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中的学生提问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过程追求的是一种沟通、对话、理解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创造。在这样的一种教学过程中,“提问”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所谓提问就是把矛盾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美国教育学家卡尔汉曾经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就是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思考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该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一个小小的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甚至还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等;如何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应是在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过程中有意通过各种方法再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也不仅仅再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迪思维,而是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
  传统的做法只要是提问,都似乎只是教师的手段或意愿。教师的提问很可能将学生们引向一个定向性的答案,是引人入彀的提问。新课程理念认为阅读主体提问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性。换言之,提问权应该交给学生,并由学生自己相互进行商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发现疑问,然后交相质疑,交相问难,然后达到以破其疑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提问权应该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我觉得应该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或者是启发一下学生,思考些学生所设的疑问。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问,还要注重培养他们会问的能力。学生的提问质量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只要学生确实是在阅读中产生了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在态度上予以重视,只是在处理的方式和重点上有所不同。例如,有些没有思维含量或者思维含量不高的问题(资料性的问题、文章学知识方面的问题等),就告诉学生查找什么工具书和资料,或请某某同学帮助;有些思维含量高、综合性强而又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的专题学习等等。学生从敢问到会问,确实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清代刘开在《问说》中曾抨击过“所问不正”的现象:“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质疑问难中去体会: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或不需要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有价值,怎样去求异思维,怎样“于无疑处见疑”等等。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提问时注意学习的思路。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正确、流畅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当学生思路不畅时,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即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还要整体引导学生谈论交流,以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还可进行回归课题提问、发散思维提问、以文悟道提问等,以便回到整体,获取对整篇课文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围绕这一程序进行疏导,课堂教学就会不仅思路清晰、系统性强,而且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
  总之,提问权要交给学生,提问的层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准,这个原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
其他文献
我国国语作文教学为时已久,但是批改方法——教师全批改,精批细改,极其陈旧繁琐。其弊端主要有二,一是教师疲于奔命,二是学生受益甚浅。近百年来,多少有志之士身体力行,积极
当前社会具有信息共享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强调合作意识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不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非常有意义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通过创设和提供各种合作型语言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与人合作,分享获得知识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
我相信很多人都说过这么一句话:“唉,我怎么就没人爱呢?”到底什么是爱?从字面上来看,爱是指对他人或事物有深厚诚挚的感情,也有喜欢、爱惜之意。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实自出生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两个先天性的优势:一是教材方面的优势,二是学生朗读的优势。那么如何利用优势将德育教育渗
1.单项选择(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期刊
人们向往光明,是因为光明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希望。我对于深夜的灯光,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评:由一般到特殊。)记得小时候,奶奶在灯下为我们缝缝补补,妈妈在灯下为我们洗衣、
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其特点是知识点纷乱繁多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且识记内容很多,而且因为学生掌握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考试时很难得高分,从而影响了学习化学的信心。这些都体现了许多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是十分妥当。化学学科既体现了理科重视实验,重思维推理的一面,又体现了文科重视读书,强化记忆的一面。那怎么才能学好化学呢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期盼能把课标要求扎实地贯彻到教学中去。然而,在执行过程中,我发现课标与当下的现实教学环境有诸多不和谐的步调。现行教育更侧重于应试方面,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仍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重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轻生活中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读写,轻听说;重书面知识学习,轻能力、态度、习惯的培养;重单项零星知识的操练,轻综合实际运用。这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在实际教学中,
《腊梅花开》是七年级《新人文读本》上的一篇咏物抒情散文。如何通过活动组织学生从外形、香味、颜色等方面捕捉腊梅花开之景,从而品味梅之精神,理解作者追求梅之精神的写作目
为了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兴奋紧张的状态,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听、说、读、写的有效的实践活动去完成有关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水平,这些年来,我作了一些探索。一、启兴。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