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 简单明了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d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听一位年轻语文教师执教《鸟的天堂》。他板书课题后问:“‘天堂’是什么意思?”不少学生马上找工具书或资料。有个学生轻轻地说:“这里指鸟快乐生活的地方。”这位老师没有理会,他告诉学生:“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地方,跟‘地狱’相对。现在多用于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教师忽视学生正确的理解,而生硬地照搬词典的精确解释,导致四年级学生听了不仅没有明白,反而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其实,作为小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要知道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讲究精确。时隔几天,听了一位中年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穷人》一文中的“忐忑不安”:
  师:“忐忑不安”这个成语,我们不查词典,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意思?
  生1:根据两个字的特征看,是说心里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生2:从字形上理解,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心一上一下不安定”。
  师:对。这就是利用字形来寻求词义的方法。
  上述两节课中的词语解释,让我产生了写作此文的动机。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中词语理解提出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1~2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3~4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5~6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词语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听课积累的事例,总结出八个字:灵活运用,简单明了。我在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让词语具体形象起来
  过去,听过一位老教师上《小猴子下山》,教到生字“掰”,他说“掰”就是用两手把东西分开的意思,接着随手将吸附在纸板上的扣子用力拿下来,用动作进行演示。根据字形,分析字义,再通过演示,“掰”就具体形象了。又如,有位老师教《燕子》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衔”“泥”“粘”几个生字,她左手从教具盒里拿出一块泥,对学生说:这就是“泥”。接着,她右手的拇指、中指、食指三个指头一并拢,勾出燕子的嘴形去“衔”泥,然后再“粘”到左手的泥块上。她反复做了三次,并边演示边讲解。这样燕子用嘴衔泥筑窝的动作就形象逼真了,学生都点着头、咧开嘴笑了——表示他们明白三个字的字义了。
  二、对释法——让词语简单明了起来
  (1)用同义词对释。例如:居然——竟然;清晰——清楚。使用同义词对释要注意的是:要用熟悉或易懂的去解释难懂的,注意辨析同义词间细微的区别。比如“寿辰”就是“生日”,但“寿辰”特指年龄较大的人的生日;要避免用甲词注释乙词,又用乙词注释甲词。比如说即便——即使;即使——即便。
  (2)用反义词对照或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注释。例如:凌乱——与“整齐”相反;松弛——不紧张。
  (3)用同义词和反义词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例如:清秀——美丽,不俗气;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使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
  (4)用词组注释词。例如:习俗——习惯和风俗;严惩——严厉惩罚。需要注意的是,碰上词化了的多音词,不能使用这种方法解释。
  三、描写或说明法——让词语生动活泼起来
  (1)对动词、形容词或成语,一般是采用描写的方法来解释。例如:瞟——是指斜着眼睛看;晶莹——表示光亮而透明。
  (2)对一些意义复杂的词语,尤其是百科词语,难以用其他方法解释的,经常使用说明的方法来解释。例如《桂花雨》一文中说到的台风,内陆地区的学生不理解,这就要向他们解释说明: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猛烈的风暴,伴有暴雨。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
  解释词语的方法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
  笔者不赞同不顾学情一味地照搬词典注释,并非不反对随便解释词语,以致解释错误,甚至闹出笑话。写此小文的目的是提醒同行,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果只用过于生硬死板的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去理解词语的能力。只有灵活掌握并运用多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学生才能轻松地理解词语,从而提高阅读的实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江湾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学,因为只有真正让孩子们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才能学到东西,才能学得快乐”(田湘军语)。2013年12月8日,笔者有幸在南昌欣赏到了田湘军老师的“Sports Day ”展示课。通过感受Mr Tian的课堂教学,笔者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生活化的活动  【教学
期刊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面临的是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却将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书”上,而忽略了“育人”,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德育方面的缺失。本文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爱”萦绕学生;尊重学生,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爱”,从这三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怎样用“爱”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强化高中生的德育管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管理  班主任是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Humor的交际手法一直受到人们青睐。教师是否想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使用Humor手法,同样会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呢!事实上,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人在情绪高涨时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初中生思维具有单纯、灵活的特点,结合他们好玩好动的行为特征,配以热情高涨的幽默教法,会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幽默教学的意义与功能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被动性强,缺乏创新理
期刊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富有感染力,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震撼。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距离甚远,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  1.利用课文背景资料,
期刊
自然界原本就是简约的,人们的生活也提倡“简约”,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其实也更应该追求“简约”。数学的公式定理讲究简明,问题解决的思路讲究简单,数学的语言讲究简洁……这都说明数学是遵循“简约而高效”的原则的。笔者试图从“简约教学”的角度来思考,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教学目标力求简明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师生的所有活动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它首先确定了对学生应该达到学习效果
期刊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初中《语文》课本《写在前面》),而农村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以及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无不是引入课堂的好素材,让生活的芬芳弥漫语文课堂,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拥抱生活,在品味生活中升华语文。  一、采撷自然社会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婺源的农村,那起伏的青山,金黄的
期刊
摘 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中学各科教学上,并见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历史科学书中的《美国南北战争》为例,探讨了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应用该理论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 历史教学设计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Biggs)提出的一种学习质量评价理论。目前,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在中学各科教学上,尤其是近几年历史高考多省市成功应用。
期刊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优化策略为研究主旨,以创建图书角、成立读书小组——开设活动周——完善评价机制为研究主线,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的主动性,促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开放性、灵活性与时代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学生创设书香萦绕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化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一、创建图书角,成立小组共
期刊
农村学校随着网络的普及,课件“舶来品”越来越多,语文课堂上的课件越精越美。这些多媒体情境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只是机械式的,对农村孩子来说其价值是微弱的。农村语文教师制作课件不能只在“境”上花功夫,而关键要在“情”上下功夫,让语文课件融入更多的“农”味,拉近课件与学生的距离。“农”味更多“情”更浓,更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课件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一、
期刊
一、提示式引读,让画面立体起来  提示式引读是指用课文中有关句子或句群的原词开个头,引导学生诵读后面的部分。一般来说,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写的段落以及天气变化、心理变化、空间变化比较明显的句子用这种引读法比较适宜。  教学片段:《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不管走在哪一条街都会看到一个花的海洋,不管走进哪一条街都会闻到花的清香。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呢。  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