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教学衔接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积累性的,也就是说,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当前许多学校尤其是普通中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遇到许多困难,一般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老师的课,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欠佳,考试效果也不理想,甚至高三阶段的学生临近高考还问出许多老师认为非常弱智的问题等等。如何解决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断层”、“拦路虎”、“脱节”,最为重要的是作好“衔接”工作,此衔接分为以下六方面。
  一、基础知识衔接
  基础不牢,学生听课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上课无精打采,学习兴趣下降,因此一定要“温故”而“知新”。如讲授高中必修(上)之前应复习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尤其是常用到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如蒙古、西伯利亚、亚速尔群岛、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补充经纬度的基础知识并挖深拓宽;讲授高中必修(下)应补充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及重要城市等。
  二、基本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
  在初中未作为重点知识的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则显得非常重要,这部分知识需要在平时教学中适当补充讲解、练习,以防因高初中部分地理知识跨度大、跳跃性强出现学生听不懂课,做不来题的现象。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判读,等值线图判读,气温、降水图判读等。
  三、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生进入高中,学生自己要主动改变学习方法,老师也应教给他们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首先高中地理学习不能简单地采用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不仅仅需要背诵、记忆,“依样画葫芦”式学习,更需要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等。知识的掌握应达到 “既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其次由于高中地理知识总量大,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容的逻辑性加强,学习密度和作业量猛增,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分散学习效果优于集中学习,提醒学生易混淆知识需用练习巩固、加强等方法;再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设置一些问题,逐步使学生获得假设、分析、推理、论证等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同时注意学生自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尤其是比较法的运用对帮助学生知识记忆有莫大的好处。
  四、教材内容和教法的衔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中地理教师应主动深入初中地理课堂,了解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深难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把握,避免高中地理教学的主观性、盲目性,从而浪费大量时间。其次在教法上注意避免“一言堂”,多学习初中地理教法的多样性、灵活性,知识易被学生吸收等特点。再次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教材的难度加大,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刚入高中的学生形象思维强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的特点,讲授部分知识时,举一些具体直观的例子以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点的理解,逐步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带学生做实验、野外考察等。再次对于高初中教材中同一内容的学习应先了解初高中难度要求,宜将初中基础内容复习巩固,再因势利导引出高中知识学习,注意知识逐渐深化、循序渐进;如世界地形图阅读、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的传授。再次将看似孤立、零散知识成串讲解,浑然一体,以地图为载体,捏沙成团,解决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达到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如借助人口稠密与稀疏,分析当地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服务业、人口素质高低之间的关系,经纬度位置与世界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等等。
  五、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不管在平时听课还是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不可能带地图册随时翻阅。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识图、记图、用图、脑中有活地图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抽一定时间恶补地图知识,达到“胸中有世界”的境界,为以后地理的顺利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如世界地理的学习,一般方法多让学生填写世界空白地形图,世界空白政区图,配合经纬网进行学习,多次记忆,多次练习巩固,采用顺口溜、小故事等方法记忆地名、国名、首都名、城市名等;讲授地球运动时先看书再做实验演示,再次看多媒体动画,最后头脑想象。
  六、相关物理、化学、语文古诗词、历史、政治、生物等基础知识的补充,学以致用
  增强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趣味性,让学生真正学习到有用的地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刻体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真正内涵,体会“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如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气压的定义和气压值大小的比较、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名楼、人类社会发展史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人文旅游资源的欣赏等等。
  应该说,以上衔接涉及到整个高中三年的地理学习,所以教学衔接工作应持之以恒,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会事倍功半,劳心劳力,学生知识结构漏洞百出,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挫,因此老师要深入钻研、持之以恒,一旦作好了“衔接”,相信学生对地理学习游刃有余,兴趣浓厚,感觉在知识的海洋里浸泡、遨游,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饱学之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言不虚。
其他文献
一、无痕中寻迹  数学的渗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教师用心去发现、仔细去钻研,我们也是可以从所谓“枯燥”的概念、定义、计算等中发现德育的结合点来。通过我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德育的痕迹可以追寻到以下几处:  1.阳光迹象——数学学科的痕迹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科学,是科学的科学。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这就要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话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怎样教育下一代能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简易方程,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解最简单的方程的方法是这样的,比如:3+X=10 可以根据四则的意义,求一个加数,就要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也就是X=10-3 X=7,很好理解的一种方法,而现在五年级课本的解方程是这样的,3+X-3=10-3 X=7,我刚开始看教参的时候,看到例题的解法感觉很奇怪,经过深入研究原来是求方程的解法就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来进行解答,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并就高等数学教学中内容体系与教学目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 高等数学 改革 探析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随
音乐是通过音响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音乐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教学应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的情绪,引起美感,产生共鸣。因此,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应从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使学生的情感融化于音乐艺术中,受到音乐作品思想情感的诱发,进而达到“寓教于情”。  一、分 析 歌 词 内 容,掌 握 作 品 情 感  歌曲是抒情的,
在王维画史地位的变迁中,北宋后期是重要的分水岭.此前,无论释道、山水画风格的变迁,还是“水墨晕章”[ 1]之成就,王维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乃至张璪.宋仁宗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他鼓励教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本文主要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方面探讨英美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即英美文化与词汇教学、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教育方法的关系。  关键词:英美文化 英语教学 语言 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  长期以来,无论学英语,还是教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教学要注重听、说、读、写等几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对英语语言所表现的英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