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中年级除法计算部分的教学是教师重点关注的教学环节,并且该环节中极易出现一些计算错误,进而直接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因此,本文将关于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展开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实现除法计算部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60-01
引言:除法计算这部分的数学知识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而且该部分的知识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顺利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但是在多年的除法计算教学中,我发现学困生很难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因此,如何能够将除法部分的计算方式保持精准性和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当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类型及错误成因
在教学除法计算中,发现学生在计算时,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也不得已给予高度重视,以避免其接下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造成影响。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开始正式展开除法部分知识的相关教学,但是直到六年级的数学教材当中,除法计算的种类复杂,且难度呈递增式增加,对于学生来说便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困难。
在除法计算当中,带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200:18时,正确的算式应该是200÷18=11……2,但是学生在计算时通常会因为理解的不到位,将试商写成300÷18=10……20,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十分扎实,因此,在计算到这个步骤时便停止计算。
其次,在一些竖式除法计算当中,学困生也极易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263÷23=11……10,计算时,试商大了,商写为13。又或者是在计算370 ÷89时,4应商在0所对的位置上,但是却把4写在了7所对的位置上等。这些都是学困生对试商和商位置的确定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稳固。
再是学困生对于除法的混合计算,也会经常出现颠倒现象,如240-140÷2,学困生会凭感觉先240-140得整数100,再算100÷2=50。这种情况是学困生对计算算理不理解或粗心,导致混乱现象。
总之,学困生对除法计算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数学知识所需的相关能力上较为薄弱,如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因此,在心算的过程当中便会出现相应的计算错误。
2.解决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的教学策略
2.1 合理計划计算训练方式,加强训练力度
解决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已然是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合理融入计算训练,并且在课余时间设计好训练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适当的加强除法计算的训练力度,以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前文我们提到了学困生之所以会频繁出现除法计算错误,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学困生的计算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知识扩展,自行设计除法习题并且同桌互相计算;而对于学困生,教师则要主抓其对除法计算算理的理解、除法计算步骤以及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为其留存一定的时间进行计算练习。
2.2 计算之前先审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计算习惯
除了基础薄弱以外,学困生另一个导致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便是因为在读题时出现错误,导致接下来的计算步骤也受到影响。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谨的学习活动,学困生在计算时产生的坏习惯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开始计算之前先学会审题,以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习惯,解决计算错误的现象。例如,计算竖式336÷(12-6)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将题目中的数字正确的写在演算本上。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自中的信息来进行正确的计算流程,先计算括号中的12-6,得出结果为6,再用336÷6最终得到结果为56。在此计算过程当中,学生也便能对计算的顺序以及数字的准确性产生新的了解,在自己计算的过程当中,也会遵循计算顺序、采用正确的计算习惯进行除法i嗜:。
2.3 结合数学教材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本质
在小学中年级的除法计算当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除法计算类型,但是归根结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审题流程以及掌握了基本的计算知识便能准确的解决除法计算。因此,教师也要仔细研读小学数学教材,以能结合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除法计算的本质,掌握计算的实质性内容,从而引发起学生和除法计算知识的共鸣,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的当中也会自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在除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和奶奶去超市买苹果,一共买了2千克苹果,花了8.6元钱,奶奶考小明是否知道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是多少?那么同学们知道1千克苹果要多少钱吗?在教师讲故事般的提问中,学困生产生了相应的兴趣,并且积极的展开计算。在此过程当中,学困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也能轻松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魅力,从而积极的进行除法计算学习。
3.结语
在上述对当前阶段小学中年级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以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并且,教师要想将该部分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实现当前阶段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芳.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关怀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2]严瑾.小学生分数乘除法计算高错误率的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60-01
引言:除法计算这部分的数学知识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当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而且该部分的知识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顺利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帮助。但是在多年的除法计算教学中,我发现学困生很难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因此,如何能够将除法部分的计算方式保持精准性和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当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类型及错误成因
在教学除法计算中,发现学生在计算时,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也不得已给予高度重视,以避免其接下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造成影响。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开始正式展开除法部分知识的相关教学,但是直到六年级的数学教材当中,除法计算的种类复杂,且难度呈递增式增加,对于学生来说便造成了一定的学习困难。
在除法计算当中,带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200:18时,正确的算式应该是200÷18=11……2,但是学生在计算时通常会因为理解的不到位,将试商写成300÷18=10……20,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十分扎实,因此,在计算到这个步骤时便停止计算。
其次,在一些竖式除法计算当中,学困生也极易出现错误。例如,在计算263÷23=11……10,计算时,试商大了,商写为13。又或者是在计算370 ÷89时,4应商在0所对的位置上,但是却把4写在了7所对的位置上等。这些都是学困生对试商和商位置的确定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稳固。
再是学困生对于除法的混合计算,也会经常出现颠倒现象,如240-140÷2,学困生会凭感觉先240-140得整数100,再算100÷2=50。这种情况是学困生对计算算理不理解或粗心,导致混乱现象。
总之,学困生对除法计算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在数学知识所需的相关能力上较为薄弱,如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因此,在心算的过程当中便会出现相应的计算错误。
2.解决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的教学策略
2.1 合理計划计算训练方式,加强训练力度
解决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已然是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合理融入计算训练,并且在课余时间设计好训练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适当的加强除法计算的训练力度,以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前文我们提到了学困生之所以会频繁出现除法计算错误,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学困生的计算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知识扩展,自行设计除法习题并且同桌互相计算;而对于学困生,教师则要主抓其对除法计算算理的理解、除法计算步骤以及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为其留存一定的时间进行计算练习。
2.2 计算之前先审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计算习惯
除了基础薄弱以外,学困生另一个导致计算出现错误的原因便是因为在读题时出现错误,导致接下来的计算步骤也受到影响。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谨的学习活动,学困生在计算时产生的坏习惯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开始计算之前先学会审题,以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习惯,解决计算错误的现象。例如,计算竖式336÷(12-6)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将题目中的数字正确的写在演算本上。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自中的信息来进行正确的计算流程,先计算括号中的12-6,得出结果为6,再用336÷6最终得到结果为56。在此计算过程当中,学生也便能对计算的顺序以及数字的准确性产生新的了解,在自己计算的过程当中,也会遵循计算顺序、采用正确的计算习惯进行除法i嗜:。
2.3 结合数学教材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本质
在小学中年级的除法计算当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除法计算类型,但是归根结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审题流程以及掌握了基本的计算知识便能准确的解决除法计算。因此,教师也要仔细研读小学数学教材,以能结合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除法计算的本质,掌握计算的实质性内容,从而引发起学生和除法计算知识的共鸣,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的当中也会自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例如,在除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和奶奶去超市买苹果,一共买了2千克苹果,花了8.6元钱,奶奶考小明是否知道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是多少?那么同学们知道1千克苹果要多少钱吗?在教师讲故事般的提问中,学困生产生了相应的兴趣,并且积极的展开计算。在此过程当中,学困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学生也能轻松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魅力,从而积极的进行除法计算学习。
3.结语
在上述对当前阶段小学中年级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以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并且,教师要想将该部分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实现当前阶段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芳.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关怀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2]严瑾.小学生分数乘除法计算高错误率的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