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奋进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ec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春期心理和性爱教育一直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话题,而青春期爱恋作为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教师和家长有必要通过爱情启蒙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友谊与爱情、异性交往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青春期恋爱,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關键词】青春期 爱情启蒙教育
  不久前,宁波一小学教师在微博上晒出一篇题为《第一次奋进》的作文。六年级学生小邵在文中描述他对女同桌的纯真感情——“只觉得我的心就像射进了一束光”,“她就是我的光”。网友纷纷感慨:“文笔太好了!”“明明是《第一次暗恋》嘛。”“为小学生的爱情流眼泪。”……有网友建议:“老师把他们的座位换回去吧。”也有网友担心:“早恋的洪水正在泛滥。”文章在打动众多家长和教师的同时,也引爆了社会对青春期心理和性爱教育等老问题的新思考。本期专栏我们就来谈谈青春期的爱情启蒙教育。
  一、青春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青春期指以第二性征发育、生殖器官发育成熟为标志的开始有繁殖能力的时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特殊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青春期一般在10岁到20岁之间。此期人的身体、认知和社会情绪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婴儿期),亦是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相对于婴儿期的“生理断乳”),往往表现出“狂飙突进”“青黄不接”的特点。
  1. 身体生理的变化。青春期常可见到体格生长突增的现象,如:身高、体重猛增,肩膀、骨盆增宽,肌肉力量、肺活量增大等。最为明显的是第二性征发育:女生嗓音细高、乳房隆起、月经来潮,且皮下脂肪开始变得丰满,腿围普遍大于男生;男生声音变粗,胡须和腋毛开始长出,睾丸和阴茎增大,性腺发育成熟,并开始有遗精现象。
  2. 个体心理的变化。伴随着一系列生理的变化,青少年会在心理上产生困扰、不安、自卑、焦虑等反应,容易忧虑、暴躁、情绪波动大;自我意识中的心理自我开始觉醒,分化出“主体的我”去观察“客体的我”,出现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等矛盾心理,表现出独立性和依赖性、成人感与幼稚感、开放性与封闭性、渴求感与压抑感、自制性和冲动性交替并存的特点。特别是性意识快速发展,对异性的兴趣和关注明显增加,对性欲望、性吸引、性冲动和性宣泄等与性有关的生理与心理现象的好奇程度逐步提升,并产生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3. 人际交往的变化。青春期之前,孩子更多依赖于家长、教师等成年人;进入青春期,青少年对人际的依赖逐渐转移到同龄人、朋友身上。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他们开始留心异性同学与自己有关的一举一动,异性间的吸引多以外貌、特长等外显的特质为主。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带有“先疏远、后接近”“心相近而行相远”等特点,先是表现出“害羞拘谨”或“评头论足”“打打闹闹”等行为,慢慢地,可能由对异性群体的关注转向对个别异性的依恋,出现“暗恋”“单相思”的心理或“早恋”的行动。
  二、青春期“早恋”的心理影响
  青春期男女生之间一对一单独的交往次数增多,渐渐忽略或者远离其他同性或异性的同学朋友,出现明显的或频繁的爱慕和示爱的行为等,一般会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早恋”。其实,青春期异性间的交往,并非都是“早恋”,“早恋”也不是“洪水猛兽”。
  1.“早恋”的提法值得推敲。早恋,意指过早的恋爱。在封建社会,早婚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早恋更不是一个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个体爱与被爱的能力、权利是自然而然的,不存在时间的早晚,也并没有“早恋”一说。考虑到青春期性生理的发育带来接近异性的需要和愿望,是一个人心智发育正常的标志,如若只是根据少男少女并未成年、比法定结婚年龄小得多,或是经济没有独立、生活不能自立,而把青春期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建立恋爱关系称为“早恋”,逻辑上还欠严密。故本文在沿用“早恋”概念以对接当前国内教师、家长习惯说法的同时,特别加上引号以示区别。
  2.“早恋”的原因复杂多样。“早恋”现象的产生与个体身心发展、家庭环境、学校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直接相关,既有生理发育诱发的尝试心理、互相欣赏的愉悦心理,也可能有寻找精神寄托的逃避心理、寻找刺激的逆反心理,或者有网络、影视、书刊影响产生的模仿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上述因素一旦出现叠加效应,特别是遇到家庭矛盾、父母离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孩子缺乏温暖、产生叛逆心理,就极易产生“早恋”行为。
  3.“早恋”的负面影响需要注意。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大多天真、单纯,爱好、志趣、性格等方面都没有定型,自控能力普遍不足,对恋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早恋”也因此具有迷惘性和不稳定性等弊端。沉湎在卿卿我我的谈情说爱中容易分散精力、荒废学业,恋爱中的波折也易导致情绪波动、精神消沉;一些跨越限度的性行为,对于在生理上、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后果更令人担忧。同时,“早恋”不仅影响当事学生的正常发展,还会吸引和转移班级中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
  4.“早恋”的正向价值不应忽视。由于早恋“大多以失败而告终”,教师和家长往往因结果导向而否定其“过程价值”,简单地认为中小学生将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恋爱是“不务正业”,忽略了“早恋”亦是一种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社会交往活动,有其积极的作用。正如弗洛姆所说,爱的情感可以为人提供无与伦比的强大支持,进而帮助人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国内一些研究也发现,在培养关心、体贴等能力,塑造热情、开朗、大方、成熟等良好人格,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并迅速矫正自己的行为缺点等方面,异性同伴影响更有冲击力和扶持力,更有可能成为激励努力向上的关键力量。因而,哪怕此期的恋爱只是在“走弯路”,我们也应看到,“弯路”上有风景,失败也可成为一笔人生财富。
  三、爱情启蒙教育的基本策略
  爱恋作为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可郭迎新和陈伟娟的观点——不妨称青春期的恋爱为“练爱”,练爱是一种成长的需要。教师和家长有必要通过爱情启蒙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友谊与爱情、异性交往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青春期恋爱,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1. 从规范外显行为入手,指导适度的异性交往。
  在基础教育领域里,面对“爱”的教育,教师和家长不是避而不谈,就是施以“暴风骤雨”。然而,青春期的激情,不谈就能避得开吗?发自内心的爱恋,“暴风骤雨”能管得住吗?美国中学的《学生示爱限定规则》,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早恋”问题的新视角。该规则写道:“我们认为,不论你年长或年幼,对他人表示关怀与向他人示爱对你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在学校的环境中公开示爱是不得体的。”“我们相信,诸如牵手之类朴素而单纯的示爱无伤大雅,但在校内众目睽睽之下接吻和紧密的身体接触是不能为人接受的行为。违规者将受纪律处罚。”这份简短的限定规则既充分肯定了“示爱”这一正面的情感表达,又明确强调示爱要分场合与程度,从可操作、可控制的外显行为入手指导适度的异性交往,不失为好方法。
  在青春期学生对“爱情”这一人生重大课题还难有完整稳定认识的情况下,强调技术性的指导(如在公共场合的情感表达方式、自我保护技能、性侵犯的防范等),有助于青少年正视自己,调整好心态,明白渴望异性是正常的,学会与异性交往是必需的,但言行必须坦然、适度,即所谓“发乎情、止乎礼”。
  2. 超越就事论事管理,知情意行有机结合。
  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的好感和欣赏与成人的理解并不相同,他们对“爱”的认识朦胧且多元,对外部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尝试但受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而易出现偏差。爱情启蒙教育从规范外显行为入手,并非就事论事地限制不能这样那样,也不能简单机械地灌输应该怎样。教育的过程,关键在于创设空间,提供一些对多种经验加以比较的条件,将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有机结合,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性健康”理念——“性的身体层面、情感层面、智力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完整结合,从而积极地丰富人格,促进沟通和增进爱。”
  结合不久前网络疯传的一则“小学生当街闹分手”的视频——小女孩声泪俱下,质问男朋友为何秒变“前男友”,并歇斯底里不断重复质问:“你把我当什么?”我们设计了一个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以该视频导入,揭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视频各抒己见;接着,铺开“情境剧场”,四个小组分别通过角色扮演展现青春期初尝爱情的甜蜜、沉迷“二人世界”陷入人际疏远的失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猜疑焦虑成绩下滑等案例,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爱情的甜酸苦辣;展开“爱情辩论”,让学生分析、比较青春期恋爱的利与弊,初步体会“花开太早是一个美丽的错”……在此基础上,引入“魅力测试”,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科学的视角,关注异性、关注自己的发展;开发“爱情防弹衣”,提供一些异性间正常交往的技巧,提升学生判断人生经验、作出最佳选择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尺度,保护好纯洁友情,规划好人生蓝图,将青春期对爱的追寻融入对理想人格、美好人生的追求之中。
  3. 多方力量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协同效应。
  首先,學校的爱情启蒙教育需要多渠道多方位全面展开。一是学科教学的渗透,如:结合生物课让青少年了解相关的生理知识;结合语文课让学生领悟“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磐石无转移”等文学描述中的爱情。二是校园环境的宣传,如心理健康宣传校园橱窗专栏和专题广播、心理小报、心理网页等都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三是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包括爱情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等,进行预防性的帮助。四是建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遇到青春期的疑惑、彷徨和敏感问题时,能有一个倾诉的地方,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
  与此同时,爱情启蒙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校和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可开办青春期身心卫生知识家长讲座或家长学校,增强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建立家校信息平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适时指导家庭教育;同时,针对家长素质和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的不足,引导家长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问题,避免激化矛盾。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青春期的心灵是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理学实验表明,相关的感情双方,假如共同承受着相同的压力和焦虑,就容易导致双方在身心两方面更加靠拢对方。 因此,就总体而言,不避讳也不捕风捉影、不指责也不支持、不禁止也不放纵应作为爱情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六不”原则的前提下,我们还需针对青春期恋爱各不相同的动因、各不相同的表现、各不相同的烦恼,寻找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早恋”是青春期学生普遍敏感的话题,爱情启蒙教育也要直面该问题,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有的同学因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是学业成绩不佳,希望以追求异性满足成就感,教师可以抓住其想显示自己的愿望为切入点,在班内组织能展露其才华的活动,为其搭建平台,使其不擅长的、暗淡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引导其在集体活动中去交更多朋友,并慢慢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有些优秀学生因担任班干部,在工作接触中被对方的能力和性格所吸引,教师可提醒“相爱不是两个人的眼睛时时刻刻深情对视,而是两个人的目光朝同一个方向注视”,将感情转化为共同奋进的动力。对于“早恋”遭遇挫折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学会宣泄和升华——宣泄,就是把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是表达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升华,就是将性欲或攻击等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可接纳的方式上,如借锻炼拳击或摔跤等方式来满足打人冲动,又或像歌德将失恋的痛苦借撰写《少年维特的烦恼》进行化解。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广泛化,青春期所面临的价值选择、文化冲突等日益复杂,青少年有关爱情的迷惘、困惑也不断增加。除了“单相思”“三角恋”“失恋”等问题外,“同性恋”或“同性依恋”等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也应进入心理辅导的视野。
  总之,爱和欣赏是人们积极生活的力量源泉,导引青春的潮涨潮落。呵护花季的烂漫情怀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期待教师和家长以平和的心态、机智的点拨、温柔的敲打,实施好爱情启蒙教育,引导青少年从“第一次奋进”走向“持续奋进”,成为青春期情感的主人,成为敢爱会爱的身心健康的人。
  (责任编辑:林彦 黄晓夏)
  参考文献:
  [1]施旖旎. 早恋的话语空间研究:1979—2015[J]. 中国青年研究,2016(9):44-49.
  [2]刘录护,李春丽. 校园“早恋”的中西比较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09-113.
  [3]艾·弗洛姆. 爱的艺术[M]. 李健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1-57.
  [4]袁小梅. 中学生早恋的心理调适[J]. 重庆教育学院报,2008(5):134-136.
  [5]郭迎新,陈伟娟. 如何正确对待青少年早恋现象[J]. 生命与灾害,2011(10):32-36.
  [6]冯大鸣. 早恋,我们何以应对[J]. 中小学管理,2007(11):36-38.
  [7]张志刚. 掉头来看反对“早恋”的教育[J]. 大众心理学,2007(4):13-14.
其他文献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首次提出“语文要素”这个概念。所谓的语文要素是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的分解细化,教材将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落实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在低年级教材中,语文要素主要反映在课后练习中(包括“语文园地”和课文中的“泡泡”提醒等),课后习题围绕识字写字、读好课文、语言积累、阅读指导、学会表达等几个方面系统设计。
期刊
一年级的学生离开了幼儿园,将直面数学这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就像与一位学究高深的长者对话,这种对话于他们是遥远、有沟壑的,是无趣、枯燥的。如何才能让这两个相距甚远的世界能进行融洽的交流呢?笔者设想:在低段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绘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爱的绘本中,让他们用绘本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架起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数学知识以细腻丰满的形象展现在
期刊
数学阅读是学好数学的“敲门砖”。“阅”,释义上和“读”相近,却包含“审核”的意思,即“审核物理,辨析是非”的过程,彰显思考和分析的思维成分。可见,阅读除了获得信息,更是对思维的一种训练。学生通过对数学图表、情境、文字等信息的精准阅读,在头脑中形成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初步感知,是开启数字思考的必备条件。过于强调纲要式阅读,阅读过程草率容易导致学生错过思维拐点,造成理解偏颇与思维困扰,会对问题解决无从下手
期刊
规则是人社会化属性的重要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抓牢游戏、观察、辩论、监督四个环节,活教活用,强化了学生规则意识的形成。  一、突出落实四个环节,强化规划意识  1. 重视游戏运用。  一年级上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主要有四个单元框架:我爱我家(家庭场域)、我爱学校(学校场域)、健康每一天(
期刊
【习作题目】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期刊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六类,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停留在识记和理解两个层面上,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对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记忆和复制,但对其中内容不求甚解,这种学习使学习者在课后不久就忘记了所学知识。深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对应后面四个层面,它指在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在众
期刊
如果说阅读是一场盛宴,我在甘之如饴的享受里度过了最曼妙的年华;如果说和阅读相伴成长是与书之间最温暖的接触,那么龙应台的《目送》则是我生命年华里不可多得的温度,如火焰如泉水如热泪如惺惺相惜的情谊。  是的,读《目送》的温暖时光里,我同时也真切地感受着我生命征程里的各种故事。  2015年暑假,父亲突发胸痛住院,在三明医院急诊说是肺部有阴影病灶,但不确定性质,再到住院部呼吸科查看,历时九天,无果。那段
期刊
2018年1月29日,严寒,大雪。  正在放学中,教室里一片热闹,收拾书包声、讲话声混杂在一起,忽然陈紫函委屈地大哭了起来,眼睛红红的。前一秒还若无其事离开座位准备放学的她,和同桌饶一下一秒就被带进了争吵的漩涡,只知道他们越吵越凶,就差打起来了。期待他们自己化解!嗯,还是把这个留作期待吧!  家长还在门口等着,沟通时间有限。我只好先与男生——饶一进行沟通疏导。  经了解,原本是陈紫函和后面的女生发
期刊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绘本让孩子感受生的欢乐,给予生的力量,也是让成人恢复青春活力的语言的源泉。”绘本以其特有的情趣,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将绘本资源引入课堂,师生一起透过那些精彩的图画与美妙的故事,“以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感受与丰富的想象力发现阅读过程中的种种惊奇与美好”,这样的阅读体验是幸福的。绘本的教学形式多样,同一绘本,因教学目标、学情等不同,教学的切入点不同,侧重点不同,呈现出多姿的教学样
期刊
养正中心小学长期以来积极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念,尝试将“养正德育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整合,构建了一系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文化的策略,让两者共融合共促进,使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实践能力并驾齐驱,创建了德育教育的新景观。  一、养“正”教育之根——立德树人  学校的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养正中心小学百年历史积淀而成的养“正”德育文化的核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