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做计划能力的策略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幼儿对“计划环节”的熟悉,他们在“做计划”时呈现出了不同状态。针对不同情况的幼儿,教师应该如何支持他们提高做计划的能力呢?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对“不会做计划”的幼儿的支持策略
  计划前做好准备。初入园的小班幼儿,不用着急做计划,教师要带领幼儿熟悉环境、区域名称、标志、材料,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及一日生活常规,这些是幼儿“做计划”的基础。同时,教师需利用有趣的游戏,把抽象的计划变得具体、生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做计划,幼儿才有可能尝试自己制定计划。
  支持幼儿表达。小班幼儿在做计划时,往往受语言表达所限,不能明确地向教师说出计划。他们可能会用手指想要去的活动区、或是想使用的材料。这时需要教师用适当的语言支持幼儿:“你今天想要去积木区玩小汽车。”“你已经找到了毛根和橡皮泥,那你想用它们来做什么呢?”……支持幼儿把想法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计划。
  支持幼儿形成意图。做计划的时候,有的小班幼儿头脑中不能形成清晰的游戏意图。教师可采取一些措施支持幼儿形成游戏意图,比如,带领幼儿去各区转一转、看一看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表情、眼神、动作,敏锐地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如果幼儿一直在看某种材料,可能游戏意图已经开始在幼儿头脑中产生,教师可以立即跟进鼓励幼儿制定自己的计划;可以让该幼儿最后做计划,鼓励其先倾听他人计划,从同伴的想法中获得启发。
  对“计划简单”的幼儿的支持策略
  随着幼儿对“做计划”的熟悉,能够开始做计划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幼儿计划过于简单。此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丰富其游戏意图,制定更详细、更具体的计划,提高幼儿做计划的能力。
  追问计划的细节。当教师运用追问细节的策略支持幼儿做计划时,提问要开放,要把问题具体化。帮助幼儿丰富意图,还要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小班幼儿的问题不要过多,中、大班幼儿可以多提一些问题,还可以让大班幼儿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果是小组计划可以让幼儿谈谈如何分工、每人都做什么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幼儿做计划的水平。
  幼儿:“我今天要到积木区搭楼房。”教师:“搭楼房做什么?”幼儿:“我和宝宝住在里面。”教师:“你要搭一个多高的房子?”幼儿:“我要搭一个三层的房子。”教师:“每一层的房子都有什么?”幼儿:“第一层房子我放许多玩具,是我和宝宝游戏的地方;第二层是餐厅,我要搭一个厨房,在里面给宝宝做饭;第三层是睡觉的地方,要搭床还有柜子,还要放一些书,给宝宝讲故事。”教师:“你都需要什么材料?”……
  帮助幼儿拓展经验。有的幼儿计划简单是由于其经验不足所致,如小嘉想在积木区搭消防车,但是由于其经验不足,在表达计划时就会很简单,教师要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经验,如投放图片、消防车、利用家长资源实地观看等,拓展幼儿经验。当幼儿对“消防车”有了充足的认识,计划也就会变得“复杂”。
  关注“弱势”幼儿。中、大班幼儿做计划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两三名甚至更多名幼儿共同做小组计划,有的幼儿善于表达,能够把计划说得非常详尽,甚至把同伴的计划也替代说了。如,明明的计划:“我们今天要搭一个楼房,我负责搭楼房,嘉明和我负责搭,小军拿积木,我们搭完后还要……”小军说计划时就会简单地说:“我给他们拿积木。”教师需要关注这类弱势的幼儿,支持幼儿与同伴协商,运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完善计划,还可以在计划时间让这类幼儿先来说计划。
  对“计划相同”的幼儿的支持策略
  面对幼儿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制定相同计划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支持策略。
  首先,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游戏状况,弄清楚幼儿每天做相同计划,是不是每天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如,莎莎在做计划时说:“我要到家庭区给宝宝做饭、喂宝宝。”如果莎莎每天都到家庭区,用相同的材料,同样的流程步骤做同样的事情,并持续了一段时间,那么,教师可以判断幼儿的确是在做相同的计划、做相同的游戏。但如果教师在观察中发现,莎莎每天都会尝试用新的材料为娃娃做不同的“饭”,并在喂娃娃的过程中生发出许多新的内容和情景,就表明莎莎每天的计划虽然听起来是相同的,但是实际游戏的含义和计划并不一样。
  其次,教师在观察基础上,针对幼儿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支持。针对计划听起来一样,但做起来并不相同的幼儿,教师需要做的是在计划时间,帮助幼儿把“每天不同的游戏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幼儿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其计划水平。对于真正是“相同计划”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材料介入。投放新材料,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在家庭區投放与做饭相关的各种新材料,并且把这些材料摆放到显眼的位置,同时向幼儿介绍新材料。当有新的材料投放到活动区时,能够很快吸引幼儿的目光。材料激发意图,幼儿的游戏意图丰富了,做的计划就会从原来的“相同”到“不同”。
  给出选择。计划时间,教师可以尝试基于幼儿的游戏意图给出更多建议,支持幼儿完成计划。如,可以向莎莎介绍另一个活动区中相似的材料。“莎莎,你每天都在家庭区用小毛球做饭喂宝宝,老师今天带你去美工区看看,也许你还能发现更多给宝宝做饭的材料呢!”
  回顾共享。回顾环节,教师可以让与莎莎有相同“做饭”计划的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情况,大家共享经验,支持幼儿之间的同伴学习,下次再制定计划的时候,幼儿就可以借鉴同伴的经验。
  “独立”游戏。计划时间,教师还会发现,有的幼儿往往会和好朋友制定相同的计划。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鼓励两名幼儿在计划环节单独制定自己的计划,要表达出自己的意图;还可以把两名幼儿分到不同的计划小组;游戏时间鼓励幼儿各自玩自己的游戏。
  对“计划能力强”的幼儿的支持策略
  有的幼儿做计划能力较强,他们能够语言流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计划,能够说出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和谁一起游戏等细节,计划也比较全面。面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支持幼儿不断提升计划能力,并将计划落实在游戏实施中。
  针对计划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让其充分掌握话语权,让幼儿充分表达,教师用点头、微笑等,对幼儿的计划表示认可即可。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做计划,除了语言表达,还可以用绘画、表格等形式来做计划,让幼儿的计划可视化,以“计划”为切入点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回顾时间,将幼儿计划与活动相联系,肯定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表现,询问其是否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和改进,帮助幼儿针对同一个主题做更深入、更持久的计划。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材料,甚至鼓励幼儿自己去搜集材料,使他们的计划变得更为深入、更复杂。
其他文献
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创设艺术环境,让幼儿能够充分浸润其中,大量接触、充分感知、反复体会,进而吸纳理解,积淀素养。具体到音乐领域,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伴随的音乐当仁不让是最常态、最大量、最直接的音乐艺术环境了。但是,长期以来,一日生活各环节音乐的投放多处于普遍存在、鲜少研究的状态。多数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在一日生活中播放音乐,为幼儿创造一定的音乐浸润环境。但其中因为缺少深入的思考,而导致一些认识
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口素质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尤其是奠定人终身发展基础的学前教育作为提升人口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将面临更多的关注和挑战,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出现承载力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教育方式亟待改变。技术已在医学、工学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开展了成熟的应用模式,在大教育中(基础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阶段,如大型慕课、基于游戏的学习)的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我早早来到班上,准备好桌面玩具,等待孩子们的到来。  很快,穿着一身洁白羽绒服的旋旋,手拿彩色信封,神神秘秘地走到我身边。只见她歪着头,笑咪咪地对我说:“沙老师,这是给你的礼物!”她递给我一个蓝色的信封,说道: “沙老师是男孩子,我要选蓝色的贺卡送给你。因为,蓝色是大海的颜色,代表了深远、活力、青春!”说完,她又转身给旁边的陈老师送去了一个绿色信封,给负责保育的仇老师送去了一个橙
课程领导(curriculum leadership)一词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与管理领域对所谓科学管理的反思,以及西方国家课程改革运动失利、校本课程开发兴起不无关系。但真正引起关注和重视,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的事。它提倡从行政权威转向专业权威,是因为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挤压了课程创新空间与教师的课程智慧,希望赋予学校和教师更多专业自主权,发挥校长的专业权威。  课程领导一词的产生,与课程研究
家庭和幼儿园本就是一辆车的两个轮子,需要同向同行。与家长形成价值认同、达成教育共识,是我们面对突发状况的首要工作。  研判形势,及时调整  特殊時期,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也有特定的要求,园所或教师需时刻关注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策略。随着时间或事件的不断发展,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方式等也需要随之调整和改变,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以这次疫情为例,我园将对家庭的教育指导工作大致分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学是人为的发展,最好的教学应能超越人的自然发展;教学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因为教学不应是消极地适应儿童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教师、成人和有能力的伙伴应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为儿童攀登新的发展高度的支架,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本案例中,教师围绕一个玩具操作,不断设置活动环节,为幼儿的发展创设不同目标,并在观察中适时介入,有效提供帮助,使
2018年9月,我从一名年级组长升任为保教主任,开始主抓全园的保教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家长工作,更是让我头疼不已。如何才能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园长鼓励我说:“家长亦凡人,只要我们有爱,一切工作从孩子出发,在心底里把家长当成朋友,就不怕家长不认可!”园长的话点醒了我,从前只要爱孩子就可以了,现在我也得“爱”上家长。  我的故事发生在9月中旬正处在与新生和家长的磨合期。  一天早
近些年来,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户外自主游戏的相关实践,却发现户外自主游戏经常轰轰烈烈地开展,然后悄无声息地结束。因为每次游戏后基本就到了午餐环节,教师没有时间组织分享;而且户外游戏的场地开阔、活动材料比较大、搭建作品不宜保留,所以也不适合室内区域活动的集中分享形式。另外,由于组织实施该环节的常常只有一名教师,只能面向一小部分、甚至极个别的幼儿交流;加之,教师大多站在成人立场,更多围绕教育目标,抱着促进
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毕业生,我希望自己能走上一条将个人学习成长与职业规划发展紧密结合的职业道路。2015年夏天,我带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对工作的期待正式走进“朝花”。时隔5年,回想起這段人生际遇,我由衷地认为这是我“人生最美丽的邂逅”。   一线历练学习   重塑专业自我  按照集团要求,每一位进入朝花的教职工都要接受岗位胜任力培训。由于我是教育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虽然教育学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缺少学前
今年春天我将蚕卵放在科学区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很多孩子围过来问:“老师,这是什么呀?”“您快告诉我们呀!”“我们真想知道!” 基于孩子们对蚕卵的兴趣,同时也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观察发现事物前后的变化及动物生长变化的生命周期,我们开展了“蚕的秘密”主题探究活动。  面对密密麻麻的蚕卵,孩子们有的用眼睛观察,有的用放大镜观察,边观察边说:“是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