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学应寓教于情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q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通过音响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音乐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教学应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的情绪,引起美感,产生共鸣。因此,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应从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使学生的情感融化于音乐艺术中,受到音乐作品思想情感的诱发,进而达到“寓教于情”。
  一、分 析 歌 词 内 容,掌 握 作 品 情 感
  歌曲是抒情的,学唱一首歌曲,只有掌握作者的情感才能唱出歌曲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作者和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外,必须对歌词内容作简要地分析,使学生了解歌词大意掌握作品情感,诱发学生的情绪使之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在教《我和我的祖国》一歌时,我首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和学生一起体会词与曲的外露之情、内涵之情及这首歌的立意,进而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无限热爱和赞美祖国的真挚感情。在学习第一段歌词时,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一刻也不能分割”,“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这两句歌词的内涵,让学生深刻理解赤子与祖国息息相关,“分担”“忧喜”“分担”“欢乐”,发自内心祝愿的挚爱之情。这样,通过对歌词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歌词的大意,引起学生对学习新歌曲的注意和思考,使学生对新歌曲表达的情感获得初步感受,这是学生学唱好一首歌曲强有力的心理基础。
  二、教 师 真 情 范 唱,激 发 学 唱 欲 望
  教师的范唱对学生的学唱具有激情和示范作用。教师的范唱应力求按歌曲所要求表达的情感、风格特点,准确地有感情地演唱,做到声音优美、吐字清晰、呼吸正确、情感真挚、声情并茂,使学生在学唱前对歌曲有个较完整的艺术印象,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艺术的欣赏,激发他们对学唱新歌的兴趣,唤起学习欲望。如《我爱水乡美》这首歌,主要抒发了对水乡风光和水乡人的赞美之情,歌曲的风格特点是抒情、赞美,我在范唱时,为了突出“荔枝”和“焦林”,当唱到:“荔枝红,焦林绿”的“红”和“绿”时,呼吸量加大,保持住气息,将“红”和“绿”唱强些,并且声音饱满。当唱到“片片帆影”时,将声音弱下去,使前后乐句形成鲜明对比。当唱到最后引子部“啊”的时候,这是作者抒发内心情感的关键处,要唱出对水乡自然美景和水乡人心灵美的赞颂之情,同时用真假声相结合,控制住气息,强弱适中的歌唱方法,意味深长地去唱,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深情。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范唱时若能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感受到的一切,通过声音来表达来渲染,声情并茂动情地去演唱,真正把歌曲的情感、风格特点表现出来,以教师之情去动学生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学唱的情趣。
  三、启 发 指 导 想 象,进 入 角 色 学 唱
  在教学生演唱某一首歌曲进行感情处理时,不宜泛泛孤立地要求以某种力度、速度、声音去演唱,而应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仿佛亲身经历般地进入角色,以“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去演唱。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指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学唱要达到最佳效果,学唱者的心理只有顺着作曲者所描绘的图画前行,才能真正进入角色与作者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演唱时,不仅力度、速度、声音会自然地符合要求,而且演唱时的音色、语气、表情以及整个艺术效果,都会大为改观。如在教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进行想象,进入歌曲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水乡“惹人醉”的美丽风光画面,就像看到了红的荔枝、绿的蕉林似的,就像见到了水乡人尊老爱幼具体场面一样,进而诱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获得对歌曲鲜明生动的意向联觉,与歌曲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进行再选性想象。这样,学生在演唱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着作品情感特点进行艺术处理,从而更好地进入角色演唱。
  四、动 情 指 挥 调 控,激 发 演 唱 情 绪
  演唱与指挥都是艺术,在教学生练习演唱的过程中,教师指挥学生演唱,实际上也是师生对歌曲情感体验的交流过程。指挥的手势、面部表情,具有引发、调控学生情绪的作用,指挥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有机结合、处理恰当,就会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演唱情绪,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力,正确地表达作品,使学生在演唱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教师在指挥学生第一遍演唱《游击队》这首歌时,指挥的手势低而有力度,幅度小,调控学生演唱声音弱而有力度,同时以规范的面部表情相配合,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到游击队员神出鬼没,由远及近。当指挥第二遍演唱时,手势幅度变大,调控声音变强,以表现游击队声势浩大、英勇顽强。当唱到“我们就和他拼到底”的“拼到底”时,指挥的手势力度.节奏和头部紧密配合,此时,指挥者将甩头动作与手势动作强而有力地配合处理好“拼到底”三个字之间的停顿,以此来表现游击队员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彻底打败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在指挥最后一段引子“啊……”时,面部表情由严肃变为微笑,加大手势幅度,一只手腕带动手臂向上提升强调“啊”字,以表现游击队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后指挥的手势幅度又由大变小,调控演唱的声音由强变弱,表现游击队在战斗胜利后,又进行转移的情景,这样,通过教者精心的指挥处理,动情地指挥调控,诱导学生的情感。随着歌曲的情感起伏变化,以最佳的情绪进行演唱,提高演唱效果,并从中受到教育。
其他文献
人们对鲁迅作品的认识或是对鲁迅本人的认识,几乎都是从中学语文教科书开始的,可以说,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在让人们认识鲁迅、了解鲁迅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做好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问题却层出不穷,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本文认为,教师没有把鲁迅作品透彻的讲解出来,才是造成中学鲁迅作品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
长期以来,数学留在很多学生心里的强烈印象,就是枯燥的计算、  刻板的公式、远离现实生活的应用题,初中生学习数学是脱离于生活  的一种纯符号的逻辑演绎,学生怕学,甚至厌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而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的大潮中,被传统教材培养长大,已经非常习惯了传统教材的我,一度也很迷茫,如何才能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怕学、厌学到不怕,甚
学校工会是在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组织,也是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群众组织,是党政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为工会成员的广大教职工,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  工会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基本职能。学校工会做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首先要在工会的管理上要做到位,改变工会即福利的传统观念。要团结教育全校教职工,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做为一级工会组织,在
一、无痕中寻迹  数学的渗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教师用心去发现、仔细去钻研,我们也是可以从所谓“枯燥”的概念、定义、计算等中发现德育的结合点来。通过我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发现,德育的痕迹可以追寻到以下几处:  1.阳光迹象——数学学科的痕迹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科学,是科学的科学。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这就要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俗话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怎样教育下一代能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生存,是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简易方程,记得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解最简单的方程的方法是这样的,比如:3+X=10 可以根据四则的意义,求一个加数,就要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也就是X=10-3 X=7,很好理解的一种方法,而现在五年级课本的解方程是这样的,3+X-3=10-3 X=7,我刚开始看教参的时候,看到例题的解法感觉很奇怪,经过深入研究原来是求方程的解法就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来进行解答,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并就高等数学教学中内容体系与教学目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职 高等数学 改革 探析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