日,同效华封祝万年!
炎徼常悬向日心,喜将姓字附青衿。履长共庆徽音远,称寿同沾圣泽深。玉宇祥云浮凤阙,瑶池瑞霭遍鸡林。从知海屋添筹永,难老松龄迈古今。
律转初阳绣线长,九霄庆霭正无疆。圣皇孝理高千古,寿母慈晖照万方。日下尊亲同覆载,春台颂祝遍梯航。自欣陪隶随多士,恭上南山寿一觞。
圣寿绵绵庆九围,纯祺稠迭锡慈帏。珠连五纬明丹陛,璧合双轮拥紫微。阆苑书翻琼玉检,瑶阶彩试衮龙衣。共欢天意同人意,于万斯年仰懿徽。
禹拜皋扬颂母仪,许陈任韎奏侏禽。两阶羽杂氍毺舞,六律钟调韶濩诗。欢洽敷天长燕喜,庆流薄海普鸿慈。讴歌此日同中外,岁岁年年祝介禧!
万国车书拱帝京,普天齐唱九如声。春明露掌开瑶席,日丽彤阶捧兕觥。锡类无穷绵景福,推恩有永洽皇情。虎闱幸听康衢颂,山阜歌吟喜载赓!
蔡世昌,字汝显,二十四岁与郑孝德同期入太学,不欲专为词章学。其师潘相赠一联云:“人在海邦推俊杰,学从京国问渊源。”也曾作《恭庆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进呈》八首同题诗。其《芙蓉》一诗咏物:“芙蓉不与众芳同,蝉蜕淤泥出水中。玉柄凌波标洁白,赩幢泄渚弄轻红。全无雕饰擎朝露,独绽绉纹映午风。小立银塘频驻目,天然净植郁珑璁。”虽旧题难出新意,却也造语工整,音韵和谐,中规中矩。《游陶然亭》诗前有序,可以相见当年太学师生之风神:“岁在辛巳,节近重阳,函晖先生邀吾师及颙斋先生,携予两人南游陶然亭。兹亭也,贤士大夫之所以游目骋怀者。是日天朗气清,金风徐来,倚栏纵目,真可乐也。饫聆明训之余,忘其固陋,赋诗一章以志胜游。”其诗云:
高台一上思悠悠,且喜黄花插满头。
碧水晴光摇草树,名山画景拥城楼。
一时诗酒同清赏,百代风流纪胜游。
况有雄谈惊四座,更教远客豁双眸。
此后,琉球国仍然官派子弟到北京国子监学习。留学者的诗,其课余之作编成《琉球诗录》,教习孙衣言作评,道光二十四年刊行;其课堂所作编为《琉球诗课》,教习徐幹评定,同治十二年刊行。
[责任编辑:吴晓红]
关键词:琉球汉诗;有国之乐;程顺则
中图分类号:I10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0)03-0039-06
Survey of Han poems in Liuqiu (1)
MAOHan
(School of Literature,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362011,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500-odd years between the begnning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Liuqiu, as a subordinate nation to China, is under profou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So far, Han poems of Liuqiu in Ming Dynasty have been extinct and
those in Qing Dynasty prevailed for 200 years since Shunzhi periods. There are two main themes of Liuqiu’s Han poems: the happiness of owning a nation, the pain of losing a nation. The golden time of Liuqiu’s Han poems was in Kangxi and Qianlong periods at their heyday when poets mushroomed with Chen Shun-ze as its representative.
Key words: Han poems in Liuqiu; happiness of owning a nation; Chen Shun-ze
琉球古国,在中国东海之东。有流求、琉求、琉虬等异名。《隋书·东夷列传·流求国》记云:“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东,水行五日而至。”① 宋元之时,即有中国僧人前往传经弘法。1650年以汉语自撰的琉球国史《中山世鉴》称:“盖我朝开辟,天神阿摩美久筑之。”“当初,未琉球之名。数万年后,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公元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了北山、中山和南山三个独立王国。自明朝初年,琉球三国的王位继承接受中国的册封。公元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统一琉球群岛,建立了琉球王国,也称中山国,依旧作为藩属向中国朝贡。《大明一统志》云:“我太祖遣传,琉球首效归附。故特赐以闽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姓焉。”明初,福建三十六姓汉人,移民琉球,聚居其首府那霸之“久米村”,其中文人带去了四书五经,受当地政府支持,建立孔庙,开馆设学,并举行科举考试,中华文化自此移植琉球,发扬光大。后又多次移民,以为后续。“自明初,始通朝贡。遣子入学,渐染华风,稍变旧习。至于圣清受命,威灵震迭,文教诞敷。皇纶三锡,宸翰迭颁。定两年一贡之令,沛三次入监之恩。百有二十余年,其国之政俗沐浴圣化,烝烝然日进于雅,视朝鲜国殆弗让焉。” 潘相《琉球入学见闻录》,乾隆三十年(1764)成书,作者为国子监琉球官学教习。明清五百余年中,应琉球王国之请,中国政府先后二十五次遣使前往册封新君,琉球遣使来中国朝贡更多达四百七十次。在琉球首府那霸,有专为迎接中国册封使团而建的“天使馆”,在泉州则有“来远驿”,后迁往福州,改称“怀远驿““柔远驿”,专门接待琉球客人,俗称“琉球馆”。
徐葆光《琉球三十六岛图歌》抒写着清人对于这个东方袖珍之国的印象:
琉球属岛三十六,画海为界如分疆。
罗列众星皆内拱,中山大宅居中央。
往来税赋有期会,冬夏候汛输舟航。
其北大岛号爷马,境邻倭国分东洋。
太平诸山作南镇,台湾直北遥相望。
…………
其中各岛语言别,译词受事中山王。
颛颛独居乃恭顺,无一自大如夜郎。
圣人声教弥六合,河源佛国归堂皇。
天下全图成一览,朱书墨界穷毫芒。
琉球弹丸缀闽海,得此可补东南荒。
朝来张挂向东壁,红旭冉冉升扶桑。
然而,琉球人自己创作的汉诗,明代的已荡然无存,今所见者皆清代作品。此事颇不合于情理。想有明一代,中国与琉球文化交流不少,琉球官派北京的留学生即近百人,自费来华的更多,海外学子来到华夏诗国,不至于概不学诗。明朝的册封使团十一次前往琉球,王世贞有律诗《送谢太常博士谢曾使琉球》云:“金陵握手非初会,曾读芙蓉谢监诗。鳌背尚悬唐使节,螭头重领汉官仪。”民间僧俗使者更多,其中也应不乏擅诗且热衷诗教者,其诗的种子的播撒,不至于毫无收获。想必明代琉球的汉诗创作,在日本萨摩藩长达四十五年的占领期间(1609~1654正值明末清初)已尽遭禁毁。
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日本再次入寇,灭其国,“废琉置县”。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
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如蔡铎(1644~1724),字声之,曾作为贡使来华,向清廷进献琉球地图《中山世谱》,著有《观光堂游草》,其《夜宿渔梁》诗云:
看山一路到渔梁,客邸深寒月似霜。独对孤灯愁寂寞,为有梅影护匡床。
渔梁驿在闽浙边界的仙霞古道上,是由闽地进入中原的一大驿站。匡床,方正安适之床。庄子《齐物论》:“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匡床。”此诗末句颇妙,梅影、匡床皆有文化意味,客栈之夜,纵是清寒,有梅影相伴,有匡床相拥,即在中华文化的怀抱里,孤寂之感便大为淡化了。
曾益(1645~1705),字虞臣,也曾作为贡使来华,著有《执圭堂草》。其《游灵隐寺》诗云:
我爱西湖灵隐寺,寺门斜傍薜萝开。
蒲团竟日谈兴废,花径由人数往来。
草色遥连骑马路,涛声长绕讲经台。
幸留一片袈裟地,不共沧桑化劫灰。
灵隐寺在杭州西子湖畔。诗人直抒胸臆,说自己爱着灵隐寺这份清幽僻静,而怕见人世间的纷扰和盛衰更替。结束之句,感慨尤深。
接下来,蔡肇功、周新命、蔡文溥等诗人,也都名重一时,程顺则更是琉球诗坛领袖。
蔡肇功(1656~1737),号绍斋,主管琉球历法,五度来华,为琉球制定《大清时宪历》。有诗集《寒窗纪事》。其《山居》一诗颇得隐逸之趣:
松阴幽处曲溪边,深结茅庐晨夕禅。
鸟宿柴门恒出入,云侵竹榻任牵连。
朝看野老锄田亩,晚听樵夫唱岭巅。
莫笑寻常人迹少,青山流水自悠然。
周新命(1666~1716),字熙臣,曾留学福州七年,官正议大夫,后屡次出使中国。有诗集《翠云楼诗笺》。其《秋兴》不无老杜遗风:
,乾隆二十五年入学,其师潘相以“欲为海国无双士,来读天都未见书”为其座右铭。《春望》一诗,应是其初到北京时的满怀兴奋的移情于物:“帝畿无地不春光,万里风恬化日长。到处江山辉锦绣,望中云物焕文章。青归柳线高低色,红入桃腮远近香。俯仰乾坤双眼豁,一时新景拂诗囊。”《秋日偕蔡汝显游悯忠寺》入选《晚晴簃诗汇》,则是更为成熟的作品,颔联逃不出前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索性不予回避,尾联两个意象,西风与晚钟,触发的是关于人生终极悲剧的哀愁:
燕山九月秋,相约梵宫游。
树密禅扉静,苔深曲径幽。
香云笼古殿,花雨入经楼。
上界西风峭,钟声傍晚愁。
郑孝德勤于吟咏,工为律诗,如《恭庆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诗进呈》八首。虽为歌功颂德之作,不免堆砌谀词,非诗史正声,鉴于今人难得一见,谨抄录如下,以窥其诗家功力及当年外藩人士归化之忱:
球藩奕叶荷丝纶,累译来王拱紫宸。万里风恬波静海,三山日暖草回春。惠覃远塞休声遍,恩覆炎荒寿宇新。喜值慈宁绵圣算,叨随属国颂皇仁。
华府门前膺册封,一方阜寿沐恩隆。三平村酒千家碧,万岁山花四野红。地应离明长捧日,天瞻乾极远呼嵩。今朝恭庆璇宫福,躬沐春晖虎拜同。
文教遥敷岛屿边,辟雍诏许沐陶甄。手摩鼓碣春光暖,身托槐阴旧荫妍。豢养恩波深似海,栽培德化博如天。幸逢圣母长庚日,同效华封祝万年!
炎徼常悬向日心,喜将姓字附青衿。履长共庆徽音远,称寿同沾圣泽深。玉宇祥云浮凤阙,瑶池瑞霭遍鸡林。从知海屋添筹永,难老松龄迈古今。
律转初阳绣线长,九霄庆霭正无疆。圣皇孝理高千古,寿母慈晖照万方。日下尊亲同覆载,春台颂祝遍梯航。自欣陪隶随多士,恭上南山寿一觞。
圣寿绵绵庆九围,纯祺稠迭锡慈帏。珠连五纬明丹陛,璧合双轮拥紫微。阆苑书翻琼玉检,瑶阶彩试衮龙衣。共欢天意同人意,于万斯年仰懿徽。
禹拜皋扬颂母仪,许陈任韎奏侏禽。两阶羽杂氍毺舞,六律钟调韶濩诗。欢洽敷天长燕喜,庆流薄海普鸿慈。讴歌此日同中外,岁岁年年祝介禧!
万国车书拱帝京,普天齐唱九如声。春明露掌开瑶席,日丽彤阶捧兕觥。锡类无穷绵景福,推恩有永洽皇情。虎闱幸听康衢颂,山阜歌吟喜载赓!
蔡世昌,字汝显,二十四岁与郑孝德同期入太学,不欲专为词章学。其师潘相赠一联云:“人在海邦推俊杰,学从京国问渊源。”也曾作《恭庆圣母皇太后七十万寿进呈》八首同题诗。其《芙蓉》一诗咏物:“芙蓉不与众芳同,蝉蜕淤泥出水中。玉柄凌波标洁白,赩幢泄渚弄轻红。全无雕饰擎朝露,独绽绉纹映午风。小立银塘频驻目,天然净植郁珑璁。”虽旧题难出新意,却也造语工整,音韵和谐,中规中矩。《游陶然亭》诗前有序,可以相见当年太学师生之风神:“岁在辛巳,节近重阳,函晖先生邀吾师及颙斋先生,携予两人南游陶然亭。兹亭也,贤士大夫之所以游目骋怀者。是日天朗气清,金风徐来,倚栏纵目,真可乐也。饫聆明训之余,忘其固陋,赋诗一章以志胜游。”其诗云:
高台一上思悠悠,且喜黄花插满头。
碧水晴光摇草树,名山画景拥城楼。
一时诗酒同清赏,百代风流纪胜游。
况有雄谈惊四座,更教远客豁双眸。
此后,琉球国仍然官派子弟到北京国子监学习。留学者的诗,其课余之作编成《琉球诗录》,教习孙衣言作评,道光二十四年刊行;其课堂所作编为《琉球诗课》,教习徐幹评定,同治十二年刊行。
[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